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我国钢铁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b368472e2bd960591c6773f

进口铁矿石的依赖程度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四分之一提高到了目前的超过二分之一。

而这种状况导致的结果是我国钢铁产业将成为国际铁矿石价格波动的直接且最大的受害人。

2.2我国钢铁贸易过快增长潜藏危机

2.2.1出口增长可能掩盖了产能大幅增加所隐含的调整风险

我国钢铁产能的迅猛增长是以国内需求为基础的,因此钢铁产能在短时间内出现爆发式增长是有其市场需求基础的。2005年,我国钢产量已经超过了日本、美国、俄罗斯、韩国钢产量的总和1,估计2007年至2008年我国粗钢产能超过5亿吨几乎没有悬念。我们认为,目前,国内钢铁(主要是低端钢铁产品)供过于求的迹象已经出现,如果我们现在依靠出口缓解国内尚不明显的产能过剩问题,继续扩大钢铁投资和产能,那么中国钢铁工业需要面临的调整压力就会很大。

2.2.2出口大幅增长导致贸易摩擦频繁发生

钢铁产业是典型的传统产业,其他主要产钢国一般都存在供过于求的问题,而钢铁工业的结构性调整或者说产业转型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如果中国钢铁工业出口增长过快,必定会引起进口国相关行业的警惕,引发贸易摩擦。

仅以2006年为例,1-11月,我国钢铁出口达3746万吨,同比增长100%。国外一些人士认为,这种大幅增长是中国政府财政补贴、不严格执行环保法、劳工法等的结果。今年美国钢厂和钢铁协会就两次要求美国贸易官员针对中国继续给钢铁生产商发放补贴的行为采取行动。 在过去的十一个月内,已有11个国家对中国钢铁企业采取了27项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涉及金额达9亿美元。

中国产能和出口如果继续快速扩张,必定引发更多的贸易摩擦,使出口受阻,其结果是国内产能过剩,迫使国内钢铁工业调整,其成本将是巨大的。

2.2.3资源条件不支持我国钢铁大量出口

钢铁生产所必需的原料、水资源、能源、运力等方面的短缺,不利于我国钢铁产品的大量出口。我国生产钢铁的原料供应有限。国产铁矿石不足,造成了我

1

海关总署:《中国海关统计》,见http://www.customs.gov.cn (表1.4)

国铁矿石供应严重依靠进口,这直接拉动了国际铁矿石价格的上扬,使得我国在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中没有掌握主动权,从而流失了相当一部分钢铁工业发展的利益。

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少,钢铁工业是耗水大户之一,每年耗用新水30亿吨左右。更重要的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钢铁用水效率较低。另外,水资源分布和钢铁产量分布不对称也是一个问题,但是华北中东部平原地区钢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比重超过40%,这一地区钢铁生产应该相对收缩规模。

我国能源总量也不算少,但是人均能源储量和消费量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钢铁行业生产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我国吨钢能耗为756公斤标准煤,比国际先进水平多了100公斤,高出了15.2%。

我国钢铁产量的迅速增长,对物流运输也造成了一定压力。我国铁矿石进口的大幅增长已经直接拉高了国际航运价格,国内大量海运进口铁矿到港后因铁路接运能力不足,出现了压港和依靠汽车长途转运的现象,增加了运输成本,也削弱了竞争优势。

大量出口钢铁会对我国造成较大的环保压力。钢铁工业是高能耗、高水耗行业,同时也是高排放工业污染物的行业。从各项指标来看,钢铁行业都是一个排放废气、废水等环境污染物很严重的行业。

更重要的是,我国现在出口的大多是低端钢铁产品,这些产品恰恰是在耗能、耗水、产生污染物多的加工环节上生产的,对我国环境、资源的压力更大,由此推算钢铁行业污染造成的GDP损失应该也是非常巨大的。我国出口了钢铁,实际上是出口了我国稀缺的能源、水资源和洁净的土壤、空气,这与我国目前倡导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走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精神并不一致。

3解决我国钢铁贸易问题的若干建议

针对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和贸易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来解决问题。

3.1鼓励低端钢铁产品进口

目前,我国钢铁产品进出口结构是出口加工程度较低、高耗能、高污染的低端产品,进口加工程度深、生产过程中产生污染相对较少的高端产品。这种贸易

结构是由我国钢铁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的。

因此,从能源的有效利用、环境保护和减轻铁矿石进口压力的角度来分析,在保证钢铁供应一定自给率的前提下,我国应该鼓励低端钢铁产品的进口,减少或者减缓该类产品的出口,必要时可以征收钢铁出口关税,而给进口提供一定的政策鼓励。

3.2推动产品结构和技术升级增强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

我国钢铁贸易的产品结构不合理,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国内生产高端产品的技术水平不够或者是生产能力不足。因此,推动国内钢铁产品的技术升级、调整国内钢铁产品生产结构是改变钢铁产品贸易结构的基础条件。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强钢铁产品研究开发能力,提高高技术产品开发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推动国内钢铁产业重组力度,淘汰技术水平低、生产规模小的企业,提高钢铁生产的产业集中度,在这过程中,形成大型钢铁企业并购中小企业和中小企业愿意被并购的激励机制至关重要。

3.2.1加快优化钢材品种结构

钢材品种结构优化是中国成为钢铁强国的重要特征。近几年,中国的产品结构虽然已有较大改善,但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仍不能实现完全自给,板带比与国际水平相比仍偏低(工业发达国家板带比60%,中国39%)。在中国的钢材进口产品中,冷轧薄板、镀锌板、不锈钢板、冷轧硅钢板片的进口仍占到进口总量的80%以上。轴承钢、模具钢、齿轮钢的使用寿命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高强度三级螺纹钢的比例仅占螺纹钢总量的12%。因此,今后将淘汰落后的叠轧薄板、热轧硅钢片和低质量建筑钢材的生产,抑制窄带钢、螺纹钢和线材的产能扩张,鼓励发展高端板带材和高效钢材。

3.2.2增强钢铁生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能力是中国实现钢铁强国转型的核心环节。由于历史上技术开发投入少,中国钢铁企业在钢材品种、装备设计制造上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国外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轿车面板、高牌号取向硅钢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产能不足。如《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所指:国家将支持企业建立产品、技术开发和科研机构,

发展具有知识产权的工艺、装备技术和产品,支持连铸薄带、熔融还原等钢铁生产前沿工艺的研究利用。

3.2.3大力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

促进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是增强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节约社会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的战略举措。2003年,中国共有800多家钢铁企业,其中产钢企业264家,但年产量超过500万吨的只有15家,产钢量占总量的45%。2005年,500万吨梯队扩大到18家,在总量中占比46.36%,增幅不明显。针对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相关政策应明确提出:支持钢铁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通过联合、兼并、相互持股等方式重组,减少钢铁生产企业数量,具体目标则是:到2010年中国前十位钢厂的钢产量占总量比重要达到50%以上,到2020年达到70%以上。

3.2.4调整钢铁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相辅相成。中国目前钢铁产业空间布局不合理,74个重点钢铁企业中有18家建在省会城市,34家建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远离港口,资源和外部条件严重制约企业发展。相关政策应明确要求:钢铁产业布局调整要综合考虑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交通运输、环境容量、市场分布和利用国外资源等条件,在现有企业基础上通过搬迁、兼并进行改造和扩建,不再单独设立新的钢铁生产企业。

3.3扩大海外投资充分利用海外闲置产能

钢铁行业要扩大海外投资,不仅要参股或者收购海外的铁矿石资源,保障国内的铁矿石供应和回避国际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造成的损失,而且还应该适度投资和并购海外产能闲置的钢铁企业,尤其是那些所在地能源富裕和环保压力较小的钢铁企业,挖掘、使用这些钢铁企业的生产潜力,供应国内市场,满足国内钢铁产品的需求。这样的海外投资,有几方面的好处:一是减轻国内的能源消费和环保压力;二是为将来必定要出现的国内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做好准备,一旦调整来临,如何减轻由此引起的震荡,需要我们早作谋划、做好充分应对的准备,而收购海外闲置的钢铁生产能力为我所用、控制国内钢铁产能的继续扩张,不失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