钎焊工艺规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钎焊工艺规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c9b2d79a1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5b

.

6.10.如管口横向焊接时,管壁预热加温与加入钎料时的焊枪火焰与6.7方法相同,但加入钎料是先从下适量加入钎料,一边加入钎料一边沿周边均匀地加温并横向加温;钎料从下往上多次返复添加至钎料围绕接口,并沿横向加温方向填充到杯口底部,最后形成连续饱满的焊口。

6.11.如管口向下倒立焊接时,管壁预热加温与加入钎料时的焊枪火焰与6.7方法相同,但加入钎料是先从下适量加入钎料,一边加入钎料一边沿周边均匀地加温并横向加温;钎料围绕接口从多次添加,并沿纵向加温方向填充到杯口底部,最后形成连续饱满的焊口。必要时在管口缠绕石棉线,保证钎料无挂流。

6.12.焊接后焊口周围堆积了过多的钎料,表示焊接时温度偏低,导致焊料渗透性差。焊接毛细管时要特别注意毛细管的插入深度,一般为10-15mm,毛细管插入端面距滤网端面为5mm。如插入过深,会触及过滤网,杂质容易进入过滤网,增大堵塞的可能性;如插入过浅,焊料会流进毛细管端部,使阻力加大,另外焊接温度过高或钎料添加过多,容易造成毛细管内部封堵。如果有必要,用小镜子检查无法看到的部位,焊接完成后,应继续保持向工件内部充入氮气5分钟以上直至工件冷却至常温。

6.13.特殊工件的焊接工艺: 6.13.1.膨胀阀及角阀等焊接时应注意其流通方向,为防止阀体内塑料件的烧损,须用湿毛巾包裹;焊后用干燥压缩空气吹尽氧化皮

6.13.2.干燥过滤器焊接时应注意其流通方向,拆封到焊接完毕封口,须在半小时内完成,防止水份进入,造成干燥过滤器失效。

6.13.3.毛细管焊接时,应避免放入水中冷却,因管内水份不易清除干净而造成“冰堵”。毛细管与铜配件连接时,应保证毛细管插入铜配件10-15mm,以防止“焊堵”。

6.13.4.压缩机启封后应在60分钟内完成吸排气管及工艺管的烧焊,采用合成润滑的压缩机在启封后5分钟内应完成吸排气管的焊接,并与空气隔离开。焊接后可用湿毛巾擦拭,去除管道表面氧化皮,如系统不能马上封闭,则吸排气管应有相应的防尘、防潮措施。

6.13.5.各种阀体焊接时应保证阀体温度不超过120℃,阀体内部绝对不能进水。

6.13.6.用25%或45%银焊条焊接时,应先将焊剂搅拌均匀,并且均匀的涂抹焊缝四周,并将水加热到80-100℃。以便焊剂药皮在清洗后能够及时脱落,防止因药剂清洗不干净而造成腐蚀。热水应每隔两小时换一次,保证水熔解剂浓度不会过高。

6.13.7.温度传感器应离管路折弯处至少50mm上。

7钎焊后焊点的表面处理

7.1.对于紫铜管焊接,在充氮保护的情况下在焊接完10S后方可用水淋或浸入水中的方式进行冷却,同时必须要避免水进入管道内部;但是对于不同金属之间的焊接,必须等焊接部位自然冷却到150?C以下时(3-6分钟),才可以淋水加速冷却,否则焊接部位容易产生裂纹。

7.2.产生白色粉状层或黑色的氧化层:焊接时准备水盘与干净抹布,焊接完工的10分钟内(还有温热的情况下),用不滴水的湿布擦净焊口附近的助焊剂;

7.3.对于喷涂有油漆的配件(壳管式换热器、干燥过滤器等)接管焊接时,靠近焊点油漆部位湿布保护,焊接完成后,在包封保温材前,用钢丝刷刷去因焊接高温损坏的漆油,清刷要求现出金属原色,并用清洁擦块打磨清刷部份,用铁刷打磨过的位置均匀喷涂铁红防锈底漆。待防锈底漆干固后,再用与配件相同颜色的油漆补喷涂打磨清理过的焊口位置,要求面漆完全复盖底漆并不显现底漆颜色。如图(5),(6)所示。 8补焊注意事项

8.1.焊接渗透深度不得小于管壁厚的4倍且最低渗透深度>4mm,如果不能满足此要求,则需要修补。 8.2.当杯口连接管的焊口有泄漏或砂眼等缺陷点,如若是单个缺陷点,则在确定缺陷点后,用钢丝刷或清洁

.

.

擦块打磨光亮焊口缺陷点,在排除管内压力后,以缺陷点为中心局部加热管壁,用中性火焰从缺陷点往插入深度方向往复移动,加热到温度约400?C左右时,加热焊丝,将焊粉涂上焊丝及补焊位置后才进行补填钎料。如若是多个缺陷点,则用火焰除去杯口的钎料,打磨光亮焊口,如果零件未损坏,按上述6.6~6.10方法,重点加热杯口附近,重新再焊。

8.3.所有补焊前的金属表面处理必须与5. 3一致。

8.4.其余所有补焊需要注意的事项与钎焊注意事项一致。

图(5)铁刷打磨 (图6)刷防锈底漆

9 钎焊质量的检验

9.1.外观检验方法和合格标准:

9.2.目视钎料填充饱满,无虚焊、假焊及焊渣堆积现象,外观几乎无氧化皮。管内外无挂流,焊接工件及焊接处无裂纹、针孔、疏松、烧伤、节瘤、腐蚀斑点等缺陷;钎料对基体金属无可见的凹陷性溶蚀。

图片(7)(8)可接受的标准 图片(9)不可接受的标准

图(7) 图(8) 图(9)

9.3.用不超过10倍的放大镜检查,无微小的气孔、裂纹;用反光镜、内窥镜等检查深孔、盲孔、管内壁等不能直接目视的地方。

9.4.连接零件外形端正,无严重偏心、外斜。 9.5.破坏检验方法:

剖切法:用锯尺将焊接件从连接子接头(管件)处切断,检查子接头和母接头之间的空隙内是否被钎料完全填满;或沿轴向将焊接处剖开,检查钎料渗透深度是否满足8.1要求和中间有无空隙(砂眼)。

10 钎焊管路的清洁度控制

10.1.要求所有未装配的铜管端口、插配管口,必须有粘纸封闭后外加完好的塑料袋密封。钎焊时,管路内的充氮保护应按照充氮保护标准执行,并在焊接后用纸胶密封所有端口,以确保管路清洁度能满足GB/T17791-1999管路清洁度的要求。管阀组件的焊接尤其是干燥过滤器组件的焊接,焊接的整个过程必须在充氮保护的过程中完成,并在有充氮保护的情况下储存;预焊用水箱的水质必须保持清洁干净,清晰见底,沉渣杂质及时排清,水质变色污染要求全部更换。

.

.

完好的塑料袋封存 塑料袋取料破损后应用粘纸封管全部管口封闭 管口封闭不全现象

在线产品未装配管前应封闭管水质干净,清晰见底

10.2.在室温低于15度时,应对助焊剂罐进行温水加热,并保证水温在30度至85度之间以保证焊接质量。 11 注意事项和安全要求

11.1.设备安全检查程序

11.1.1.任何非焊接人员严禁操作焊接设备,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11.1.2.注意焊枪回火,每周检查一次焊枪回火止逆阀。

11.1.3.每天检查助焊剂罐的使用性能是否完好(不泄漏、可调节),每套助焊剂罐只能配一把焊枪,用同

一气源的两套或以上的助焊剂罐并联时(不能串联)在罐前必须是用单独的丙烷调节阀进行控制,以防气剂使用不均,影响焊接效果。

11.1.4.检查焊接设备的各接口有无松动、泄漏,焊枪焊炬的射吸能力,严禁明火试漏,乙炔和氧气高低

压表是否正常,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

11.1.5.所有焊接设备严禁染有油脂(气瓶、气管、焊炬等)以免遇氧气引起爆炸等事故。 11.1.6.凡是与乙炔接触的器具设备禁止用银或纯铜制造,只准用含铜量不超过70%的铜合金制作。 11.1.7.乙炔燃烧时,绝对禁止用四氯化碳来灭火。 11.2. 设备操作安全程序

11.2.1.焊工在焊接时须佩戴焊工眼镜和口罩,应有电风扇吹去烟雾,并防止烫伤。

11.2.2.焊枪点火前先排除氧、乙炔管里内的混合气体;点火时不能对着别人,也不得对着物体,焊工在焊接完毕后或离开时必须关闭焊枪、和气瓶,警示刚焊接完的工件,以防止工件烫伤他人。

11.2.3. 按照国际标准氧气管用黑色或蓝色,燃气管用红色,禁止混用,半年检查一次,不合格的重新更

换;仪表定期标定。

11.2.4.焊接时,严禁以任何方式焊补盛装过易燃、易爆等化学物质的容器以及任何带压的物体。 11.2.5.焊接时气体管路如发生漏气,应立即停止使用,同时熄灭漏点5米以内的明火。严禁带压拆装焊

.

.

接设备及管路。

11.2.6.发生回火时,应迅速关闭氧气,再关闭乙炔,熄灭后重新使用,焊炬内残余气体排放5-10秒,以

清除枪内烟灰,防止再次点火发生回火。

11.2.7.应保证乙炔丁字扳手放在乙炔气瓶上,防止回火时不能及时关闭气瓶而造成危险。 11.2.8.严禁用尖利物品敲击高压气瓶及助焊剂瓶。非专业人员不得拆卸瓶阀、瓶头。

12 严禁无焊工证,无安全操作证者上岗操作,违者依法追究其法律、经济责任。

附:为了操作方便,给使用者提供以下资料

名称 氧气(O2) 乙炔(C2H2) 氮气(N2)

性质 助燃气体 可燃气体 惰性气体 瓶体颜色 蓝色 白色 黑色 字体颜色 黑色 红色 白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