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整册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新湘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整册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1596d8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67

新湘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案

三、教学准备

色彩绘画工具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欣赏荷兰画家凡高的代表作品。引导提问:你见过这些画吗?特别是最后这一幅《向日葵》,也就是课本所展示的是同一幅画,你们的感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学生组内交流、讨论。认识色彩是绘画的语言,色彩是相同的。 二、探索思考

1、引导思考:这幅画主要有那些颜色?(学生观察与识色,教师提问与引导) 2、探索调色方法:这些颜色是怎样调配出来的呢?(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注意要做到切实的交流探讨。) 三、尝试体验

1、根据教材的提示,用大红和柠檬黄进行调和,把产生的橙色与同桌的比一比,色彩效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教师演示重点小结:

两种颜色相调和,颜色分量的不同使得色彩效果产生变化。一般朝分量多的颜色方面倾斜,所以调色时应该能判断看准色彩的倾向性。 2、在一种颜色中调入黑色或白色,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演示小结:

通过这一个办法可以让色彩发生明度变化,这样就可以调出许多颜色丰富的层次了。

3、出示教材右页马赛克效果的《向日葵》画中取一方格(G5),这一格是有24个小块组成的,将它们分解开,与色谱中的颜色对号入座。(学生也可参与部分) 4、任意找一种《向日葵》这幅画的颜色,尝试调配一下,是否很接近? 五、板书

同一幅画 向日葵 调色

5

新湘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案

第二课 同一幅画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色谱,学习调色与涂色的方法。

能力:个体完成涂色练习并参与集体组合成画的活动。

情感:表现出对世界名画欣赏、临摹与组合的美术活动的兴趣和成功的快乐,富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集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认识色谱,学习调色与涂色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油画棒、水彩笔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分工合作

我们可以将这幅画分解成许多小色块,近看这些颜色,但远一点或眯眼看,向日葵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

将横排的A-J与竖排的1-5交叉组成编号,全班每个同学画其中的一部分。 临摹涂色。

按照小格的颜色来调色、涂色、注意不能出格,相同的颜色可以一次涂完再换蘸颜色。 三、组合展示

1、让完成作业的学生按照底纸上的格子,找准坐标贴上自己的那部分作品。 2、引导学生眯眼睛看看,欣赏评全班同学集体组合画出的作品。 三、教学拓展

色彩是绘画的语言,也就象文学语言运用的艺术一样,色彩语言的调配也需要认真的研究与探索,今天你有收获了吗? 四、总结 五、下课

6

新湘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案

六、板书设计: 同一幅画 调色 涂色

第二课 同一幅画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进一步了解学习调色与涂色的方法。

能力:个体完成配色练习并参与集体组合成画的活动。

情感:表现出对世界名画欣赏、临摹与组合的美术活动的兴趣和成功的快乐,富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集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配色联系,组品马蒂斯作品。 三、教学准备

色彩绘画工具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对比分析,认知色彩冷暖,以及冷暖色调的情感表达。 简单分析对比范画1、2

给出“活泼”、“沉静”两个词,进行正确的联系 引导学生找出“活泼”、“沉静”两个词的相关色 进行色彩的情感描述 出示色彩进行对比讲解 引导学生学习色调知识

对比分析,认知色彩明度对比强弱所产生的情感表达 说出色彩在不同深浅的背景前感觉有什么不同?

三、小结: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同样的色彩在背景深浅不同的情况下有不一样的感觉。明暗对比强,主题突出,画面明快,让人感觉欢快;明暗对比弱,画面柔和,让你感觉平静温和。

7

新湘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案

四、尝试体验

运用所学色彩知识,对8幅世界名画进行冷暖、明度的小练习 进行展示画家作品,进一步研究不同色彩感受 用自己钟爱的色彩,将作品重新配色,进行比较 五、总结

五、板书 同一幅画 色彩感受:沉静

活泼

第三课 能干的帮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介绍和认识各种工程机械,病了解各种工程机械不同的造型特点和功能用途。

能力:使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自主创作一个多功能形象。 情感:感受造型活动的乐趣,领会设计与创造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感受造型活动的乐趣,领会设计与创造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铅笔、钢笔、水彩笔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作品:《最后一根钢梁》 请学生读一读对作品的感受

背后的故事:作品描绘了武汉长江大桥竣工前最后一根钢梁加上去的场面,反映了长江大桥建设工程的宏伟场景。 二、介绍工程车

工程车是一个建筑工程的主干力量,由于他们的出现才使建筑工程的进步倍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