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学基础教程资料整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宝石学基础教程资料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ac2f3d328ea81c758f57849

十、宝石各论:

钻石:

1. 成分:碳,常含杂质元素,主要为氮和硼 2. 等轴晶系

3. 常呈八面体、立方体、菱形十二面体和变形立方体产出,晶体常被扭曲和圆化。

常见八面体双晶(三角薄皮双晶)

八面体上可见三角形凹坑(倒三角)和三角座(正三角)。 四面体极其罕见;单形多,聚形少。 三角薄片双晶的标志为鱼骨纹。

4. 八面体完全解理(四个解理)沿着结晶学破面

5. H:10

不同方向有所变化,其中八面体面>立方体面 无色钻石>彩色钻石 6. SG:3.52(相对密度)

7. RI:2.417单折射(负读数) 8. 金刚光泽 9. 色散(火彩):0.044

10. 颜色:无色系列:无-黄(褐,灰)彩色系列:红,粉,黄,绿,蓝

11. 发光性:

紫外光-颜色和强度可变,颜色可为蓝白,绿,黄,红等。LW>SW,有时还有磷光。 X射线:发浅蓝白色荧光 12. 吸收光谱:

无-浅黄色(紫区415.5nm吸收线)

褐或绿(一般是504nm吸收线,有时候可同时具有415nm和504nm吸收线) 13. 内含物:

固相包体:矿物晶体金刚石、石榴石、透辉石、锆石、碳质包体等; 其他包体:云状物、初始解理或羽状纹;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液态和气态包体。 14. 特性:化学稳定性,耐酸,耐碱,熔点高;

电的良好绝缘体,除蓝色钻石外(半导体);

高的热导率,是铜的100倍(可用热导仪与其他宝石相区分)

15. 圆钻有58个面(1个台面,8个星,8个冠,16个上腰)(8个亭部,16个下腰)

16. 形成于地幔中,在地幔深处高温,高压,还原的环境下,长期稳定的环境中缓慢形成,并被岩浆

作用带到地表

17. 主要产于2种产矿:原生矿,次生矿(150-200公里的地深,1300-1800℃ 10万大气压) 18. 产出国:澳大利亚,扎伊尔,博茨瓦纳,苏联,南非

19. 开采:原生矿开采(露天开采,地下开采)次生矿开采(河流砂矿开采,滨浅海冲积砂矿) 20. 钻石的相似宝石:CZ,莫依桑石(碳化硅,其特性与钻石更加相仿) 21. 钻石的人工改善(激光处理,玻璃充填,辐照处理,高温高压处理) 22. 钻石的品质评价:4C(color, clarity, cut, carat)

金绿宝石 1. 铍铝氧化物 2. 斜方晶系

3. 习性:板状或扁平状,常有条纹,常见假六方的双晶(三连晶),具凹角 4. 不完全到中等的柱面解理 5. H:8.5 6. SG:3.72

7. RI:1.74-1.75 8. DR:0.009

9. 光性:二轴晶正光性(B+) 10. 色散:低 11. 玻璃光泽

12. 多色性:中等,优质变石具强多色性,暗褐色金绿宝石显强多色性 13. 品种:有普通的金绿宝石,猫眼,变石,变石猫眼等 14. 产出:主要产出伟晶岩,变质岩及砂矿

普通金绿宝石 1. 2. 3. 4. 5. 6. 7. 8. 9.

颜色:由铁致色,因铁含量不同,颜色深浅有差别,有时可见双色 有纵纹

包裹体:双晶纹,阶梯状双晶面和两相包体 因铁无荧光

吸收光谱:紫区444nm强吸收宽带

产地:Sri Lanka, Brazil, Burma, Zimbabwe, Madagascar 加工:常采用混合琢形

质量评价:颜色,净度,切工,透明度,高透明度的绿色金绿宝石受欢迎 相似宝石:

天然宝石:蓝宝石,钙铝榴石,尖晶石 人工宝石:合成蓝宝,合成尖晶石

鉴定依据:光性,RI, DR,吸收光谱内部包体特征

猫眼: 1.

具猫眼效应的金绿宝石品种

颜色:淡黄色,蜜黄色,绿褐色,最后的颜色为蜜黄色; 依次为黄绿,褐绿,黄褐,褐色;

在日光下,猫眼呈现一种“乳白,蜜黄状”的颜色。 半透明最好 无荧光

444nm的铁致色的吸收窄带

包裹体:含大量平行排列的极细的针状空管丝状包体 加工:弧面型,底部平行于包裹体的排列方向 处理:据说辐照后能成红褐色

产地:Sri Lanka,Brazil,Burma,India,Zimbabwe

质量评价:颜色:蜜黄色最好,太浅猫眼效应弱。光线:光带居中,平直,闪光强为最好。透明:半透明。质量:越大越好

2. 3. 4. 5. 6. 7. 8. 9.

变石: 1. 2. 3. 4. 5. 6. 7. 8.

含微量鉻的金绿宝石

颜色:具变色效应,最好的品种在钨丝灯下为暗紫红色

吸收光谱:由鉻致色,红区683,680nm的吸收双线,黄区为580nm为中心的吸收带,蓝区470nm吸收线,紫区全吸收

多色性:具强多色性,日光下多色性颜色为红色,橙色,绿色 弱红色荧光

产地:Brazil,Sri Lanka,Soviet Union

质量评价:主要依据颜色和变色效应的明显程度,白天颜色好坏依次为(翠绿,绿,淡绿)晚上(红,紫,淡粉色)

变色效应的5个宝石(石榴石,蓝宝,尖晶石,莹石,变石) 变石猫眼—具有变色效应又有猫眼效应(产地:Sri Lanka)

刚玉:

1. 成分:Al2O3常含有微量元素CR,Fe,Mn,Ti等,其中红宝石常含Cr。蓝宝石常含Fe,Ti等 2. 三方晶系

3. 接近习性:常呈柱状,板状,锥状,桶状外观或呈水蚀卵石状。常见单形有(六方柱,六方双锥,

三方双锥,菱面体,平行双面)柱面上可见双晶纹,可见三角形生长标志和六方生长环带。(红宝石常以板状习性产出)(蓝宝石常以长而陡的双锥状或桶状产出) 4. 无解理,但发育一组菱面体和底面的裂开(4个方向) 5. H:9 6. SG:4

7. RI:1.76~1.78 DR:0.008 8. 光性:一轴晶负光性(U-) 9. 玻璃—亚金刚光泽 10. 色散:低,0.018 11. 透明—半透明

12. 特殊光学效应:猫眼,星光效应

13. 加工:一般为刻面形,有特殊光学效应则为弧面形 红宝石 1. 颜色:亮红色(鸽血红)还有紫红,橙红或褐红色

2. 吸收光谱:由鉻致色,红区694,692nm吸收双线,668,659nm吸收线,黄绿区以550nm为中心

吸收带,蓝区476,475,468nm吸收线,紫区全吸收 3. 多色性:强,紫红,深红和橙红色

4. 发光性:紫外荧光(暗红-红色,同一样品长波大于短波)滤色镜(红色荧光)

5. 产地:Burma, Vietnam, Pakistan, Afghanistan,Cambodia, Sri Lanka, 坦桑尼亚 6. 产出:大部分产于变质岩和砂矿中,具有商业价值的红宝石主要产于冲积宝石砾矿床 7. 包裹体:固态(矿物晶体) 8. 质量评价:(颜色:以鸽血红最好,正红,桃红,紫红)(透明度:越透明越好,星光红包半透明

最好) 蓝宝石 1. 颜色:指除红色刚玉以外的所有其他的刚玉品种。一般说蓝宝石专指蓝色品种,所有其他的

Sapphire都以颜色来描述(绿色蓝宝石,黄色蓝宝石)

2. 吸收光谱:铁+钛致色(蓝色:由蓝区一组谱带组成450,460,470nm)(黄色,绿色:发育450nm

吸收带)

3. 多色性:除黄色蓝宝石外,其他品种具有多色性(蓝色:蓝/绿或蓝绿,浅蓝)(绿色:绿/蓝绿) 4. 无荧光

5. 发光性:惰性。但斯里兰卡的蓝色,无色,金黄色在长波下可有杏黄色或橙黄色荧光 6. 产地:Sri Lanka, Austria, 科扎米尔,Burma, Thailand, Cambodia, USA 7. 产出:变质岩,伟晶岩,玄武岩,砂矿

8. 质量评价:颜色-以矢车菊为最好,其次为蓝,深蓝,绿蓝 刚玉的人工改善:

红宝石:热处理,表面扩散处理,体扩散(铍扩散)辐射处理 蓝宝石:热处理,表面扩散,染色处理,玻璃充填

绿柱石族 1. 成分:铍铝的硅酸盐 Be3Al2(Sio3)6常含有Cr,V,Fe,Cs,Ti 2. 六方晶系

3. 习性:柱状习性,常见单形为六方柱,六方双锥和平行面。晶面有纵纹,在不同的晶面上发育不

同形态的蚀痕

4. 不完全的底面解理,祖母绿性脆 5. H:7-7.5 SG:2.7-2.9

6. RI:1.56~1.59 DR:0.004~0.009 7. 光性:非均质体,一轴晶负光性(U-) 8. 玻璃光泽

9. 光学效应:猫眼多见于海蓝宝石,金绿柱石祖母绿。星光多见于和涉,黑色绿柱石 祖母绿 1. 习性:六方柱,具轴晶终端 2. 致色原因和吸收光谱:(致色原因:因微量的鉻(Cr)致色,也可能部分由钒(V)致色)(吸收

光谱:为典型的鉻谱,红区3条吸收线(683,680,637nm)黄绿区微弱的普遍吸收(630-580nm)蓝区吸收线(477nm)紫区全吸收

3. 发光性:某些在紫外光下发粉红色或红色荧光,在滤色镜下为粉红色和红色,但印度,南非除外 4. 内部包体(总是含有包裹体): 哥伦比亚 西伯利亚 印度 津巴布韦 三相包裹体 竹节状包体 两相包裹体 透闪石针状体 5. 特殊品种:猫眼,星光,达碧兹(缅甸) 6. 产地:Colombia, Brazil, Siberia, 赞比亚,南非,Zimbabwe, India 7. 产出:变质矿床,水热矿床,残玻积砂矿,冲积砂矿

8. 加工:宝石常加工成阶梯形或陷阱形,这种琢形能发育完好的六边形晶体获得最佳尺寸宝石,增

强绿色

9. 人工改善:商业上均用油或聚合树脂处理过(泡无色油:隐去裂隙)(充填树脂:可长久的隐去

裂隙)(染色:增加颜色) 10. 质量评价:(颜色:以稍带蓝的色调,中到深绿最好)(净度和透明度相辅相成,内部瑕疵少)(切

工以祖母绿最好) 海蓝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