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中考语文课外阅读经典题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历年中考语文课外阅读经典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90ac9f3900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96

参考答案

1.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形状、颜色、大小

评分:共5个要点,答对两个得1分,答对四个得2分,全对得3分。 2.①不任人摆布②不禁锢自己③不固守现状

评分: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3.第④段描写秋后山野的灰褐、天空的铅灰、紫燕和鸿雁的归去、松柏的褪色、檀竹的落魄等,反衬出野菊花的勇敢和进取;第⑤段描写庭院、公园、花盆里被人驯化、供人玩赏的名菊,反衬出野菊花桀骜不驯的野性美。

4.答案示例:句子: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举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纛,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

理由:本句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野菊花与恶劣环境不屈斗争、为胜利而自豪的战胜者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野菊花的赞美之情,且排比句的运用使得语言节奏感很强,极富感染力。

5.人生要像野菊花一样有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要在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

参考答案

1.雪山向日葵不是围着太阳旋转的。(或:用那个沉甸甸的花盘后脑勺,拒绝了阳光的亲吻。)

2.不行。写这各种猜测,又加以否定,更好地突出了不围着太阳旋转是雪山向日葵不盲从、特立独行、敢于坚持自我的精神。

3.颂扬了雪山向日葵不盲从,不谄媚,团结向上,始终如一,坚持自我等精神。 4.盲目信从和简单的概念化,使人远离真实与真理。(或:只有认真观察,深入思考,才能抓住事物真谛,得出独到的见解。)

5.象征手法。(或“托物言志”“托物抒怀”)作者用不盲从,不谄媚,团结向上,始终如一,坚持自我等精神的雪山向日葵,象征了具有特立独行、敢于坚持自我精神的人。

3.石榴(莫怀戚)

①12年前我搬来这里,最高兴的是从此有了阳台,可以养花。 ②但这个阳台不理想:冬天的阳光得不到,夏天两头晒。

③所以我的盆花活得艰难,只要我稍有懈怠,它们立刻枯萎,而且救不过来。就这样相继死去许多株,于是栽栽种种,我阳台上的盆花不停地变换。 ④但是有一株从来没有死过,就是石榴。它是惟一的元老。

⑤当初买它的时候,是小苗;花农要价高,说是果石榴。有一种叫花石榴的只开花。

⑥我不懂行,但不愿凭空怀疑人,就买下了。真还是果石榴。

⑦从此每年7月,它开花、结果,到国庆节时,大的已如小孩子儿拳头,胭脂般地红着;有的还煞有介事地绽开,如画上那样。但籽粒微酸,不好认真吃。

⑧于是我产生了个观念,石榴易活,我家石榴尤其不会死。

⑨然而今年情况不妙。7月过完,它一直不开花,8月中旬,枝叶突然开始发黄——这个迹象同其他盆花的死亡先兆一模一样。 ⑩我开始全力抢救它,例如每天浇水喷水若干次,检查病虫害……它依然每况愈下。

⑾到了中央气象台宣布今年的酷热及持续时间是建国四十多年来之最时,我明白石榴完了。

⑿那几天我老想着《二六七号牢房》一文中老爸爸的话:“他连星期肉菜汤都不吃,他连星期肉菜汤不想吃。”(他指伏契克——作者,捷克革命家——受刑严重,失去食欲。)

⒀连石榴都晒死了,连石榴都晒死了。 ⒁有几天我不再管它,静等它的死去。 ⒂一个壮汉对一株盆花的伤感无法诉说。

⒃但后来我变了主意。不是含有一线希望,而是出于一种情份:你陪伴我多年,我照料你到死。 ⒄我照施肥、照浇水、照拔草、照松土,你要怎样是天意了。我将我的心尽到——石榴啊!

⒅9月10日,即今年酷暑强弩之末时,外出两天的我归来大吃一惊: ⒆石榴满枝红花,浓如鲜血!

⒆它什么时候打的苞,谁也不知道!

⒇数一数,35朵,它从来没在9月开过花!它从没开过这许多的花!而且它的枝叶依然枯黄。就是说,它在死亡线上挣扎了整整一个夏天后,它憋了整整一个酷暑的生命全部用来开花结果了。 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有的还煞有介事地绽开,如画上那样。

2.第⒃段中“但后来我变了主意”。“主意”具体指的是什么?

3.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而完整地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4.联系文章内容,谈谈石榴复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领会第⒀段句子“连石榴都晒死了,连石榴都晒死了”在表达上的作用。

6.第⒃段中“你陪伴我多年,我照料你到死”这是作者的心理活动。假定你是那株石榴,请用一句言简意深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愿。(可以借用古诗句表达)

7.读完文章后,你从这件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煞有介事: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原指故作姿态,让人感到一本正经、真有其事,有贬义。文中是指石榴认认真真的开花的样子。褒义。 2.我不再管它,静等它的死去

3.石榴易活;石榴晒死;经过我努力,石榴活了;

4.“我”的精心照料。(凡答石榴生命力顽强的不给分。)

5.反复,起强调作用。表现了酷热的程度,更表现了作者对石榴的痛惜之情。 6.略 7.略

4. 对一朵花微笑(刘亮程)

①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②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③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④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⑤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水漫过田埂,顺这条干沟漫淌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

⑥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而这一小片的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⑦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⑧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⑨以后我觉得,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荒野旷敞着,这个巨大的门让你努力进入时不经意已经走出来,成为外面人。它的细部永远对你紧闭着。

⑩走进一株草、一滴水、一粒小虫的路可能更远。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嚼,尝尝味道。挖一个坑,把自己栽进去,浇点水,直愣愣站上半天,感觉到可能只是腿酸脚麻和腰疼,并不能断定草木长在土里也是这般情景。人没

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渐渐出来了。

⑾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1.第③段中作者“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的原因是什么?

2.第⑥⑦这两段在文章结构、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3.第⑨段和第⑩段分别使用了“出来”一词,其含义一样吗?为什么?

4.文章最后说,“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请概括作者在文中谈到的“从草木身上得到的人的道理”。

5.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6.阅读第②段,仿照文章原句,发挥想象力,补写一句话。

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

还有一朵

参考答案

1.作者被盛开的花的美好姿态所感染

2.过渡,由上文的回忆过渡到下文的感怀;设问,启发读者,引发思索。

3.不一样。前者指的是:无法体验大自然的情感,不能相融为一;后者指的是:人为自己的事劳忙而又不受其所囿,关注更为广大的空间。

4.人不能生活得太麻木,应该为生活中的美好而感动;人要学会以微笑面对人生,面对其它生命;与大自然的和谐融合能使人愉悦;大自然的美好能让人产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人应当在关注自身的同时关注更为广泛的自然空间;人无法完全理解自然,与大自然悲哀的相隔着。 5.视鉴赏情况给分。

6.不用拟人手法不给分;手法正确,根据语言酌情给分。 全国各省市中考记叙文阅读集锦

一、阅读《又临黄河岸》,完成第13—15题。(共13分) 又临黄河岸 高缨

①不知为什么,每当我看到黄河,眼中常渗出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