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年中考语文精选专题《古诗鉴赏》(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通用版]2020年中考语文精选专题《古诗鉴赏》(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c814d0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3a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第一二句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寻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B.第五句的意思是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曾”通“层”。 C.第七八句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D.全诗切着“望”字而写,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也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答案】 (1)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2)C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2.发挥联想和想象,描写“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所展示的画面。 43.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人用浓辞丽藻描绘战争场景,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誓死杀敌的英雄气概。 B. 首联“压”字把敌我两军人马众多、气势凶猛的场面都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 C. “临易水”使人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视死如归。

D. 尾联诗人用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答案】

42.时值深秋,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响起来,鏖战从白天持续到夜晚,晚霞映照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43.B

诗歌鉴赏,完成小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44.颈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该句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作简要分析。 45.诗的前两句运用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答案】

44.这句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或借物抒怀,以马写人,用“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45.对比,“朝奏” 与“夕贬”, “九重天” 与“ 路八千” ,让人感受到诗人命运急剧变化,包含诗人对自己无端遭贬的愤懑之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客发笤溪 清·叶燮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释】①笤溪(tiáo):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②叶燮(xiè):清代诗论家。

46.诗歌第一句是怎样表现“愁”的?

47.诗歌三、四句分别从_______、_______两个角度写景,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答案】

46.诗句运用比喻(顶真)的修辞,将客居之愁比作源源不断的流水,生动形象的表现出羁旅愁思的绵长。

47.视觉听觉回乡惊喜

②①

古诗词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扬州落尽子归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标题和第二句中的“龙标”都是指作者被贬官的地名。 B. 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C.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D. 诗歌想像奇特,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49.请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答案】 48.B

49.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无知无情的明月人格化,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之情。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0.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 首联,诗人回顾一生的两件大事:一是通过科举入仕;二是在起兵抗元中度过了四年。

B. 诗人用“风飘絮”“雨打萍”来比喻国势和身世,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

C. 颈联,诗人通过讲述自己的遭遇来抒发凄苦之情,使全诗都笼罩在悲愤、压抑的氛围中。

D. 颈联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将作者当时的艰难处境与惶恐孤苦的心情巧妙地表现出来。

5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是指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50.C

51.史册(史书)表现诗人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也表达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

比较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小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52.两首词中描绘的景物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分别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53.说说画线句在写景方面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54.下面语句所体现的词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B.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C.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D. 沙场秋点兵。 【答案】

52.《浣》词萧条凄凉,令人伤感;《破》词情趣盎然,充满生机;《浣》词通过描写夕阳下花谢燕归的暮春之景,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限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流连;《破》词通过描写清明节后清新自然的初夏之景,表现了东邻女天真欢乐,聪明而富于想象,纯洁无暇的美好心灵。

53.采用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手法。“池上碧苔”是从视觉角度来写的,“黄鹂一两声”是从听觉角度来写的。(或: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池上碧苔”为静景,“飞絮”为动景。)

54.A 古诗词鉴赏 夏 日 田 园 杂 兴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