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中国教育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f683fee6294dd88d0d26bc4

一、外国教会在华学前教育活动与实质 1·设立幼稚园 实质;以基督精神奴化中国人的思想,培养高级治华代理人,是帝国主义在华兴办文化教育事业的终极目的。学前教育的宗旨是重视对幼儿心灵的熏陶,使其接受基督精神为培养殖民地国民打下基础。2·兴办慈善事业 实质;它们以人道为名的社会救济机构收养中国孤儿和贫儿,使他们处于高墙深院之中,引导他们归于基督。3、培养师资兴办幼稚师范 实质;帝国主义在华展开学前教育活动以后一方面他们本身需要教师,一方面可以为中国公私立蒙养院提供师资,更有效的影响中国学前教育。

二、对中国学前幼儿教育的影响 1.幼稚园教育的外国化倾向 外国幼稚园通过各种途径对中国人自办的幼稚园施加影响造成幼稚园教育的外国化倾向。2、对保教内容和方法的影响 按保教内容包括游戏,歌谣,谈话,手技,在《壬子癸丑学制》中,规定的蒙养园课程仍是四项,只是把歌谣改成唱歌,这个保教内容与日本幼稚园课程就完全一致了,清末蒙养院与民初蒙养园使用的教学方法也是日本式的。日本式的幼稚教育在中国广泛流行并发生影响。3、对幼稚师范的影响 请外国教员(包括日本和西方的)在中国学前教育机构任教的办法,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一方面解决中国师资的匮乏,一方面引入西方近代学前教育理论,课程,教材,教法,同时渗透奴化思想也是历史事实。 第五章 名词解释

蒙养园制度:1912年9月,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令》,称“壬子学制“,与”壬子学制“结合,成”壬子癸丑学制“。按”壬子癸丑“学制的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蒙蒙养园是学制体系上的教育机构,但与大学院一样,不占学制年限,并未单独成为学制系统中的一级。蒙养园附属在小学和女子师范学校、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内,已纳入到真正教育机构之中,这也是学前教育地位提高了的标志。 幼稚园制度:1992年11月布《学校系统改革令》,又称“壬戌学制”或称“新学制”。这个学制规定的学前教育,在小学下设幼稚园,“幼稚园收受六岁以下之儿童”,并把幼稚园正式列入学校系统,改变了以前蒙养院和蒙养园在学之中没有独立地位的状况,确定了学前教育机构在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地位。

《幼稚园课程标准》;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它分优质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

教育方法要点三部分。它是由我国的专家和学者在总结自己实践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西方教育方法,因此,它既体现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洋为中用的精神,具有中国化、科学化的特点,推动力学前教育向中国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南京鼓楼幼稚园:是一所实验性质的幼稚园,陈鹤琴创办于1923年春。该院以研究幼儿心理与教育为中心。开创了大学进行幼儿教育的实践研究活动。该园的实践活动是多方面的,包括课程实验、行为习惯的培养、技能学习、幼稚生生活历的安排、幼稚园设备等。实验总结了九项课程,有:音乐,游戏,工作,常识,故事,读法,数法,餐点,静息。通过对儿童行为习惯的探索,总结出了对儿童进行卫生习惯,做人习惯等方面的训练内容。在技能训练方面,总结出了生活技能,游戏运动技能,表达思想的技能和日常常识等的内容。在幼稚生生活历方面,总结了入院儿童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的生活历。它的实验经验和出版物在全国颇有影响。

南京燕子矶幼稚园:是中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创办人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时间是1927年。该园的办园宗旨为建设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招收贫苦农民孩子。该园结合农村实际,确定保教内容,选取教学材料,草订幼儿生活纲要。在教学方法上继续试验“设计组织”的方法,尤其注意:户外生活多,室内生活少;注意卫生,注意读法,看护极小的儿童。燕子矶幼稚园在幼稚师范教育上曽做过一些实验,那就是用艺友制的方法训练艺友成为幼稚园教师。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1934年苏区的《托儿所组织条例》:苏区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于1934年2月颁布托儿所组织条例。它是红色政权颁布的第一部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条例对组织托儿所的目的、儿童入托的条件,托儿所的上级领导领导机构,托儿所的班额,保教人员的编制及标准,环境,设备,经费,托儿所的管理,保教人员的职责,托儿所的作息时间等事项作了详细的规定。《条例》的颁布开创了苏区的托儿所制度。

2、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老区的保育院制度):为了更好地开展保育儿童的工作,1941年一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实行儿童的保育列为中心工作。同年又颁发了《陕甘宁边区政

府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决定》的主要主要内容有;建立管理保育行政组织,保育人员的训练,建所得具体条件,此外《决定》还对孕母,产妇的保健待遇,保姆的待遇等做了十分具体的规定。《决定》是继《托儿所组织条例》之后老区又一重要的学前教育法规文件,它对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学前教育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简答

老区学前教育的基本经验?

坚持为革命战争和生产建设服务的方向。 学习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坚持为革命战争和生产建设服务的崇高精神有助于端正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思想,有助于让全社会尤其是工厂、企事业单位正确认识学前教育机构的价值和功能,使他们在取舍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时更慎重。 贯彻依靠群众和勤俭办园的原则。思历史、想今天,学前教育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关心与支持。即使在物质较丰富的我国城市,继续提倡勤俭办园,因地制宜,不互相攀比仍然十分重要的。 3‘实施“保教结合“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至今我们还继承老解放区学前教育保教合一的经验,从思想观念上认识保教合一的必要性,从行政管理的制度上加强各自职责和相互协作的行为的规范。有的幼儿园保育员和医生也共同参与对儿童的教育工作。

建立一支“一切为了孩子“的保教队伍。 老区保教人员一切为了孩子的自我牺牲精神,使我们当前提高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是水平的生动教材,有助于广大幼教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高度的责任感。

启示:总之,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地,为革命战争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为工农大众服务的学前教育。它在本质上不同于国民党统治区的学前教育,它所创造的幼教业绩,它对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所做得贡献,它的崇高精神和它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永远是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发展史的辉煌乐章。 第七章 一 、 名词解释

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912年2月,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的重要文章。他在批判封建主义教育宗旨的基础上,根据资产阶级的需要,为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力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它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心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思想,为中国资产阶级创建新 教育体制提供了思想武器。

2. 尚自然展个性

1918年,蔡元培发表了著名的讲话《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在他看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蔡元培这种崇尚自然、尊重儿童、让儿童自由发展的主张,也是学前教育领域内批判封建儿童观的思想武器。

3. 陶行知的幼稚园之“新大陆”

陶行知指出旧时的幼稚园害了外国病、花钱病和富贵病,他认为幼儿教育最应该服务的对象是广大工人和农民,最应该办幼稚园的地方是工厂和农村。他号召开展一个幼稚园下厂,下乡的运动,建中国的、省钱的和平民的幼稚园。

4. 艺友制

师范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方面。在幼稚师范教育方面,其特点是它运用了艺惊、艺友制培养幼教师资。艺友制便是学生与有经验的教师交朋友,在实践中学习当教师,方法是边干边学。艺友制的幼稚师范教育,最大的特点也是优点,是学生在幼稚园中实地学习,克服了师范教育脱离实际的现象。是在不可能迅速建立大批师范学校的情况下,亦能培养有质量的师资。节省时间,一年半到两年结业,缩短幼师3年的毕业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