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看过来!教你如何提高孩子积极性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家长们看过来!教你如何提高孩子积极性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dfff5ccaeaad1f346933f4b

“积极起来”也是一门学问

中国的成语里有“望子成龙”、“孟母择邻”等词汇,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中国家长就十分注重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

在今天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人才成为了最宝贵的财富,中国的家长们更是望子成龙心切,于是,很多家长精心为孩子设计各种各样的成长和成才的道路,胎教、幼教行于幼时,进入学龄又纷纷为孩子物色重点学校就读,至于成年又盼孩子进入名校深造,硕士、博士一路读下来方才觉得无有遗憾。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家长们虽然用心良苦却换来了孩子成长的事与愿违,这时,很多家长把原因简单地归结为孩子本身的缺点,觉得自己为孩子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自己已经做到了父母教育孩子的本分;更有甚者,一些家长更是在“不打不成才”的理念下对孩子施于棍棒教育,结果孩子越发叛逆,离成才的道路越来越远。

实际上,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种孩子、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互动行为,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独断专行,忽略孩子的意愿,以自己的标准和偏好作为孩子教育的准绳,包办孩子的一切,而不懂得审视孩子的内心,不注重他们的天赋和兴趣,更不懂得根据孩子的成长实际调整自己的教育方略。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都不会适应家长的教育方式,造成学业上的失败,更重要的是造就了性格上的诸多缺陷,从根本上影响了孩子一生的发展。

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要“因材施教”,同样对于家长而言也是如此。从理论上讲,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诚然,由于智力和心理尚未成熟,孩子的自制力和专注力普遍较弱,需要家长们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制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家长们要高高在上,将自己的任何意愿都强加于孩子,相反在教育上成功的父母应该弯下腰来与孩子平视,倾听孩子最真实的心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总之,只有在尊重孩子的自主性、懂得孩子自身特点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有效培养孩子。

在本书中,我们将仔细分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特征和心理特点,从各个方面总结出提高孩子积极性的50个方法,分10个章节加以叙述。这些方法,符合一般的教育规律,注重从心理入手,从根本上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同时又不缺乏技术和细节上的指导,因而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另外,我们还会在叙

述的过程中列举一些相应的名人教育或名人成才故事,并希望以此来激励孩子们提高积极性,使孩子健康、快速地成才。

总之,本书可读性较强,对于如何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是每个望子成龙的家长不可错过的好帮手。当然,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更何况笔者难称智者,且时间仓促,故虽殚精竭虑,力求完备,疏漏之处仍在所难免。贻笑大方之余,笔者赧颜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以备再版时改进。

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的希望,他们的未来,其实就掌握在我们每个家长的手中。因此,我们衷心的希望能够和家长们一起,为把孩子们培养成为明天的栋梁之材而进行不懈的探索!

孩子积极性始于你由衷的爱

每一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心里手里的宝贝。有句老话说得好:“捧在手里怕丢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从怀胎十月起,哪个孩子不是在父母的翘首企盼中到来的?哪个孩子学会说的第一句话,孩子第一次迈出的脚步,不是在父母不厌其烦的教导中慢慢学会的?孩子的胜利失败,孩子的笑脸和苦恼都牢牢系在父母的心上。那么深成的爱,那么无私的爱,那么毫无保留的付出,有时候却会因为表达方式的原因,被阻隔,那么,请大声说出您对孩子的爱吧!

第1节 毫无保留地表达你的爱

作为父母,一定要明确地向孩子表达你的爱,让孩子知道你是多么爱他们,并希望他们能够开心、快乐地成长,并激起孩子的感恩和回报之心。

毫无疑问,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的幸福节衣缩食,不辞朝九晚五的劳苦。相信在每个家长的心底,孩子永远是最重要的那个。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事实上,藏在家长心底的对孩子的爱却时常换来孩子的不领冤情,甚至小小的厌烦。他们会说“我的妈妈总是爱唠叨,爸爸总是板着脸,好烦人”。有这么一件发人深省的事件,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曾经在日记里记录了自己对父母深厚的怨恨,他恶狠狠地写道:等我长大了,他们(指父母)老了时,我会把他们赶出去,不会给他们被子,也不会给他们吃的,让他们住在立交桥的桥洞里!这样狠毒的话震惊了改作业的老师,甚至误以为孩子在遭受父母的虐待。在紧接下来的家访中,老师无比震撼地发现,这一对让孩子如此怨恨的父母,却是一对煞费苦心,为了孩子成长含辛茹苦的,无悔付出的好家长。,为了孩子能够专心学习,父母放弃了任何娱乐,每天晚上陪着孩子念书,孩子的母亲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却掏了大把大把的钱,让孩子上各种名目繁多的学习班,每个早

上,孩子的父亲都会早起,为的是给孩子做好早点,保证孩子的营养,再按时把他送到学校,而从来不顾自己是早班还是晚班,需不需要多休息一会,从孩子念书开始,一直坚持。,毫无怨言。这样的家长,这样的付出,没有换来孩子的体谅,没有换来孩子的感恩,反而招致了孩子如此狠毒的怨恨,这是多么大的反差啊!

全心全意地付出却并不讨孩子的喜欢,这样的结果哪个家长都难以接受。每次遇到相似的状况,家长们都会长叹一口气:这孩子什么时候才能懂事啊!但除了无奈又能如何?类似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妨收回你的叹气,换个角度想想:孩子为什么体会不到好意,甚至把你的关爱当成啰嗦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爱的表达出了问题。

表达能有什么问题?心里关爱难道还不够吗?中国有相当多的父母脑中一直存有这个疑问。中国人崇尚含蓄,对感情的表达讲究的是无声无息,润物细无声,可是作为涉世极浅的孩子,又如何能够领会这样深刻却又无息的爱呢?并且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他她们就成为家庭的中心,父母的付出,就是无须回报的。于是孩子慢慢习惯父母的鞠躬尽瘁,不再感恩,不再觉得有愧,反而,留在在他们记忆中的是父母偶尔的没有顺应自己的要求,其实那些往往都是为孩子好,只是,因为他们年纪太小而无法体会到。就像上文提到的那个孩子一样,父母的付出,在他的眼里全部归零,记下的是某天成绩不好被父母责备,某天没有完成作业,被父母惩罚。大大的恩惠全部归零,小小的摩擦却被无限放大。而且,因为从小被父母长辈宠爱,而无须回报这样的爱,孩子在感情上是只有获得没有付出的,有一句歌词写得好:“爱要说、爱要做”。其实,任何关爱都要通过表达来传达。

好的表达可以使家长和孩子之间愈加亲密,但是家长与孩子毕竟相隔一代人,如果表达不到位或是表达方式不能被孩子所理解,那么这种“表达”将可悲地成为爱的障碍,甚至是两代人之间误会的根源。长年累月地用种种错误的表达方式——窥探隐私、冷嘲热讽、大爆粗口甚至拳脚相向,加诸孩子一身,长此以往,“爱”的副作用可想而知!

许多孩子在青春期和家庭矛盾颇深。不再把家作为自己的依靠,也不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