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及答案(共5套)剖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及答案(共5套)剖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205b458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03

6、地转偏向力: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得在地球表面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移的力。

7、信风带:径向运动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得地表不同地带盛行不同风向的风,这样的风带叫做信风带。

8、土壤淀积层:位于土壤剖面的淋溶层之下,土壤淋溶的物质沉淀堆积的层位。

9、喀斯特作用:水以化学过程为主,以机械作用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与改造过程。

10、大气辐散:大气由中心向周围扩散的过程。

11、对流层:大气层底部,大气的垂直运动比较 显著的层次。

12、常绿阔叶林: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分布的以 常绿阔叶树组成的森林

13、热量带:由于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匀而 导致的大致平行于纬线分布的热量分异的地带。

14、回归线: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15、赤道辅合带:大气由南北两侧向赤道会聚而 形成的气流上升地带。

二、简答题:

1、生态系统的负反馈机制是维持系统平衡与稳定的原因。如在植物——兔子

——狼组成的生态系统中,植物增加——兔子数量增加——植物减少——兔子数量减少;植物增加——兔子数量增加——狼的数量增加——兔子数量减少——狼的数量减少。这两种负反馈作用使得生态系统保持相对平衡状态。

2、由于物质与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遵循林德曼十分之一递减定律,因此越是位于高营养级上的生物需要更大的取食范围。

3、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能量来源、引力的影响、陨石撞击的环境效应、电磁效应等。

4、水蒸发变为汽(吸收能量),水汽凝结(释放能量),冰雪升华(吸收能量),冰雪融化(释放能量)。这里讲的吸收是指从空气中吸收,释放是指向大气释放。

5、自然区划的原则:发生统一性原则、形态类似性原则、区域共轭性原则、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相结合的原则。

6、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呈现出垂直带性,海拔高 度与相对高差越大的山地,土壤垂直带谱越全;迎风坡与背风坡,阳坡与阴坡,山坡与山谷,土壤形状与类型不同;高原与平原,阶地与漫滩,盆地与谷地,土壤类型与形状也不同。

7、大气环流的变化——洋流变化——海面温度的变 化——大气降水的变化。大气环流的变化——洋流变化——海面温度的变 化——海洋浮游生物的变化——以浮游生物为食物的鸟类数量的变化。

8、减缓了水分大循环的速度(通过下渗、截流),增 加了局部水分小循环的速度(蒸腾),调节了洪水/枯水的径流(下渗、截流)。

三、分析题

1、假如地球停止自转,地球表面不再具有昼夜变化、不再具有地转偏向力、地方时。向阳面与背阳面的温差要急剧增大,纬向环流将会加强,地带性规律将会局限于向阳面。

2、温室效应将会使得地面温度大大提高,空气湿度大大增大,也许地表的水将会转变为水蒸汽,地面热得大多数生物无法生存,人类也不复存在。

3、三大区的环境格局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地带性相对比较明显的区域环境景观,西北地区的干旱有所缓和、长江中下游将会变得干燥,亚洲季风减弱,季节变差减小。与上述变化相应的土壤、植被、水分循环方面的变化。

四、计算题

1、毛毛雨的情况:降水全部被蒸发和下渗吸收,没有径流入湖。湖泊水位将由于蒸发而下降。下降速度为:2100-(120-20)mm/yr = 2m/yr

暴雨情况:降水除下渗消耗掉20mm外,流域的100mm降水基本上都转化为径流流入湖泊,从而使湖泊水位上升。如果不考虑湖泊的水平扩张,湖泊水位上升速度为:(120-20)*10000/100 = 10000 mm /yr= 10m/yr.

2、地面能量平衡方程:100 = 18+3+6+21+4+48 大气能量平衡方程:63+97 = 107+22+10+21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四 分析题(每题10分,共计100分)

1、中国在综合自然区划上划分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试述这三大自然区的成因及其联系。 2、试述季风与海陆风的成因机理。

3、世界的火山分布有什么样的规律,为什么? 4、试述植被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5、试述地表热量的输移方向与方式。

6、从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论述,河流地貌、海岸地貌、风沙地貌、冰川地貌、黄土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7、假如一个地区的构造主压应力为南北向,那么请画出该区的应力椭球体,并说明这个地区的断裂构造体系(几组断裂的性质与方向)。 8、试述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的途径。

9、试述太阳辐射能、地热能和地球自转动能对地表环境的作用与影响 10、假如黄赤夹角由目前的23o27' 变为0o,那么地表的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卷4套答案要点

1、 中国在综合自然区划上划分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试述这三大自然区的成因及其联系。

答案: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引致和加强了东亚季风,形成了水热同季的中国东部季风区;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青藏地区变成海拔高度大、气候严寒的环境;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中国西北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燥,并且由于高原的阻挡作用,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难以到达西北内陆地区,从而形成了西北干旱区。总之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改变了区域大气环流的格局,中国的地带性规律受到干扰与破坏,而非地带性明显增强,由原来的以热带湿润带、副热带干燥带和温带湿润带为标志的纬向地带性分明的环境格局,变为东部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