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决策中的伦理因素考量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公共决策中的伦理因素考量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1e1644f2e3f5727a5e962df

公共决策中的伦理因素考量

——以老年人免费公交为例

概要:

本文以我国江浙沪的老年人免费公交政策为案例,结合公共决策与公共伦理的理论知识,通过对此案例的理解与分析,在阐明公共伦理在公共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性的同时,思考公共决策如何避免片面以伦理为标准的难题,使公共决策在更加精准而富有成效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社会争议导致决策的失误。 案例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 (1996年8月29日主席令第73号公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年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美德,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

第三条 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健全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第四条 国家保护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益。老年人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有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老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步增加对老年事业的投入,并鼓励社会各方面投入,使老年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务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采取组织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具体机构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六条 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应当反映老年人的要求,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为老年人服务。

第七条 全社会应当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宣传教育活动,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青少年组织、学校和幼儿园应当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敬老、养老的道德教育和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教育,提倡义务为老年人服务。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和敬老、养老成绩显著的组织、家庭或者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九条 老年人应当遵纪守法、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三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条件,可以在参观、游览、乘坐公交通工具等方面,对老年人给予优待和照顾。

案例材料二:

上海市社会保障卡(敬老服务专用)问答(节选)

1. 为什么要发放敬老服务专用卡?用途及管理办法?

为完善本市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车办法,并满足老年市民希望就医的社保卡与免费乘车等其他用途的凭证用卡分开的要求,市政府决定为本市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制作发放一张实名制社会保障卡(敬老服务专用)(以下简称敬老服务专用卡),作为老年人享受敬老服务(如免费乘车、尊老社会优待服务等)的个人凭证。该卡实行专卡专人专用,严禁伪造、涂改、转借和冒用,一经发现上述违规使用行为,将按有关办法处理。

敬老服务专用卡自发放日起,以两年为一个有效期周期,期满前持卡人须按有关办法办理相关的续用手续。

2. 敬老服务专用卡发放的对象如何?是否收费?

按照有关部门规定,敬老服务专用卡的发放对象是本市户籍年满70周岁以上的市民。敬老服务专用卡首次免费发放。补换卡将按照有关办法履行必要手续并支付工本费。 12.敬老服务专用卡在公交、地铁使用时有何规定?

2008年8月1日前,本市户籍70周岁以上老年人仍可凭社保卡、社保卡附卡、身份证,在非高峰时间(除周一至周五上午7:00—9:00、下午17:00—19:00以外),在本市免费乘坐除机场线、旅游线及磁浮线外的公交和轨道交通线路;8月1日以后,必须持上海市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信息中心发放的敬老服务专用卡。

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 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 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2008年3月25日

案例材料三:

部分市民的反馈意见

上海政府给老年人发的免费交通敬老卡,是为人民办好事。只是好事办得不理想。规定70足岁。大家都知道“人过七十古来稀”。人到了七十岁,大多数人腿脚不不行了,很少外出旅游,敬老卡大多给家里人偷借用了。七十岁以上老人上下车有很容易跌跤,造成人身伤害,公交公司就要受牵连了。希望:

1、敬老卡年龄放宽到六十岁。刚退休的人,腿脚还可以,退休收入少了,敬老卡能够省点钱。经常免费外出,也改善一下退休后的坏心情。

2、每几年换敬老卡的时候,不能委托代理,应该本人到场办理,并应该有医院出具健康证明,以便确认老人身体还可以经受外出旅游,腿脚不行的应该进行医疗医治。既让老年人每几年检查一下身体,也防止老年人在上下车时候出危险,连累了公交公司。

案例材料四:

老人乘67路刷老年卡遭拒 巴士三汽称将调查

【新民网·独家报道】近日,市民钱先生向新民网记者反映,26日16时20分,他持老年卡在中山公园乘67路时,司机表示过了16时不能使用老年卡。27日,上海巴士三汽

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在接受新民网记者采访表示,老年卡使用时间并未变化,市民反映的情况如属实,将对当班司机作出处罚。 钱先生在电话中称,26日16时20分,他持老年卡在中山公园乘67路时,司机表示过了16时不能使用老年卡。钱先生还表示当时还有很多老年人上车,司机都不让使用老年卡,老人们只能找零钱投币。

案例材料五:

乘公交刷\老人卡\老人别扭 建议改为\敬老卡\

来源:东方网 作者:蒋佳佳、龚萌欣

东方网记者蒋佳佳、龚萌欣10月7日报道:“老人卡”实施两个多月,老人对免费乘坐公交的服务普遍感到满意。但在公车上刷卡发出的“老人卡”声音,却令部分老人略有反感。

从今年8月1日起,在工作日非高峰时段,上海户籍70周岁以上老年人持“敬老服务卡”,可免费乘坐本市轨道交通和公交车。近日有老年乘客反映,公交刷卡发出的“老人卡”声音,听着不舒服。“本来就年纪大,再一听老人卡,更觉得自己老了,影响情绪。”乘客王大爷建议读卡器声音最好改成“敬老卡”。

东方网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他们普遍对此建议表示赞同。毛小姐认为虽然读卡器发出的声音只是一种形式,但两种称呼显示了城市的文明程度。“老人卡只是说明了人的身份,而敬老卡则体现了一种态度。”毛小姐表示,地铁闸机上贴的标示就是“敬老卡专用通道”,建议公交也调整一下,让老人得到真正被尊敬的感受。

案例材料六:

受到照顾,要怀着感激之心

一位76岁老人的乘公交“自律”感言 杨振华

(金陵晚报2009年3月11日)今年1月,金晚论坛http://bbs.jhwbw.com网友就公交车让座问题,进行了一次实话实说(本报1月7日7版)。其中有网友提到,给老人让座后,对方的言行让人很“不爽”。这两天,一位76岁老人对免费乘坐公交车的“异类”感言,又引起了众网友的讨论。 四点看法,四条“自律”原则

网友“黄秋芳”在帖子《老母亲对免费乘坐公交车的异类感言》中写道:“我母亲今年76岁,昨天回家听见她说的一些平时乘坐公交车的见闻,以及她对所见之事的看法,觉得挺异类的,所以代她发表一下。”

老人的看法大致有四点,以下是其原话稍加整理:

一、政府为老年人提供条件免费乘公交车,我们很感激,所以每次上车我都会很主动地把老年证递到驾驶员面前,让他看清楚,尽量减少他们的麻烦。但我经常看见有的老人上车了,自顾自地坐下,等驾驶员催了才不耐烦地掏出证件随手一晃,根本没打算让人家看清楚。这样的人也太不自觉了哇,我们已经有免费坐车的优惠了,主动点亮一亮证件,也该给驾驶员提供点方便吧?

二、有一次,看见一个老人提了一大堆东西,老半天好不容易上了车,坐了一站路又慢悠悠好不容易下车了。就为了她一人,让车上那么多人连着等了两次“老半天”的时间,不要说急着上班的年轻人,就是我这闲着无事之人,也觉得着急啊。免费的车也不能这么个坐法吧,东西可以量力而行少买点的嘛。

三、还有一次坐车到了终点站,看见有一个老人不下车。驾驶员问,有什么事。那老人说,天气太热,车上有空调,在这凉快。那驾驶员是哭笑不得,我听后觉得自己的脸都被那老人给丢尽了。

四、现在很多人都说公交车这不好那不行,我觉得我们坐车的人也要配合点才能把事情做好。特别是我们老年人,也要体谅一下年轻人。比如有人让座说句“谢谢”,上下班时间人多拥挤,我们不上班的就错开点时间,如果自己身体好,有时就一站路,站一会儿也没关系。

案例材料七:

老年人公交免费可以换个方式吗? (作者张永涛,为公务员)

青年时报(杭州) 2009-04-13 政府向每一位年龄超过70岁的居民每月发放50元(或100元)公交补助,以代替目前的“免费”——既让老年人的正当权利得到保障,又避免了“免费”对老年人乘车的鼓励。

4月11日,杭州公交专为老年人开辟两路“晨练专车”,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一来可以为老人提供更温馨的服务;二来,老年人也不用在每天早高峰和年轻人抢位子了。”

一些年轻人抱怨老年人在早高峰时段抢年轻人位子,是个老问题了。而之所以是年轻人抱怨老年人,而不是老年人抱怨年轻人,说白了,是因为有些老年卡是免费的——年轻人因为自己付了钱而老年人不付钱,而有了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我不说这些年轻人不敬老,也不说他们不讲道理,而要说他们有点“无知”了,对于法律法规的无知。老年卡分两种,月票式的卡与其他群体并无优惠,免费的卡则是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老年人依法享受的——这一点,公交公司都无法说了算,它的责任是“执行”(相关法规,请查看《浙江省优待老年人规定》第四条)。

有人大代表建议早高峰时段老年卡不免费,就是因为不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如果这样的建议可以成立,那么双休日图书馆、展览馆、景区??都可以对老年人不免费,那就把《浙江省优待老年人规定》废掉算了!你可以看老年人不顺眼,但你总该尊重他们的权利吧?

当然,一味强调老年人的权利,恐怕依然难以消除年轻人对老年人的抱怨,而公交公司推出“晨练专车”,正可视为消除年轻人怨气的一种努力。这种努力值得肯定,但其意义却是有限的——公交公司能开出多少路“晨练专车”呢?即使可以开出更多路的“晨练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