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2017年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word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湖北省武汉市2017年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word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d3ed9b9a2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49

C、==, ==,故C正确;

D、D、故选A.

==, ==,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今年举行的武汉马拉松吸引了两万多名国内外选手参赛.如图为选手们通过建成通车60周年的武汉长江大桥时的情景.半程马拉松距离约21km,排名第一的选手用时约70min,这名选手跑完半程马拉松的平均速度为 5 m/s.赛前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有效减轻了赛事当天降雨量.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干冰 升华 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液化 成小水滴或 凝华 成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考点】6D: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1M:液化及液化现象;1P: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1)已知路程和时间,利用v=计算他全程的平均速度;

(2)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物体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 【解答】解:(1)s=21km=21000m,t=70min=4200s, 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

=5m/s;

(2)人工降雨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在常温下就可以升华为气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故答案为:5;升华;液化;凝华.

14.如图所示是一种水位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水位没有达到金属块A时,灯 L1 亮;水位达到金属块A时,由于一般的水是 导体 ,灯 L2 亮.

【考点】CF: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分析】电磁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吸合;这样吸合、释放,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切断的目的.

【解答】解:当水位下降没有达到金属块A时,使控制电路断开,电磁铁失去磁性,弹簧拉着衔铁使动触点与上面的静触点接触,工作电路接通,则L1 亮. 当水位上涨时,水与金属A接触,由于水是导体,使控制电路接通,电磁铁吸引衔铁,使动触点与下面的静触点接触,工作电路接通,则 L2灯发光. 故答案为:L1;导体; L2.

15.图1是“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装置.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

(1)选用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在相等时间内 吸收的热量相同 .

(2)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和 加热器 .

(3)图2中能合理反映该实验结果的图象是 乙 (选填“甲”“乙”或“丙”). 【考点】GX:探究比热容的实验.

【分析】(1)(3)我们使用相同的或加热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化法.

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2种方法:

①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

②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

(2)温度计玻璃泡充分与被测液体接触,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和加热器. 【解答】解:

(1)选用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2)为准确测量液体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充分与被测液体接触,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和加热器.

(3)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加热时间相同),因水的比热容大,由Q吸=cm△t可知,水的温度变化小,故图2中能合理反映该实验结果的图象是乙.

故答案为:(1)吸收的热量相同; (2)加热器; (3)乙.

16.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透明玻璃板.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该同学应在玻璃板 前面 (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 反射 (选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

(2)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 不点燃 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 完全重合 .

(3)该同学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观察到蜡烛 B (选填“A”或“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1)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故不能成在白纸上,只能在玻璃前观察,刻度尺是为了测出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

(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平面镜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

【解答】解:(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 既能成像又能透光的特点.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眼睛应该在镜前才能观察到蜡烛A经玻璃板反射所成的像.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A的像.另外拿一支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可以判断物像大小相等;并记录下蜡烛B的位置.

(3)平面镜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既能成像又能透光,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观察到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故答案为:(1)前面; 反射;(2)不点燃;完全重合;(3)B.

17.如图所示是“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 实验中用到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木块、一个砝码、两个材料相同 但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

(1)将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木块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读出弹簧测力计所示的 水平 拉力就可以得到 木块与长木板 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2)在乙实验中砝码随着木块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此时砝码受力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