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地理练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中国人文地理练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df70c4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9f

第2讲 中国人文地理

一、选择题(共64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是“某种作物在我国的栽培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作物可能是( )

A.棉花 B.甘蔗 C.水稻 D.小麦 2.该作物若要在纬度较高的地区栽培,首先要克服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光照 D.水分

下表为“我国三种产业生产布局的变化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5题。

1990年主要生产地区 2003年主要生产地区 甲产业 上海、广东、北京、天津、山东 、安徽、河南、江苏、四川 广东、山东、安徽、河南、 江苏、四川 乙产业 丙产业 广东(26%) 广东(28%) 江苏(20%) 北京(39%) 上海(35%) 3.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原材料的供应 B.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交通的便利程度 D.市场的开放程度

4.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因素 B.环境因素 C.技术因素 D.劳动力因素 5.有关甲、乙、丙产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产业因生产条件比较优势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内地迁移的趋势 B.乙、丙产业布局的集聚效应明显,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C.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D.三种产业布局的变化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

我国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通过调查,记录了该地区农事活动的时间表。分析表中信息,回答6~7题。

时间 6月~9月 9月~次年6月 6月~9月 农作物种植 玉米 小麦 玉米 6.该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 A.松嫩平原 B.黄淮海平原 C.鄱阳湖平原 D.准噶尔盆地的绿洲 7.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可能是( ) A.低温、冻害 B.地形、水源 C.旱涝、盐碱 D.光照、风沙

下图为“我国某种工业生产厂分布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9题。

8.该工业部门属于( )

A.劳动力指向型 B.动力指向型 C.市场指向型 D.原料指向型

9.为了充分发挥地区矿产资源优势,图中①、②两省适宜发展的特色工业是( A.稀土工业 B.石油化工工业 C.煤炭采掘业 D.有色金属冶炼 读下面四幅图,回答10~11题。

10.在③城市的铁路干线中,伸向东北方向的是( )

A.川黔线 B.湘渝线 C.成渝线 D.襄渝线

)

11.包头一批钢材通过铁路运往上海,选择合理线路应是( ) A.包神线——沪宁线 B.京广线——沪杭线 C.京包线——京沪线 D.包兰线——陇海线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增长,工薪阶层买车已成为现实,引起国际汽车跨国公司的强烈关注,中国各大、中、小城市普遍举行不同级别的车展。据此回答12~13题。

12.短短十年,北京车展迅速成长为与享誉全球的法兰克福、日内瓦、巴黎、东京等车展同一级别的全球A级车展。其根本原因是( )

A.中国经济发展迅速 B.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C.中国汽车市场不断扩大 D.车展组委会的服务周到、热情

13.中国汽车产业和世界各国汽车产业一样,都正面临的问题是( ) A.原料难以购买 B.技术水平落后 C.能源紧缺 D.污染严重

大气污染与使用能源的种类密切相关。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4~15题。

14.关于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正确的叙述是( ) A.广东省以煤炭最小 B.福建省以薪柴最大 C.江苏省以薪柴最大 D.北京市以秸秆最小 15.可减少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有( ) A.发展沼气 B.开采小煤窑 C.利用太阳能 D.种植薪柴林 二、综合题(共36分)

16.图甲中的曲线表示年等降水量线,A所示区域是位于渭河以北的渭北黄土高原区,如今这里已成为“陕西苹果”这一绿色果品的主要产区。读图甲和图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过去渭北黄土高原区是常年种粮,常年薄收,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2)分析渭北黄土高原区适宜苹果种植的自然条件。

(3)为了保证“绿色苹果”产业的不断发展,科技人员与果农们摸索了果、畜、沼、窖、草“五配套苹果园”生态生产模式(见图乙)。据图分析该生产模式为什么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生产出“绿色”苹果。

(4)渭北黄土高原苹果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为什么?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北部湾经济区,包括广西南宁、北海、钦州及防城港4市所辖的行政区域,后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把玉林和崇左两市的交通与物流纳入经济区统一考虑,形成“4+2”的格局。这样,经济区陆域面积就达7.27万平方千米,占广西陆域总面积的30.7%。海域总面积达12.93万平方千米。区域内人口2 053万,约占广西总人口的42%。

2008年9月27日,《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经济界人士认为:武汉城市圈有望成为中国继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珠三角地区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

材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