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字塔集资的思考以阿尔巴尼亚为案例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关于金字塔集资的思考以阿尔巴尼亚为案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e461511c281e53a5802ff21

关于金字塔集资的思考:以阿尔巴尼亚为案例

危素华

2013-2-27 18:42:28 来源:《欧洲研究》2001年第6期

内容提要:金字塔集资这种针对公众的金融诈骗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1996年到1997年,阿尔巴尼亚因大规模金字塔集资的崩溃而陷入了剧烈的经济与政治动荡,这是该国金融市场效率低下、非官方信贷市场缺乏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善以及政府与企业利益纠缠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金字塔集资对阿尔巴尼亚经济的实际影响需要运用多种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而金字塔集资的防止、清理以及新的变体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金字塔集资 阿尔巴尼亚 货币供应量

分类号 F1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9789(2001)06-0073-83

一 金字塔集资概述

所谓金字塔集资,是一种银行体系外的集资行为,其本质特征就是以诱人的超高收益率来吸引投资者的存款,对前期投资者进行本息偿付的资金来源于后期投资者的存款,如此往复,形成一个金字塔。集资公司筹集的前期资金并不用于实际的生产投资,而往往被用于金融投机或挥霍,处于塔尖的集资操纵者从规模层层扩大的集资中大量获利。

金字塔集资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发生在1720年的南海公司集资案(the SouthSea Bubble)已具有金字塔集资的某些基本特征。当时,作为享受英政府给予的贸易特权的条件,南海公司承诺用该公司股票为英政府偿还到期公债,即允许债券的持有人用政府债券换取该公司股票。南海公司为了得到贸易特权必须促

使债券持有人进行债券换股票,而债券持有人是否愿意这样做又主要依赖于公司自身的盈利状况及股价。但实际上南海公司除了一些并不成功的奴隶贸易外,并没有其他的实业。所以为了吸引债券持有者,南海公司从银行秘密借入大量短期资金对本公司的股票大肆炒作,造成股价一路攀升,同时却对公众宣称建立在贸易特权上的“良好的盈利潜力”是公司股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南海公司这种虚假的繁荣不仅吸引了大量债券持有人,而且使股票市场投机盛行,越来越多的人被卷了进来,包括大量英国贵族甚至英王。在这种炒作热潮中,南海公司的原始股东将股票纷纷出手,获得暴利。但好景不长,很快就有人开始抛售股票,股价迅速跌落,南海公司无法支付借款本息和股利,最终破产。虽然南海公司集资案还算不上现代意义上的金字塔集资,但已经具备了金字塔集资的主要特征,融资所获的资金并不用于实物投资[1]。

1920的庞兹案(the Ponzi Scheme)是另一个著名的金字塔集资实例,其主角美国人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几乎成为金字塔集资的代名词。庞兹1920年宣称他发现了一个通过投资于国际邮联发行的“国际回邮券(international reply coupons)”而发财的绝妙点子。他的理由是:由于受一战的影响,这种可用来支付跨国信件邮资的回邮券在各国价格不一致,存在着很大的套利空间。庞兹最初在波士顿向公众发行了首批共800美元的无担保票据,用于“在回邮券价格低估国进行购买”,随后庞兹的票据越发越多。他将后期的票据发行收入偿还前期高利息票据,却宣称这是国际回邮券套利的收入,从而在公众中建立起了相当的信用。一时间从伦敦到纽约投资者都在大量购进庞兹的“国际回邮券投资票据”,高峰时每天的票据发行额大约为20万美元,票据的投资收益率达到月利息17%。实际上,庞兹从未买过国际回邮券,而投资国际回邮券的利润也根本无法支付高达100%以上的利息。自然,随着公众信心的动摇和下游投资者数目的减少,庞兹的票据发行越来越难,最终无法偿付、宣布破产,投资者手中的票据

成了废纸。不论是南海公司案,还是庞兹案,投资者都坚信他们的超高收益来自某种特权,要么是政府授予的贸易特权(如南海公司案),那么是政府证券的价值低估提供的投资机会(如庞兹案)。

从以上的回顾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典型的金字塔集资通常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金字塔集资公司通过广告宣传短期能获得高额收益,使一部分公众注入资金成为初期投资者。通常金字塔集资的操纵者会宣称将用吸收的资金进行获利潜力巨大的投资(通过利用某种市场缺陷或有利可图的法律漏洞),以确保投资者的高额收益;

2·高收益的消息越传越广,又有一部分公众加入进来,使得初期投资者的利息以及本金支付得以实现,但通常初期投资者会抱着继续盈利的念头把本金利息进行再投资。当然,更多的人还是持怀疑和观望态度;

3·金字塔集资公司良好的支付记录消除了公众的疑虑心理,更多的人加入进来。虽然相当一部分人开始担心金字塔集资无法长期运转,但认为能在问题出现前及时获利退出的侥幸心理使金字塔集资无需面对求偿压力,金字塔集资继续运转;

4·当金字塔集资不能吸引足够的新投资以偿付原有投资者的本金和利息时,投资者便丧失信心纷纷要求提款,而由于所剩资金无法满足投资者要求,整个金字塔集资体系崩溃。支付前期投资者利息后所剩的资金要么被金字塔集资操纵者侵吞,要么因进行投机失误而亏损。

二 阿尔巴尼亚金字塔集资活动的产生

1991年,阿尔巴尼亚进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期。长期以来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造成了阿尔巴尼亚与外界经济的完全隔绝,封闭的经济环境导致公众对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运行特征知之甚少,为金字塔集资这种“天上掉馅饼”的金融诈骗提供了土壤。在经济转轨初期,阿尔巴尼亚的经济状况得到明显改善:1993年到1995年GDP年平均增长率接近10%,1995年通货膨胀率降至6%;而同期国际收支赤字也大大削减。但到1996年初,宏观经济环境仍然存在着很多制度性问题尚未解决,结构改革停滞不前,尤其是在银行业等国民经济的关键性部门。随着1996年五月议会选举的临近,政府为稳定局面、笼络人心又在选举前增加产业部门工人和政府雇员的工资,并推迟增值税方案的实施,这导致了财政赤字激增,通货膨胀率再次回升。议会选举的结果是执政的民主党获胜,但国际社会和阿国内普遍认为选举中存在舞弊行为。宏观经济局势的恶化以及选举丑闻使政府威信与支持率大大降低,这成为阿政府对金字塔集资监控和查处不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于地下经济的理论一般认为,金字塔集资的原始动因是对官方经济缺陷的补偿。而阿尔巴亚金字塔集资狂潮的主要经济原因正是金融市场的缺陷[2]。 1·银行业改革进程缓慢,国有银行效率低下。虽然阿政府从1992年就放宽了银行业的执照审批,但由于国有银行能从政府得到大量的优惠及融资项目,私有银行的发展仍十分缓慢,只在阿南部的一些城市比较成功。根据IMF的数据[3],阿尔巴尼亚的三大国有银行1995年拥有90%的企业及公众存款,并几乎完全垄断了国内的票据清算、代收代付等中间业务。绝对优势地位使国有银行缺少内部改革和提高效率的积极性,整个营运水平较1989年以前并无明显改善。1996年9月阿尔巴尼亚国有银行异地分支行间10万列克的划拔需要的时间为5—6天,若在不同国有银行的分支行间划拨,整个过程将需15天。诸如此类的问题使阿尔巴尼亚的第一大国有银行被《欧洲货币》杂志评为1995年中南欧地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