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练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心理学练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d45d6ed0912a216147929f1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2、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反映事物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的思维。 3、集中思维是把有关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或最佳的解决方案的思维。 4、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寻求多样答案的思维。

5、分析是在头脑里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不同特征,分别加以思考的过程。 6、综合是在头脑里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不同特征结合起来组成整体来加以思考的过程。 7、抽象是在头脑中抽出一些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过程。

8.、概括是在头脑中把从同类事物中抽取出来的的共同本质属性结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其他事物的思维过程。 9、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10、创造思维也可以叫做创造性的问题解决。

11、变式就是将概念的正例(一切符合概念范围的具体实例)加以变化,它有助于排除无关特征,突出有关特征。

二、填空题

1、掌握、运用、语言、心理。2、间接性、概括性。3、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4、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同、求异。5、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

6、概念、判断、推理。7、概念形成、概念同化。8、第一是儿童必须辨别概念的正反例证(碗和非碗,如杯子、盘子、筐子等);第二是成人对儿童的反映应给予肯定或否定。 9、准备、酝酿、阐明、证实。10、发散性 流畅性 变通性 独特性 11、直观形象水平的概括 形象—抽象水平的概括 初步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 12.具体实例、直观特征、重要属性、实际功用、种属关系、正确定义。 13. 直观形象水平的理解 形象—抽象水平的理解 初步本质抽象水平的理解

14.批判 15.具体形象、第一级 16.抽象 17.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四、十或十一

18.直接感知、表象、概念、抽象 19.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一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开始发展

20.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批判性

三、选择题

1、A 2、C 3、A 4、D 5、B 6、B 7、B 8、A 9、D 10、D 11、C

四、判断题

对的题目有:5、 7、 8、

错的题目有: 1、 2 、3、4、 6

五、简答题

1、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1)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最基本的过程,其他过程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

2)比较与归类:比较是指在人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和关系的思维过程。归类是在人脑中根据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把它归入适当类别中去的思维过程

3)抽象与概括:抽象是人脑中抽出各种对象或现象的共同点、本质的特征,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概括是人脑把抽象出来的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联合(综合)起来的过程

4)系统化与具体化:系统化是指人脑把具有相同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事物归纳到一定类别系统中去的思维过程。具体化是指人脑把经过抽象概括后的一般特征和规律推广到同类的具体事物中去的过程。

29

2、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什么?

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

1)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的思维形式

2)判断是指概念和概念之间的练习,它是事物之间练习和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 3)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相互练习的已知判断推出合乎逻辑的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3、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什么?

1)准备期:准备期是指创作活动前,积累有关知识经验,搜集有关资料,以及前人对同类问题的研究成果。 2)酝酿期:酝酿期是在积累一定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人们对问题和资料进行深入探索和思考的时期 3)豁朗期:豁朗期是新思想、新观念、新形象产生的时期。这时期具有豁然开朗、突然出现的特点,所以又叫灵感期

4)验证期:验证期是对新思想或新观念进行验证补充和休整使其趋于使其完善的时期。可以采取逻辑推理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实验或活动求得事实上的最终结果来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可对新产品、新思想反复修正、补充,从而达到完善的地步。

4、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哪些特性?

1)思维的广阔性2)思维的深刻性3)思维的灵活性 4)思维的敏捷性 5)思维的批判性

六、论述题

1、如何促进学生有效掌握科学概念?

(1)合理利用日常概念 (2)充分利用感性经验 (3)注意\变式\的使用

(4)词和感性材料的结合 (5)正确给概念下定义 (6)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概念 (7)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问题解决得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的知觉特点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的知识经验 4)情绪与动机 5)个性因素(能力\\气质\\性格) 3.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发展儿童的言语;2)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3)运用变式和比较,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概念;4)教给儿童思考问题的的方法

七、分析题参考答案

1.这种教师在帮助小学儿童形成和掌握“动物”的教学设计是成功的,教学效果是好的。

首先,教师充分掌握小学低年级儿童对事物概念的认知带有具体性、直观性的特点,对“动物”这一高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掌握存在着困难的实际,教师运用了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第二,这位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到充分地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在这基础上进行启发、引导。这里教师所提供的“鸡、鸭、猫、猪、蚂蚁、鱼、鸟、猴子”等都是小学儿童所熟悉的动物。

第三,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了概念形成、掌握的思维过程的规律,进行多阶段的分析、综合,撇开一些非本质属性,把一些本质属性抽象出来,及时加以概括,并把这一概念加以具体化。

第四,这位教师的设计还充分注意到影响概念掌握的因素,如向学生提供了说明和加工成概念的直观材料——变式,启发学生进行多成次的下定义活动如“他们会叫、会爬、能活动的生物叫做动物。最后是凡是有生命、能生长,自己又能活动的生物叫做动物。”还进行概念练习工作——向学生提供肯定的或否定的例子,要学生作出判断。 2、这位教师的教具设计是非常成功的,他调动了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对应用题的学习产生了兴趣。

首先,教师充分掌握一年级小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特点,孩子在初学应用题时往往对抽象的文字和教学的理解发生困难,因而在教师根据教学艺术制作了直观教具,通过活动教具的演示、变化,使孩子对“共”“多”“少”等概

30

念有具体、形象的认识,为他们形成数学概念提供了基础。

其次,教学活动卡片的设计,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拓宽思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再次,教学活动卡片的设计,不仅在讲授计算课时可以使用,而且在反复练习时也可以使用,这样又能使教师教师节约大量的课堂准备时间。

如果在制作活动教具时,不仅制作“小鸭子”的图案,还可以制作“小青蛙”“游泳的小朋友”等图案,那麽,这种活动卡片在“教的认识”“比多”“比少”等教学内容时都可使用,而且能增添情趣。

第五章 小学儿童的情感和意志

一、填空题

1、需要 愿望 观点 体验 认识 认识 推动 认识过程 2、调节行动 信号交际 3、肢体表情 言语表情 面部表情 4、激情 心境 应激 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 5 相同 6、克服困难 预定目的 通过 行动 明确目的性 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7、采取行动 执行行动 动机冲突 决策 意志努力 8、内容原因 获得结果 9、决策 知识经验 思维能力 意志品质 10、执行决定 内外各种困难 意志努力 11、迅速发展---平稳---迅速发展 迅速发展—平稳—明显发展 13、是否认识到 调整 控制 受暗示性 独断性 14 辨别 积极行动 15 优柔寡断 冒失 14 自觉遵守纪律 生活制度 自动控制

二、选择题

1. B 2.C 3. C 4.A 5.D 6. A 7. C 8.B 9.C 10. B 11 A

三、判断题

对的题目有:1、2 、4、7、9、10、12、错的题目有:3、5、6、8、11、

四、简答题

1、简要说明认知、情感和意志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认知和情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1)认知是情感的基础,客观事物只有当它被人们认识了的时候才有可能引起情感; 2)情感既可以成为认识过程的动力,也可以成为认识过程的阻力。 (二)意志与认知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1)意志的产生是以认知过程为前提的,离开了认知过程,意志便不能产生。

2)意志对认知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没有意志努力,就不可能有认知过程。更不可能使认知过程深入和持久。 (三)意志和情感过程也有密切的联系。

1)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当某种情绪,情感对人的活动起推动力或支持作用时,这种情绪,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当某种情绪,情感对人的活动起阻碍或消极作用时,该情绪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2)意志通过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理智。人们在工作或学习中面对困难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可以通过意志力加以调节的控制,从而使自己的意志行动服从于理智的要求。 2、简要说明意志的基本特征。

1)有明确的行动目的。 2)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3)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4、如何培养健康情绪。

1)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2)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3)设法丰富自己的情绪体验。

31

4)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 5)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宽以待人 6)正确面对和处理负面情绪。 3、简要说明意志的品质。

1)意志的自觉性 2)意志的果断性 3)意志的自觉性 4)意志的坚韧性

五、论述题

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意志?

1)开展理想教育,提高小学儿童行动的自觉性。 2)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小学儿童和自制力; 3)教育儿童正确地对待挫折; 4)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小学儿童的意志。

第六章

一、解释下列概念

1、品德:是个人依据社会道德采取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性和倾向。

2、仿效法:是根据儿童善于模仿的特点,给儿童提供道德榜样,让其仿效,从而把社会的道德要求在儿童身上具体化的方法。

3、道德认识:是个体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4、强化法:是指每当儿童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做出一个合乎规范的行为时就受到成人的夸奖,而每当其做出一个不合乎规范的行为时就遭到成人的否定,这样,通过不断的强化,儿童就逐步理解行为的好坏,并相应形成好的行为习惯。这种方法就称为强化法。

5、道德行为: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种行为。 6、意义障碍:是指儿童对道德知识和道德要求的心理抗拒。

7、说理法:是针对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存在问题,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其明辨是非,恶善的准则,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其道德水平的方法。

二、填充

1.社会道德 稳定的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习惯

3.直观、具体 比较抽象的本质

4.行为的效果 动机 效果 从他律到自律 从效果到动机 从片面到全面 5.四 六 6.自律

7.认识水平 外部调节 内部调节 四 8.低年级 高 中 9.四

10.攻击 撒谎 逃学与离家出走

11.说理法 强化法 仿效法 12.对具体人的意义障碍 对具体要求的意义障碍 13可敬 可信 可亲

14.要有一个目标 制定小步子 及时“反馈” 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巩固训练的结果 15.体罚 变相体罚

32

2.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 道德认识 道德动机 道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