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期末复习题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发酵工程期末复习题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da14d97cc22bcd126ff0c66

分批发酵中生长和产物形成的关系 :

第九章 发酵过程的控制

1.代谢参数按性质可分为三类:

? 物理参数:温度、搅拌转速、罐压、空气流量、溶解氧、表观粘度、排气氧(二氧化碳)浓度等

? 化学参数:基质浓度(包括糖、氮、磷)、 pH、产物浓度、核酸量等 ? 生物参数:菌丝形态、菌体浓度、菌体比生长速率、呼吸强度、摄氧率、关键酶活力等

? 直接参数:如T、pH、罐压、空气流量、搅拌转速、溶氧浓度等 ? 间接参数:将直接参数通过公式计算获得的

如摄氧率(γ)、呼吸强度(QO2)、比生长速 率(μ) 、体积溶氧系数(KLa)、呼吸商(RQ)等。

2.发酵热:------ 发酵过程中释放出的净热量。[ J / m3 · h ]

或 ------ 单位体积的发酵液在单位时间内释放出来的净热量。 Q发酵 = Q生物 + Q搅拌 - Q蒸发 - Q显 – Q辐射

生物热: 产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本身会产生大量的热,此为生物热。 搅拌热 (Q搅拌):搅拌带动发酵液作机械运动,造成液体之间、液体和设备之间的摩擦,产生数量可观的热。

蒸发热 (Q蒸发):空气进入发酵罐后,就和发酵液广泛接触进行热交换,同时必然会引起水分的蒸发,蒸发所需的热量即为蒸发热。 显热 (Q显):排出气体所带的热 辐射热 (Q辐射):因罐内外的温度不同,发酵液中有部分热通过罐体向外辐射。 辐射热的大小决定于罐内外的温差

17

3.温度对发酵的影响体现在影响发酵动力学特性,改变菌体代谢产物的合成方向,影响微生物大的代谢调节机制,影响发酵液的理化性质和产物的生物合成。 四环素发酵中金色链霉菌同时能产生金霉素。在低于30℃下,该菌合成金霉素能力较强;温度提高,合成四环素的比例提高;在温度达到35℃时,则只产生四环素,金霉素的合成停止。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1) 温度影响产物合成的速率及产量 2)温度可能会影响终产物的质量 3)温度还可能影响生物合成的方向

4.最适温度: 是指在该温度下最适于菌的生长或产物的形成。 在发酵的整个周期内仅选一个温度不一定好。

因为最适合菌生长的温度不一定适合产物的合成。

发酵过程中,在生长初期抗生素还未开始合成,菌丝还未长浓,这时的温度应适于微生物的生长;到抗生素分泌期,菌丝已长到一定浓度,积累抗生素是重点考虑,此时应满足生物合成的最适温度。

5. 引起pH下降的因素:

(凡是导致酸性物质生成或释放及碱性物质消耗的发酵,其pH都会下降) 1)培养基中碳氮比例不当,碳源过多,特别是葡萄糖过量,或者中间补糖过多加之溶解氧不足,致使有机酸大量积累而pH下降。 2)消泡油加得过多

3)生理酸性物质的存在,氨被利用,pH下降 引起pH上升的因素:

(凡是导致碱性物质生成或释放及酸性物质消耗的发酵,其pH都会下降) 1)培养基中碳氮比例不当,氮源过多,氨基氮释放,使pH上升。 2)生理碱性物质存在

3)中间补料中氨水或尿素等碱性物质的加入过多使pH上升。

大多数细菌生长的最适pH6.3~7.5 霉菌最适生长pH3~6 放线菌生长最适pH7~8

6. 发酵液中溶解氧的控制

培养液中溶解氧浓度的任何变化都是供需平衡的结果,因此调节发酵液中溶氧量不外乎从供、需两方面考虑、着手。 1、供氧方面

1)增加空气中氧的含量,使氧分压增加,进行富氧通气 2)提高罐压

3)改变通气速率 4)增加搅拌速度 2、需氧方面

1)调整养料的浓度 2)调节控制温度

Note : 溶氧浓度必须与其它参数配合起来分析

18

泡沫的控制两种方式:1机械消泡 2化学消泡

消泡剂的种类:1)天然油脂 用豆油、玉米油、米糠油 (能兼作碳源)

2)聚醚类(聚氧丙烯甘油GP,聚聚氧乙烯氧丙烯甘油GPE,又称泡敌)

3) 高级醇类主要是十八醇 4)硅酮类

第十章 发酵过程染菌及其防治

染菌发生的不同时间对发酵的影响

1.种子培养期染菌 一旦发现种子受到杂菌的污染,应经灭菌后弃去,并对种子罐、管道等进行仔细检查和彻底灭菌。

2.发酵前期染菌 染菌后的杂菌将迅速繁殖,与生产菌争夺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严重干扰生产菌的正常生长、繁殖及产物的生成。

3.发酵中期染菌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发酵中期染菌一般较难挽救,危害性较大,在生产过程中应尽力做到早发现、快处理。

4.发酵后期染菌 由于发酵后期培养基中的糖等营养物质已接近耗尽,且发酵的产物也已积累较多,如果染菌量不太多,对发酵影响相对来说就要小一些,可继续进行发酵。

噬菌体污染

? 症状如:发酵液光密度不上升或回降;pH值逐渐上升;氨利用停止;糖耗、温升缓慢或停止;产生大量泡沫,使发酵液呈粘胶状;镜检时菌体数量显著减少,甚至找不到完整菌体;发酵周期延长、产物生成量减少或停止等

? 根源 环境污染噬菌体是造成噬菌体感染的主要根源

第十一章 发酵产物的提取与精制概论

下游加工过程的特点

? 1、发酵液是复杂的多相系统,成分复杂:细胞、代谢产物、残余培养基 ? 2、产品浓度低:传统发酵一般1~10%

? 3、普遍存在下游工程代价高,回收率较低(50%)左右等问题 ? 4、产品存在失活、不稳定性问题 ? 5、生物安全问题

19

第十二章 啤酒

1.主发酵

为了便于管理,根据发酵现象,将主发酵过程分为低泡期、高泡期、和落泡期三个阶段。

低泡期——接种后20h左右即进入主酵期,再经4~5h后发酵液表面出现洁白而致密的泡沫,逐渐形成菜花状。

特点:品温每天上升0.5~0.8℃,日降糖为0.3~0.5Bx。不需要人工降温。

高泡期——泡沫层呈卷曲状隆起,高达20~30cm。

特点:降糖最快,每天降糖1~1.5Bx,品温最高达9℃,此时应注意降温。

落泡期——高泡期过后,发酵力逐渐减弱,泡沫层逐渐低落, 泡沫变为棕褐色。 特点: 品温每天下降0.4~0.9℃,日耗糖为0.5~0.8Bx。 落泡期约为2d。

2.后发酵:又称啤酒后熟、储酒。

? 将主发酵后并除去多量沉淀酵母的发酵液送到后发酵罐内,这个过程叫下酒。

3.麦芽:

整的不是很全,大伙自个看着办 -----------阙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