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分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178eb6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f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分析 教材总体说明

1、与六(上)体例相同。 2、六年级的教学要点

(1)整合、实践A单元整合B学习要点整合C学习过程整体安排 (2)拓展、提高A情感B积累C能力(加强命题作文、限时作文)

(3)查漏、补缺A各学段、各册教学要点B个人薄弱点C与其他教材接口

(文学常识)

3、学生应基本上自主完成各单元、各项学习任务。

学习词语:画——学——测——评

阅读课文:自读——交流——评价——复习 (提问-解答-笔记)

习作:开拓思路——搜集资料——写——修改(自评:互评) 4、《丁丁冬冬的建议》(位置在书名页后面)整体把握每个单元

(1)浏览:制订计划(可教师提,分组提,个人提,全班一致,人人心里有数) (2)学习主体可闻;适时布置、跟踪综合活动 (3)综合活动展示,全学期八次 (4)习作 (5)单元小结 第一单元 乐趣 一、单元组合说明

1、设计本单元主体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 2、《养花》《古诗二首》《山中杂记》《爸爸带我去爬树》《美猴王》 生活中的乐趣 贴近自然的乐趣 自由之乐 散文 古诗 杂记 记叙文 古文 3、“共享快乐”交流会(P14)

理解快乐——寻找快乐——体会快乐——共享快乐——留住快乐 二、教学进程建议(10节) 1、重点学习《养花》《古诗二首》《山中杂记》 2、P13导语 复习课问“理解快乐” 3、自读《爸爸带我去爬树》《美猴王》 4、自读中穿插交流“寻找快乐”“体会快乐” 5、班级交流会 6、修改细作,“留住快乐” 三、课文内容分析 1、《养花》 课题是“养花”,而不是“花”,即乐趣主要在“养”字上。教学是必抓。第一句

开宗明义“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第一段说“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事”,点题。

第二段说自己养什么花,是对第一段表态的补充。A不是不爱名贵的花,而是因为他们不好“养”。B那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在作者心里与名

贵的花是一样的,“只要开花,我就高兴。”C这种一视同仁的态度,这种对“自己会奋斗”的精神的肯定,都是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展示课文一、二段(P1)

*本文有老舍作品一贯的语言风格,自然朴素通俗,学生自学没有什么问题。可抓课后思考题,结合“我的视角”丁丁的话,组织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的“点”应有:

A3-5段学生会着眼于养花有什么好处说,这样理解课文是肤浅的。作者养花并不是那么功利的,虽然确有“好处”。要抓“像好朋友似的(3)”“多么有意思呀!(3)”“这多么有意思呀!(4)”“感到骄傲(5)”“特别喜欢”这几句重点句,体会作者的“乐趣”是在“养”的过程中。这既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阅读的难点。

B第6段写“伤心”,与“欢喜”反义,反衬花之爱。“伤心”也是“乐趣”之一,说明作者对养花寄予了深厚的感情。(这一点不必强求学生理解,如果他们要讨论,可以引导。)

C最后一段(“我的视角”冬冬(女孩)的话、P2)教学重点不在于记忆这一段是什么段(总括段),它有什么用,而在于用它统领全文,附属全文,使学生“体会”它的作用。“有……又……”是一种两两相对的短语,可以展开练习。课文第七段、P2倒数第一段

*要求积累几个成语“置之不理、自生自灭、三年五载、秉烛夜游”。 2.《古诗二首*四时田园杂兴》

*作者范成大是否做介绍根据学生情况定,不勉强。《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注意“兴”字,可借用来说“兴致”“兴味”。

*不能简单的说农业劳动是快乐的(可对照《锄禾》一诗)。这两首诗一首写农民的勤劳质朴(春天),另一篇描写农村自然景色和一般生活场景(初夏)。因为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农民淳朴的民风,所以他既能写出劳动的艰辛,又写出劳动的快乐。有无乐趣,是在诗人本身的感情上。这也是范成大对原有田园诗的突破。

*六年级学生学习股市不能只背诵,还应体会诗的内容,感受诗的意境。可结合插图(或自己画),想象,围绕“我视角”做相应练习。

3.《山中杂记》

*学生对冰心比较熟悉,可以回忆以前学过的作品:二年级《雨后》、三年级《一只小鸟》、三年级《小小的书橱》“我有许多尊敬的老师,鲁迅、冰心、爱迪生……”、五年级《忆读书》。通过回忆,感知冰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感受冰心作品中充满的博爱精神。

*编写教材时,已经对语言做过一些改动,但是学生开始读起来,还是会感到艰涩。所以一考试一定不要朗读,不要齐读,要让学生小声自己读,随时交换意见理解字面的意思。整个内容理顺了,在朗读。

*全篇大体分兽(1-6)、鸟(7-11)、虫(12)几部分。

兽通人情,课文与兽交流时用赞美人的语言描写他们,如“他有说不尽的妩媚,”“它便侧转那狭长而善良的脸来看我,”“它虽不会说话,它必每日地怀念我。”“(小黄猫)悄悄地便伏在我的怀前,眼睛满满地闭上,很安稳地便要睡着。”……

描写小鸟的部分,A可以练习划分层次:鸟形—鸟鸣—小鸟 B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对比,一是第7段与北京城的鸟对比,而是与自己离家的体会对照,都抒发了对鸟儿们的喜爱之情。C有些语言很动人,把风雀比为“弱不禁风的小仙子”;“在朦胧的晓风之中,倚枕倾听,使人心魂俱静”的意境;“它们很傻的样子,

茫然地跟着母亲乱跳。”

描写虫儿的部分是略写,可是很精彩,可以熟读背诵。

总之,不能平铺直叙的捋课文,要把“情”挖掘出来,体会作者的“乐趣”。 *“日积月累”提示了一些词语。学生在挑词语时,应当辅导一下,先读冬冬的“我的视角”,避免挑出那些生命力不强的词语。

4.《爸爸带我去爬树》

*不要因为学生生活在城市而拒绝这篇课文!不要因为安全问题而忽略这篇课文!本文含义深刻,写得也很精彩。

*要抓住两次爬树“我”的感受。

变化:舒服—不敢—紧张—大喊救命—神奇—亲切、温暖 人一点点地接近自然的过程

感受:A“树叶落在我的周围翻滚……像一只动物一样。”神奇感说明脱离自然太久远了。

B“不知怎么的,我越来越觉得……站在地球上。”写出了回归的亲切感。 P7下 P8下

*文章几处提到“猴子”:你难道不是猴子吗?只得在心里去想起猴子来。猴子哪有穿鞋的。我大呼小叫起来,像一只动物一样。爸爸走上树来……倒真象猴子。爸爸是一只大猿猴。我像一只猛兽,站在地球上!

这里提到“猴子”,不是贬义。如何理解?可参考爸爸和“我”的谈话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我一只手搂着大树,一只手搂着爸爸,恍恍惚惚中觉得心很大,又很深,很远——”(上文三自然段,下文三自然段)

*必须讨论一个问题:如何接近自然,回归自然?(心远的自偏) 5.《美猴王》 *介绍《西游记》(可学生介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鼓励学生看《西游记》(要看原著,简易本、连环画、电视剧都不能代替原著),搞一次《西游记》故事会。

*本文适合默读——交流,允许有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留下来。不适合朗读,尤其不适合齐读。

*要紧紧抓住“美猴王”的“美”字理解自由带来的快乐。 *课文有负面的东西,入列序称王方为“美”,且称“千岁大王”(含对“万岁”的附首),学生若提到,可引导他们讨论:学生没提,教师可做简单评述。

四、综合活动

1.按照教材设计的环节进程做即可。“……”启发学生自己扩展。

2.关键是实践,不去做,只能体会结果的乐趣,但更重要的是体会过程的乐趣。乐趣在克服困难、战胜自我、不折不挠的奋斗、团结合作的过程中。

3.交流会不要超过一节课。可以先在小组中交流,选出代表大家帮助完善,在拿到班级里展示。代表的成绩应该是小组的成绩。

第二单元 遗迹 一、 单元组合说明

(一)设计本单元主题的目的是:从遗迹入手,追寻先人足迹,感受中华民族的

古代文明,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长城赞》《索桥的故事》《我站在铁索桥上》《白鹤梁的沉浮》《秦始皇陵

兵马俑》

凭吊—记事—抒情 保护遗迹

介绍古迹

长联 散文 诗歌 报告文学 说明文

(三)写考察报告,开考察报告会

确定考察目标——讨论考察方案——实地考察——写考察报告——开报告会

二、 教学进程建议(10节) 1.《长城赞》(1.5节)P29导语

2.讨论考察方案,布置实地考察(0.5节) 3.《索桥的故事》《我站在铁索桥上》学习吊古怀今的文章(4节) 4.辅导写考察报告(1节) 5.自渎《白鹤梁的沉浮》《秦始皇陵兵马俑》(1节) 6.召开报告会(1—2节) 三、课文内容分析

1.《长城赞》*问什么没有采用传统课文?A缺情 B专业知识多 C不如对联的形式

*上联纵写(时间)长城的历史,赞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下联横写(空间)长城的气势,赞美长城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在分别理解上下联内容的基础上,要对应着看。

*对联中还有对,如“起春秋”对“历秦汉”,“长龙飞垛”对“雄关隘口”,“起伏奔腾”对“飞舞盘旋”……

*资料核实的问题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如,A长城究竟多长?B长城最早建于何时?C太空能否“遥见”长城?……很多问题不是上网查就可以确定的。当今互联网越来越走进千家万户,一定要让学生树立核实资料的意识,学习如何分辨最具权威性的资料。 *熟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 2.《索桥的故事》

*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和“我的视角”栏目设计比较好,既点重要害,又可以帮助学生自学,新颖独特耐人寻味。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设计。 *全文的结构提纲是:

(1.2)自然段介绍索桥。对一段是说明性的文字,介绍桥的名称、位置、桥身、桥架。第二段是记叙性文字,写人在桥上的感受和桥上的景观。(3)自然段想象建造“鱼嘴”人的手和心,抒情。(4)自然段记叙何公何母修桥的过程及其贡献。(5)自然段赞美了何公何母为了多数人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6)

像所有怀古吊今的文章一样,全文是有写景——记叙——抒情这样几个主要部分组成的。针对

古迹“写景”,“记叙”古迹背后的故事,发思古之幽情,谈现实意义。

提纲笔记一定要学生自己写,哪怕写得不好,通过讨论、修改,学生才能切实体会凭吊古迹的文章怎么写。

·何公何母给后人不仅留下了索桥,而且留下了动人的故事,他们那伟大的心又感动着今人像他们一样去温暖、帮助多数人。第一个思考题应由学生自己讨论出接近文本本身的答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