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f839a5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2e

精心整理

⑩金属的(或木头已湿的)梯子导电,不应当将其置于或者拿到靠近动力线的地方。

(2)通用脚手架。脚手架有3种主要类型,其结构是由钢管或其他型材制作成。这3种类型是:①独立扎起的脚手架,它是一个临时性的结构,与它所靠近的结构之间是独立的,如系于另一个结构也仅是为了增加其稳定性;②要依靠建筑物(通常是正在施工的建筑物)来提供结构支撑的脚手架;③鸟笼状的脚手架,它是一个独立的结构,空间较大,有一个单独的工作平台,通常是用于内部工作的。

安装及使用通用脚手架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危险、有害因素: ①设计的机构能否保证其承载能力。 ②基础能否保证承担所加的载荷。 ③脚手架结构元件的质量及保养情况是否良好。 ④脚手架的安装是否由有资格的人或者是在其主持下完成的,是否其安装与设计相一致、设计与要求的负载相一致,符合有关标准。 ⑤是否所有的工作平台铺设完整的地板,在平台的边缘有扶手、防护网或者其他防止坠落的保护措施;是否能够防止人员或物料从平台上落下。 ⑥是否提供合适的、安全的方法,使人员、物料等到达工作平台。 ⑦所有置于工作平台上的物料是否安全堆放,且不超载。 ⑧对于已完成的结构,是否未经允许就改动。 ⑨对结构是否有检查,首次检查是在建好之后,然后是在适当的时间间隔内,通常是周检;检查的详情是否有记录并予以保存。 (3)升降工作平台。一般来讲,此类设施由3部分组成:柱或塔,用来支撑平台或箱 ⑤盛装有对外部电磁辐射敏感的电引发装置的爆炸物品,包装是否具备防止所装物品受外部电磁辐射源影响的功能。 3.2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危险物品、工业噪声与振动、温度与湿度和辐射等。 3.2.1 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生产中的原料、材料、半成品、中间产品、副产品以及贮运中的物质分别以气、液、固态存在,它们在不同的状态下分别具有相对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危险、危害特性,因此,了解并掌握这些物质固有的危险特性是进行危险、危害识别、分析、评价的基础。

危险物品的识别应从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化学反应活性、燃烧及爆炸特性、毒性及健康危害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识别。例如甲醇的危险、有害识别:

危险物品的物质特性可从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获取。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主要由“成分/组成信息、危险性概述、理化特性、毒理学资料、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等16项内容构成。 进行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性识别与分析时,危险物品分为以下10类。 (1)易燃、易爆物质:引燃、引爆后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的物质,由于其具有迅速地释放能量的能力而产生危害,或者是因其爆炸或燃烧而产生的物质造成危害(如有机溶剂)。 (2)有害物质:人体通过皮肤接触或吸入、咽下后,对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 (3)刺激性物质:对皮肤及呼吸道有不良影响(如丙烯酸酯)的物质。有些人对刺激性物质反应强烈,且可引起过敏反应。 (4)腐蚀性物质:用化学的方式伤害人身及材料的物质(如强酸、碱)。 腐蚀性物质的危险有害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人的化学灼伤。腐蚀性物质作用于皮肤、眼睛或进入呼吸系统、食道而引起表皮组织破坏,甚至死亡;二是腐蚀性物质作用于物质表面如设备、管道、容器等而造成腐蚀、损坏。 腐蚀性物质可分为无机酸、有机酸、无机碱、有机碱、其他有机和无机腐蚀物质等五类。腐蚀的种类则包括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两大类。 腐蚀的危险与有害主要包括以下4类。 ①腐蚀造成管道、容器、设备、连接部件等损坏,轻则造成跑、冒、滴、漏,易燃易爆及毒性物质缓慢泄漏,重则由于设备强度降低发生裂破,造成易燃易爆及毒性物质大量泄漏,导致火灾爆炸或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 ②腐蚀使电气仪表受损,动作失灵,使绝缘损坏,造成短路,产生电火花导致事故发生。 ③腐蚀性介质对厂房建筑、基础、构架等会造成损坏,严重时可发生厂房倒塌事故。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④当腐蚀发生在内部表面时,肉眼不能发现,会形成更大的隐患。例如石油化工设备,由于测厚漏项而造成设备或管道破裂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5)有毒物质:以不同形式干扰、妨碍人体正常功能的物质。它们可能加重器官(如肝脏、肾)的负担,如氯化物溶剂及重金属(如铅)。

①毒物:是指以较小剂量作用于生物体,能使生物体的生理功能或机体正常结构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病理改变、甚至死亡的物质。毒性物质的毒性与物质的溶解度、挥发性和化学结构等有关。一般而言,溶解度越大其毒性越大,因其进入体内溶于体液、血液、淋巴液、脂肪及类脂质的数量多、浓度大,生化反应强烈所致;挥发性强的毒物,挥发到空气中的分子数多,浓度高,与身体表面接触或进入人体的毒物数量多,毒性大;物质分子结构与其毒性也存在一定关系,如脂肪族烃系列中碳原子数越多,毒性越大;含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化学流行性(毒性)较大。 ②工业毒物:工业毒物按化学性质分类,这在物质危险识别过程中是经常采用的分类方法。工业毒物的基本特性可以查阅相应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工业毒物的危害程度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44—1985)中分为: Ⅰ级——极度危害; Ⅱ级——高度危害; Ⅲ级——中度危害; Ⅳ级——轻度危害。 列入我国国家标准中的常见毒物有56种,其中Ⅰ级13种,Ⅱ级26种,Ⅲ级12种,Ⅳ级5种。 工业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是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情况、慢性中毒患病情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6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

③335种剧毒化学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卫生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铁道部、交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于2003年6月24日联合公告了2003年第2号《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共收录了335种剧毒化学品。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6)致癌、致突变及致畸物质:阻碍人体细胞的正常发育生长,致癌物造成或促使不良细胞(如癌细胞)的发育,造成非正常胎儿的生长,产生死婴或先天缺陷;致突变物质干扰细胞发育,造成后代的变化。

(7)造成缺氧的物质:蒸气或其他气体,造成空气中氧气成分的减少或者阻碍人体有效地吸收氧气(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及氰化氢)。

(8)麻醉物质:如有机溶剂等,麻醉作用使脑功能下降。

(9)氧化剂:在与其他物质,尤其是易燃物接触时导致放热反应的物质。 GB 13690—1992《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将145种常用的危险化学品分为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含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等8类。 (10)生产性粉尘:主要产生在开采、破碎、粉碎、筛分、包装、配料、混合、搅拌、散粉装卸及输送除尘等生产过程中的粉尘。 生产过程中,如果在粉尘作业环境中长时间工作吸入粉尘,就会引起肺部组织纤维化、硬化,丧失呼吸功能,导致肺病。尘肺病是无法治愈的职业病;粉尘还会引起刺激性疾病、急性中毒或癌症;爆炸性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爆炸下限浓度)时,遇火源会发生爆炸。 生产性粉尘危险、危害因素识别包括以下内容: ①根据工艺、设备、物料、操作条件,分析可能产生的粉尘种类和部位。 ②用已经投产的同类生产厂、作业岗位的检测数据或模拟实验测试数据进行类比识别。 ③分析粉尘产生的原因、粉尘扩散传播的途径、作业时间、粉尘特性,确定其危害方式和危害范围。 ④分析是否具备形成爆炸性粉尘及其爆炸条件。 爆炸性粉尘属生产性粉尘,其危险性主要表现为: ·与气体爆炸相比,其燃烧速度和爆炸压力均较低,但因其燃烧时间长、产生能量大,所以破坏力和损害程度大; ·爆炸时粒子一边燃烧一边飞散,可使可燃物局部严重炭化,造成人员严重烧伤;

·最初的局部爆炸发生之后,会扬起周围的粉尘,继而引起二次爆炸、三次爆炸,扩大伤害; ·与气体爆炸相比,易于造成不完全燃烧,从而使人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爆炸性粉尘形成的4个必要条件为:

精心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