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做好中职生就业指导工作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如何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做好中职生就业指导工作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1cd2539647d27284b735152

出去后,在流水线上工作,本来安排好的加班,他说不干就不干,他一个人的缺席,可能会导致整个生产线停产,这样不仅影响了其他员工的正常上班。同时也会给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说,在企业里团队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也正是我们很多同学所缺乏的。

四、学生就业暴露出来的问题解决方法

一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二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大家要热爱班集体荣誉感上班之后才能做到爱岗敬业,。

1、定位准确,低调做人,踏实做事,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想到自己的不足,你只是一名中职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都还很薄弱,到单位去了是要继续学习,继续磨练的。有了这种低调的心态,你就会对工作岗位不会有过高的要求,对于工作会更积极主动,任劳任怨。这样才更有利于你今后的发展。

2、学会处理社会人际关系,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停车场,工作意味着我们走出学校单纯的环境,走向社会的大舞台,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不像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那么简单明;要容易相处。我们要重视人际交往,懂得与人团结合作的原则,我们要认识到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原则是以诚待人,为人处事要以诚信为准则,诚信既包括客观评价自己与他人,坦率的表露心迹,也包括待人赤诚相见,诚实守信的人最容易被社会所接纳,背信弃义的行为是人们所不齿的。现代社会的发展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团队精神,不要事事以我为中心。要以全局为重,处事要考虑到别人。另外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宽容与忍耐,摒弃自私自利与霸气。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应采取谦和谦让的态度,消除偏激,避免将矛盾激化。再次,我们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尊重别人,讲究礼仪,从小事做起养成文明交往的良好习惯。譬如说,我们在应聘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能反映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3、要做好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们从小到大已经习惯了轻松的学生生活,养成了依赖心理,自律不严的习惯。(学生——员工宽松的学校环境——制度严格的工作环境)而工作之后,身份转变了,环境改变了,那就必须严格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担负起员工的责任和义务,你们开始可能很难适应角色的迅速转变。精神压力很大,有的学生甚至认为社会是冷酷的,人与人之间是无情的。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在校期间就;应该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面临因难受和问题时不要总想依赖别人的帮助,要培养自己独立吃苦的精神。

只有这样,我们以后才能在工作岗位上站稳脚跟,为自己的事业迈向更高阶层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建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提供就业信息进行就业指导

1、指导帮助学生收集就业信息,提供就业政策、职业咨询、就业服务。在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只有掌握了就业岗位的需求信息,才能掌握就业主动权。因此,学校应建立就业信息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职业咨询、网上查询信息等服务。

2、提供就业指导服务。

把毕业生就业指导作为一门学科加以建设,在把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同时,加强就业指导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借鉴国外先进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适合当代中职生特点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在就业指导的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这样一些现象:很多毕业生对自己的专业特点、专业的就业方向一无所知;填写个人简历,对工作经历这一项无从下手。因此,进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就业信息咨询中心要详细制定各年级学生就业指导方案,对各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内容应有侧重。低年级侧重培养职业意识、巩固专业思想,了解所学专业相对应职业群的素质要求,树立正确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高年级和毕业班侧重培养职业能力、增强实践能力、转变就业观念、掌握择业技巧等方面的指导。

3、主动为毕业生 “牵线搭桥”畅通就业渠道,为毕业生谋职就业铺路搭桥。

强化学校与地方劳动人事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沟通,促进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与社会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机结合,为毕业生求职择业提供社会化咨询服务,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逐步实现毕业生供给与人才市场需求的信息联通。主动向社会有关企业及互联网上发布学校介绍和毕业生信息,让企业了解学校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人才信息,并通过走访用人单位,追踪毕业生质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与就业市场的联系,及时了解市场的需求,积极向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推荐本校的“人才产品”,让社会各界广泛了解学校,充分认识毕业生的才华和能力。热情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参观指导,进行就业洽谈。通过在校内召开就业洽谈会有利于学生和用人单位直接见面、双向选择,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效率很高;有

利于保障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有助于学校和用人单位相互了解,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

4、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人才供求合作关系,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鼓励毕业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参加“顶岗实习”,使校外实习基地真正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结论: 总之,如何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做好中职生就业指导工作。对我们来说是面临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课题。为了作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学校、老师、学生要更多地了解社会,而且要鼓励学生积极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职业,结合实际综合分析,达到正确择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沈龚平.高职学生的择业心理分析与就业指导.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年第16期 2、卓群芳.浅谈中专生职业指导问题.卫生职业教育,2005年第18期. 3、吴薇主编.就业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刘道厚,倪望轩主编职业素养与就业指导 2007 科学出版社 5、郑平 主编就业指导(第二版)2007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前言:

北京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蒋乃平会长提出:职教兴亡匹夫有责。领会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实际行动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与时俱进、开拓创

新,深化改革,以战斗的姿态迎接职业教育的第二个春天。春天是美好的万物复苏,庄稼花草和害虫同时复苏,“谁”(自己)同时为我们需准备更多的除草剂和杀虫剂来保证庄稼和有用的花草茁壮成长。错误的评价就会带来错误的结果,诊断性评价过程是正确的结果可能是正确的,过程是错误的结果肯定是错误的。我们一起努力使第一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春天到秋收时节(我想不会太远了或许是10年或20年)结出丰硕的果实,不要让政府和人民失望。\

一、新形式下中国特色的中职教育的现状:抓两头促中间招生与就业人数是政府注观的主题

(完成招生、素质提高、就业这三步曲就算是接受过中职教育,抓招生人数和就业人数,忽视了中间的教学质量),

改革开放30年来,职业教育从复苏走向发展,不断壮大。截至去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已有14767所,年招生规模达810万人,在校生2056万人,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招生数量7年内从400万人增加到810万人,2009年,又提出完成招生860万人的历史性任务。这也是2000年以来,首次超过普高的招生规模,“这是历史上最高的规模。”

2009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显示: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数为589.1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564.24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5.77%。其中,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三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数为480.1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460.03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5.81%;技工学校毕业生数为109.00万人,就业学生数为104.21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5.61%。中职就业率连续四年超过95%。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总规模已超1000万人,在校生逾3000万人,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一半,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已经实现。

中职教育的大量扩招观注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闻经常见入报端,先后有中国青年报《贵州部分中职学校截留助学金新生读1月后打工》、云南信息报《职业教育莫步入“盲目扩张”的误区》半月谈《中职扩招疯狂还是愿景?》、《中职教育四大罪状》《当前中职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西部科教论坛》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石伟平,在2009年7月29日的《光明日报》撰文说,《95%的高就业率为何拉不动中国职业教育的声望》等新闻见入报端,证明中职教育的大量扩招引起更多人的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