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17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22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分离与提纯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浙江选考)2017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22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分离与提纯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0bfcfad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db

A.用玻璃棒蘸取CH3COOH溶液点在水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该溶液的pH B.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2~3次 C.用装置甲分液,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 D.用装置乙加热分解NaHCO3固体

解析 A项,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湿润,错误;C项,用分液漏斗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待下层液体放出后,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错误;D项,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错误。 答案 B

11.(2016·浙江东阳质检)下列各组溶液中,用括号内的试剂及物质间相互反应不能鉴别的一组是( )

A.Ba(OH)2、KSCN、NaCl、Mg(NO3)2(FeCl3溶液) B.NaNO3、NaHCO3、(NH4)2SO3、Na2SiO3(H2SO4溶液) C.NH4Br、K2CO3、NaI、CaCl2(AgNO3溶液) D.(NH4)3PO4、NaBr、CuSO4、AlCl3(KOH溶液)

解析 本题是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实验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掌握情况,以及鉴别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的考查。

A中可先利用FeCl3鉴别出Ba(OH)2[产生红褐色Fe(OH)3沉淀]和KSCN(溶液变为红色),然后再利用Ba(OH)2鉴别出Mg(NO3)2(产生白色沉淀),最后一种为NaCl,故能鉴别;B中可将H2SO4分别加入四种溶液中,产生无色无味气体的为NaHCO3,产生白色沉淀的为Na2SiO3,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为(NH4)2SO3,余下的为NaNO3,故能鉴别;C中用AgNO3溶液无法鉴别CaCl2溶液和K2CO3溶液;D中可将KOH溶液分别逐滴加入四种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的为CuSO4,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又溶解的为AlCl3,加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为(NH4)

3

PO4,没有明显现象的是NaBr溶液,故选C。

答案 C

12.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根据微粒大小进行分离的是( ) A.萃取 C.聚沉

B.重结晶 D.渗析

解析 A.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将其分离的方法,与微粒大小无关,故A不选;B.重结晶是利用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将其分离的方法,与微粒大小无关,故B不选;C.聚沉为胶体的性质,不能分离混合物,聚沉时分散质的直径变大,故C

不选;D.渗析操作中微粒小的可透过半透膜,而胶体中微粒直径比离子、分子大,不能透过半透膜,分离方法与微粒大小有关,故D选。 答案 D 二、填空题

13.(2016·浙江嘉兴8月)下列是制备CuO的流程图:

ⅠⅡⅢ工业CuSO4――→ ――→CuSO4溶液――→CuSO4·5H2O―→……―→CuO

(1)步骤Ⅰ的目的是除去不溶性杂质。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Ⅱ的目的是除铁。操作是:滴加H2O2溶液,稍加热;当Fe转化完全后,慢慢加入Cu2(OH)2CO3粉末,搅拌,以控制溶液pH=3.5;加热煮沸一段时间,过滤,用稀硫酸酸化滤液至pH=1。控制溶液pH=3.5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Ⅲ的目的是得到CuSO4·5H2O晶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操作名称),过滤,水浴加热烘干。水浴加热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不溶性杂质由于不溶于水,采用过滤的方法除去。(2)步骤Ⅱ操作:向含有CuSO4、FeSO4的溶液中滴加H2O2,发生反应:2Fe+H2O2+2H===2Fe+2H2O,此时溶液的pH<3.5,而pH=3.5时,Fe(OH)3沉淀易形成,故此时要加入Cu2(OH)2CO3粉末,以中和H,控制pH=3.5,同时加热煮沸,使Fe水解趋于完全,生成Fe(OH)3沉淀,同时抑制Cu的水解。过滤除去Fe(OH)3沉淀,再加稀硫酸酸化得到CuSO4溶液。 (3)通过蒸发溶剂、冷却结晶的方法析出硫酸铜晶体,加热烘干时温度不能超过100 ℃,且需温度恒定,以防温度过高使硫酸铜分解,因此采用水浴加热。 答案 (1)溶解、过滤

(2)使Fe可全部转化为Fe(OH)3沉淀,而Cu不会转化为Cu(OH)2沉淀 (3)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受热均匀,温度易于控制在100 ℃以下 14.(2015·海淀区模拟)根据下列各组溶解度曲线图,判断分离提纯方法。

3+

2+

3+

2++

2+

3+

2+

(1)根据图1中Na2SO4和Na2SO4·10H2O的溶解度曲线(g/100 g水),由Na2SO4溶液得到Na2SO4固体的操作为:将溶液升温结晶, 、用乙醇洗涤后干燥。用乙醇洗涤而不用水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2所示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实验室中提纯过硫酸钾粗产品的实验具体操作依次为:将过硫酸钾粗产品溶于适量水中, ,干燥。

(3)根据图1中红矾钠(Na2Cr2O7·2H2O)和Na2SO4的溶解度曲线。从Na2Cr2O7和Na2SO4的混合溶液中提取红矾钠的操作为:先将混合溶液蒸发浓缩,趁热过滤。趁热过滤的目的是 ;然后将滤液 ,从而析出红矾钠。

解析 (1)实验目的是生成Na2SO4,防止生成Na2SO4·10H2O,趁热过滤、用乙醇洗涤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2)根据各物质的溶解度变化和过硫酸钾的性质,应运用重结晶法进行提纯分离。(3)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随着温度升高,Na2SO4的溶解度降低,而Na2Cr2O7·2H2O溶解度升高,趁热过滤,有利于Na2SO4结晶析出。蒸发浓缩、趁热过滤后只需冷却结晶即可得红矾钠。

答案 (1)趁热过滤 防止形成Na2SO4·10H2O

(2)在不超过80 ℃的条件下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用冷水洗涤 (3)有利于Na2SO4结晶析出,又能防止Na2Cr2O7·2H2O结晶析出 冷却结晶

15.(2016·山东泰安联考)亚硝酸钠是重要的防腐剂。某化学兴趣小组以碳和浓硝酸为起始原料,设计如图装置,利用一氧化氮与过氧化钠反应制备亚硝酸钠(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查阅资料:

①HNO2为弱酸,室温下存在反应:3HNO2===HNO3+2NO↑+H2O;

②在酸性溶液中,NO2可将MnO4还原为Mn且无气体生成; ③NO不与碱反应,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硝酸。 实验操作:

①关闭弹簧夹,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滴加一定量浓硝酸,加热; ②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

③从C中取少量固体,检验是否是亚硝酸钠。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检验C产物中亚硝酸钠含量较少。

a.甲同学认为C中产物不仅有亚硝酸钠,还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排除干扰,甲在B、C装置间增加装置E,E中盛放的试剂应是 (写名称)。 b.乙同学认为除上述干扰因素外,还会有空气参与反应导致产品不纯,所以在实验操作①前应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装置A中是浓硝酸和碳加热发生反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碳和水,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4HNO3(浓)=====CO2↑+4NO2↑+2H2O。(2)装置B中,A装置生成的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硝酸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所以铜片溶解,溶液变蓝,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C中的过氧化钠吸收一氧化氮、二氧化碳,最后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剩余一氧化氮,防止污染空气。(3)a.生成碳酸钠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为排除干扰,在B、C装置间增加装置E,E中盛放的试剂应为碱石灰,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b.为避免装置中的空气导致产品不纯,需要打开弹簧夹通入氮气排净装置中的空气。 △

答案 (1)C+4HNO3(浓)=====CO2↑+4NO2↑+2H2O

(2)溶液变蓝,铜片溶解,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 除去未反应的NO,防止污染空气 (3)a.2CO2+2Na2O2===2Na2CO3+O2 碱石灰 b.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