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的把握(文学理论讲座之九)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形式的把握(文学理论讲座之九)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17c3eda0029bd64793e2c23

形式的把握(文学理论讲座之九)

凡社会生活,都有着多样化的具体形态。没有形式,社会生活的内容也不存在。作家进行文学创作,需要完成的正是从生活到艺术的换。就创作完成的文学作品来看,其内容与形式同样是不可分割的。独特的形式,将一部文学作品与其他的文学作品明确区分开来。内容就存在于形式之中。形式一方面负载并传达着内容,另一方面形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审美意味。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形式自身就是内容。文学作品总是以完整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的,可以看成是一个为特定的审美目的服务的完整的形式系统。因此,文学创作最终将体现为对艺术形式的把握。也就是说,作家在文学创作中的全部努力,都要实现物态化,都要付诸特定的艺术形式。缺乏形式载体,文学作品将不复存在。缺乏把握艺术形式的能力,也就不成其为作家。由此可见,洞悉艺术形式创造的规律,为文学作品选择和建构适当的艺术形式载体十分重要,它也是文学创作活动走向成功的关键环节。 文学创作中作家对形式的把握,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布局的原则

进行文学创作就好比盖房子。一部文学作品不是由材料简单连接、缀合而成的,而是作家依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审美理想,经过对相关内容

的精心组织、安排后构建起来的。在文学创作中,当作家占有比较丰富的材料时,进一步要考虑的就是布局问题,即所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1]。显然,布局在文学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既涉及到文学作品的整体框架的安排,也涉及到文学作品的局部细节的处理和组织。作家正是通过布局谋篇,使零散、孤立的各种材料,使内心形象系统的各个部分,相互衔接,各得其所,相互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从而构成一个完整和谐的艺术整体,组合为一个“鲜活”的艺术生命。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在布局方面有明显的区别。就抒情作品而言,由于自身的特点,其布局主要是依据情感波动的曲线以及情感抒发的需要来组织内容,安排材料,如景物画面的设置调度,生活片断的选择连缀等,而且材料之间的组合往往具有较大的跳跃性,不刻意追求衔接的表面的连贯紧密,而是力图实现总体的更高层次的和谐一致。至于叙事作品,由于材料、内容比较丰富,布局谋篇也往往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人物的安排、情节的组织和环境的处置。其中特别是情节的组织,也就是事件如何展开,线索、顺序等如何设定调度,可以有多种变数,直接涉及到从总体设计到细部处理的许多方面,因此成为布局的重点。注重材料之间的相互连接,相互呼应,注重整体的连贯统一,是叙事作品的布局特点。

布局的一般原则体现在哪些方面?

从具体作家的创作实践来看,文学作品的布局是灵活多样的,并无固定公式。同时,作家对布局的处理又不是随心所欲,任意妄为的。实际上,成功的文学作品在布局方面,都体现着普遍的审美规律,都是按照共同的原则来安排完成的。布局的一般原则为:

有利于主题意蕴的表现

主题意蕴,是文学作品生命的魂魄,是文学作品中各种要素的统帅;因此,也必然是作家创作具体文学作品的立足点和中心点。布局谋篇在对材料做取舍、剪裁和组织、安排时,应该紧密围绕这个中心点,根据主题意蕴的需要来进行,以便使作品获得内在的统一性。也就是说,作家通过布局谋篇,要努力使作品的主题意蕴得到更加充分、有力的体现,而不是削弱它、抑制它。需要注意的是,遵循这一原则,并不意味着布局是一种完全听命于主题意蕴的纯粹被动的活动。实际上,布局谋篇本身也是形成确立主题意蕴,并促使其得到加强、丰富和深化的重要途径。例如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就以独特而流畅的布局成功地强化了作品的主题。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以路瓦栽夫人平淡的生活和不甘于平淡的欲望开始,接着是收到请柬,借项链,参加舞会,丢项链,赔偿项链,最后是十年辛劳偿清

债务,却得知项链是赝品。作家正是通过精心的布局,有效地组织起一个不断循环而又非简单重复的序列:平静——打破平静。作品中每一个偶然因素的出现,都在路瓦栽夫人平静的生活中产生了难以预测的影响。特别是全文在路瓦栽夫人得知项链是赝品后戛然而止,看上去似乎是纯粹偶然的,可仿佛又有某种必然性隐藏在其中,令人回味无穷。这样的布局安排对于小说主题的表现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嘲讽小资产阶级虚荣心的同时,又进一步引人深思:项链即使是真的又如何呢?路瓦栽夫人的十载年华究竟价值几何?世俗的浮华如过眼烟云,什么才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最值得追求的???显然,小说主题的完成与显示,同平铺直叙与突变相交织的布局安排是密不可分的。 有助于形象的塑造

形象的塑造是文学创作的中心任务。文学作品的主题意蕴是渗透在特定的形象系统之中,通过具体的形象显示出来的,而不是外在于形象,抽象地存在的。因此,在文学创作中,布局谋篇不仅要有利于表现主题,而且要有助于塑造形象。一般来说,在叙事作品中文学形象主要体现为人物形象,而人物的思想性格、命运遭遇是通过情节的发展,环境的展示和人物之间关系的变化显示出来的。这些方面如何布局安排,则直接影响到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其意义的体现。《祝福》中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就直接得益于的布局设计。小说在情节安排上采用倒叙手法,将祥林嫂的惨死首先醒目地呈现给读者,然后略写其两次不幸的婚姻,而详写其在鲁镇的遭遇,并有效地运用肖像描写清晰地揭示出人物一再受到的精神打击,使人物形象得以有血有肉地树立起来;而环境气氛的首尾呼应及其与人物命运形成的鲜明对比,更反衬出了人物形象的悲剧命运。抒情作品的形象则突出体现为情景交融的意境,而意境的构成则要依靠对意象的富于艺术张力的安排。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正是通过由送别环境、送别场面和送别情境所构成的意象组合,以及现时和将来的意象叠加,渲染出了清新、旷远的意境氛围,传达出了依依惜别的真挚友情和无限感伤的悲凉气氛。 要完整统一,讲究形式美

文学作品作为一个生气灌注的艺术生命体,其结构必须是有机完整、和谐统一的;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点,则有赖于布局安排上的合理、得当。作家在完成布局时要做到,若前有伏笔,则后有照应;过渡连接,应自然流畅;各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应协调一致,各得其所;整体结构,应浑然一体,没有疏漏、残缺。就如亚里斯多德有关悲剧的论述:“悲剧是对一个完整而具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一件事物可能完整而缺少长度)。所谓‘完整’,指事之有头、有身、有尾。所谓‘头’,指事之不必然上承他事,但自然引起他事发生者;所谓‘尾’,恰与此相反,指事之按照必然律或常规自然的上承某事者,但无他事继其后;所谓‘身’,指事之承前启后者。所以,结构完美的布局不能随便起讫,而必须遵照此处所说的方式。”[2]而且,这种协调一致的布局,应遵循形式自身的审美创造规律,显示出充分的形式之美,如和谐美、对称美、均衡美、整齐划一美、错落变化美、多样统一美等,从而给人以高度的审美享受。 要符合不同体裁的要求

文学体裁作为文学的具体样式,是在长期的文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每一种基本定型的文学体裁,都有着相对稳定的自身特点。因此,作家在确定了某种文学体裁之后,

布局谋篇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到该体裁的与众不同的特点,自觉地适应该体裁的特殊要求。例如:诗歌以抒情为主,情感波动的幅度较大,讲究韵律,要求灵动跳跃;小说可以分章节,在叙述中要按一定的顺序和线索来展开情节,要求细致周密;戏剧文学分场分幕,在场景、时间、人物等方面都有限定,矛盾冲突尖锐激烈,要求集中紧凑;散文涉及生活面最广,限定最少,却最讲究真实坦诚,故要求自然流畅??只有在布局谋篇方面尊重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并按照不同体裁的特殊要求进行设计,尽可能扬长避短,发挥其特色,才能使

文学作品实现和谐一致,完整统一。

二、表现手法

文学创作是运用语言来塑造形象,表现意蕴的。作家运用语言文字塑造形象,传达意蕴,反映社会生活时所使用的具体表现手段和方式,就是文学的表现手法。文学的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对语言文字的操作运用上。黑格尔曾经指出:“诗人的想象和一切其他艺术家的创作方式的区别既然在于诗人必须把他的意象(腹稿)体现于文字而且用语言传达出去。所以他的任务就在于一开始就要使他心中观念恰好能用语言所提供的手段传达出去。”[3]作家将生活材料与自身的审美体验化为文学作品,必须经过具体的表现手法的处理;同时,作家将一般语言化为文学语言,也需要一定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的选择与运用,应该服从于总体的审美追求和创作意图,服从于不同体裁样式的要求。文学创作中的基本表现手法,主要有描写、叙事、抒情、议论等。 描写

描写是指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将人物、景物、场面、情境等具体生动地描绘刻画出来的一种表现手法。它是文学创作的基本造型手段。它要求在语言运用上要绘形绘貌、绘声绘色,特征表现要历历在目,神韵传达要栩栩如生。描写的方式多种多样,具体可以分为:人物描写与景物(环境)描写,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等。

人物描写包括哪些方面?

人物描写,就是通过对人物的体貌特征、语言动作、心理状态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及性格特征,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主要包括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肖像描写即指对人物的外在相貌,如容貌、表情、身材、服饰、姿态、风度等所做的描写。例如,老舍《骆驼祥子》中对祥子作了这样的肖像描写:“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作家既活灵活现地写出了人物的面目,也透露出了年轻祥子的淳朴性格。 心理描写即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等所做的直接描写。文学以精神性的语言符号为惟一的材料,因此可以直接深入到人物的精神世界之中,将人物的变动不拘的思想和意识准确地加以表现。例如,巴金在创作长篇小说《家》时,写到鸣凤投湖自杀前,曾运用了大段的心理描写来披露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活动:“她想她不能够就这样地死去,她至少应该再见他一面,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他,他也许还有挽救的办法。她觉得他的接吻还在她的唇上燃烧,他的面颜还在她的眼前荡漾。她太爱他了,她不能够失掉他。在生活中她所得到的就只有这一点,就只有他的爱这一点。难道这一点她也没有权利享受吗?难道她一生连这么小的幸福也不该享受吗?为什么所有的人还活着的时候,她在这样轻的年纪就应该离开这个世界?这些问题一个一个在她的脑子里盘旋。”直接的心理描写,在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而这是其他门类的艺术都无法做到的。

语言描写即指对人物说出的话语所做的艺术再现。“言为心声”。写好人物的话语,可以使人物的性格得到生动的表现。高尔基曾经对巴尔扎克小说中“闻其声如见其人”的高超的语言描写表示过由衷的钦佩。他讲到:“巴尔扎克只利用了即席谈话的一些毫无联系的语句,就以惊人的明确性描绘出了各个不同的人物和性格。”[4]由此可见,语言描写是对作家艺术功力的一个检验。

动作描写即指对人物的行为动作所做的描写刻画。在现实之中,人总是通过行动来实现自我和完成自我的,而人的行动又必然地受到其思想和性格的支配。因此对于作家来说,恰当的动作描写是完成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途径,也是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途径。例如,

鲁迅在《阿Q正传》的“大团圆”一章里写到,阿Q被抓进县城带上大堂时,“膝关节立刻自然而然的宽松,便跪了下去”,虽然有人叫他“不要跪”,可他“总觉得站不住,身不由己的蹲了下去,而且终于趁势改为跪下了”。这寥寥几笔,似乎漫不经心,其实力透纸背,由一个下跪的动作,充分显示了阿Q在长期压迫下形成的奴性心态。

在具体的文学创作实践中,有关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经常是相互联系,交叉互补的。

景物(环境)描写,就是通过对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场景的描写,以展示自然状况、社会历史条件以及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环境。文学作品里的景物描写,有时是着重刻画自然之美,然而更多的时候则是在交代围绕着人物的各种环境因素。景物描写经常与人物相交融。例如,沈从文在小说《三三》的开头写到:“杨家碾坊在堡子外一里路的山嘴路旁。堡子位置在山弯里,溪水沿了山脚流过去,平平的流,到山嘴折弯处忽然急,因此很早就有人利用它,在急流处筑了一座石头碾坊。这碾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叫杨家碾坊了。从碾坊往上看,看到堡子里比屋连墙,嘉树成荫,正是十分兴旺的样子。往下看,夹溪有无数山田,如堆积蒸糕;因此种田人借用水力,用大竹扎了无数水车,用椿木做成横轴同撑柱,圆圆的如一面锣,大小不等竖立在水边。这一群水车,就同一群游手好闲人一样,成日成夜不知疲倦的咿咿呀呀唱着意义含胡的歌。”这段景物描写不仅交代了杨家碾坊的位置和周围的景象,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背景,而且其透露的自然淳朴的氛围,正与小说主人公少女三三纯洁得近乎透明的内心世界契合无间。 直接描写,又叫做正面描写,是指直接对人物、景物、场面、情境等做正面的描写刻画,是描写中最普遍的表现手法。人物描写中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一般都属于直接描写。在直接描写当中,有时基于某种需要,会对描写对象的某一方面如人物的外貌、心理、动作等,加以突出放大,进行特别具体细致的描摹,这种描写被称为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可以使描写对象的特征,得到更加充分具体、鲜明突出的表现。

间接描写,又叫做侧面描写,是指通过对景物、环境或其他人物的描写来间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一般多用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例如汉乐府诗《陌上桑》中:“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的本意是要突出强调罗敷的惊人美貌,可是却并不直接去写罗敷的具体样子,而是从侧面落笔,写旁观者受罗敷美貌强烈吸引而失魂落魄。这样的间接描写,为读者预留出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只要运用得当,其艺术表现力完全可以与精彩的直接描写相媲美。

静态描写,是指对人物、景物(环境)的静止状态所进行的描写。人物描写中的肖像描写,以及大部分景物(环境)描写,一般都属于静态描写。静态描写可以使对象的面貌和特征得到极为具体细致的体现,将突出的形象感传达给读者。

动态描写,则是指对人物、事件、景物(环境)的活动状态所进行的描写。动态描写重在表现对象在时间关系中的运动、发展,以展示特殊的灵动之美和变化之美。文学不同于造型艺术,是在艺术空间与艺术时间的统一中完成形象塑造的。因此文学描写多数属于动态描写,如人物描写中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以及部分景物描写等。动态描写能够从行动的意义上塑造人物,从发展的意义上展开事件,从变化的意义上揭示环境,高度贴近于生活现实。

需要指出的是,文学创作的各种描写手法,并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结合,共同作用的。作家常常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描写所要塑造的对象,使之获得具体生动,动静兼得,形神兼备的艺术表现。

叙述

叙述是指运用叙述人的口吻对作品中的人物活动、事件发展、环境状况等进行具体说明和交代的一种表现手法。在叙事作品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就是叙事。叙事手法要求创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