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赣州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b7b06ad7c1cfad6195fa7ea

异性,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但赣州茶叶因为缺少资金投入,特别是缺少项目资金的推动,发展速度慢,产业优势不明显。 四、市场开拓不够

赣州茶叶交易绝大部分仍然是自主经营,自产自销,停留在本地市场,绝大部分都在市内消化,注重高档茶生产,忽视中低档茶叶生产,没有形成合力开拓外地市场,制约了生产规模的扩大。

五、产业化进程缓慢

原有的大型茶场都进行了改制,实行了分户承包经营,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生产积极性。但由于规模小,现代化的设备使用率底,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多数茶场产品自产自销,市场要素流动慢,请工难,请工贵,市场不活跃,交易成本高,缺少带动能力强的经营主体与龙头企业,不能起到拉动作用,带动产业发展,制约了茶叶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

25

第六章 发展思路、原则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立足我市茶叶生产和消费潜力优势,围绕做大、做强、做优茶产业,以“建设基地、创建品牌、培育龙头、文化带动”为重点,不断完善科技支撑、良种繁育、标准生产、市场流通、质量安全体系,进一步扩大茶叶种植面积,提升茶叶精深加工能力,提高茶叶综合利用率,扩大茶产品的消费水平,增强茶产业带动增收能力,推动我市茶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原则

1.统筹规划原则。统筹考虑生产、销售和消费问题,把产业建立在有效消费基础上,形成茶产业科学发展的关联链条。

2.市场导向原则。瞄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充分占领传统消费市场,开发适合我市乡村居民和中低收入居民的茶叶产品;努力发掘潜在的茶叶消费市场,生产市场占有率高、前景广阔、有特色的茶叶产品。

3.因地制宜原则。综合考虑各区域在资源禀赋、生产规模、市场区位、环境质量、资金、技术、人才以及产业政策等方面的优势,突出重点,相对集中,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26

4.科技支撑原则。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推进茶产业发展,提高茶产业整体素质,完善茶产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全面提升茶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含量和科技贡献率。

5适度规模原则。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加快茶产业区域集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和标准化发展。

6.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实现速度与质量相统一,形成区域性、规模化生产基地,延伸产业链,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加快茶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全市茶产业逐渐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茶园种植的良种化、生态化、规模化和茶叶加工的机械化、标准化、清洁化;茶产业龙头企业实力显著增强,品牌效益进一步凸显,市场份额大幅提高,茶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把上犹、崇义、宁都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茶叶交易批发、信息中心;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优质无公害茶叶生产加工基地、茶叶流通集散地、良种繁育中心和重要的茶文化旅游休闲区。到2015年,全市茶叶面积达到24万亩,2020年,全市茶叶面积达到35万亩。

27

2.具体目标。

——新植茶园和低产茶园改造建设。到2015年,全市茶园总面积发展到25万亩,新开发茶园面积10万亩,低改面积3.4万亩;采摘面积达到18万亩。2020年,全市茶园总面积发展到35万亩,新开发茶园面积11万亩,低改面积2.15万亩,提高有机茶园面积;采摘面积达到28万亩;茶叶总产量2万吨。

——茶产业加工厂(龙头企业)和品牌建设。扶持鼓励新建或者培育年加工能力30吨以上的加工厂100家以上,加强对现有100家茶厂(企业/合作社等)提升改造力度,到2020年,确保全市茶叶加工厂总数达到200家;扶持3-6家大型的有带动能力的茶叶龙头企业,争取建成1个以上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企业;创建国内知名品牌1-2个、省内知名品牌6-10个,将“崇义高山茶”注册为证明商标。

——茶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在上犹县、崇义县、宁都县各建设一个茶叶(茶青)产地交易市场。

——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到2020年,全市共建成3个良种繁育中心(基地),每个基地50亩,包括品种圃、采穗圃、苗圃,全市合计共建设良种繁育面积150亩,年提供优质茶苗1440万株,负责向本县及周边茶叶开发提供苗木。

——标准茶园及示范区建设。到2020年,争取全市标准茶园面积达到6万亩以上。以上犹、崇义、宁都3县为重点,通过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