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学基础教程资料整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宝石学基础教程资料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ac2f3d328ea81c758f57849

锆石 1. 成分:ZrSio4可含有微量的放射性元素U,Th等。由于放射性微量元素缓慢的衰老,使晶体的晶

格发生变破坏,锆石可由结晶状态逐渐转变成非晶质成为蜕晶化,结晶高低可使锆石分为高,中,低型锆石 2. 四方晶系

3. 习性:柱状,常见形态为四方柱与四方双锥的聚形。表面有横纹,普通时候没有纹路 4. 解理:差 H:高型>7 低型6 锆石性脆,常发生“纸蚀” 5. SG:高(4.7) 低(3.9)

6. RI:高(1.93~1.99) 低(1.78~1.84) 7. DR:高(最大为0.059)低形没有双折射

8. 光性:一轴晶正光性(U+) 低型几乎为各向同性 9. 色散:高

10. 颜色:高(红,褐黄,绿,紫,无色)中(带褐的绿,深红)低(黄,绿) 11. 多色性:弱,经过热处理的蓝色锆石明显 12. 光泽:强玻璃—亚金刚光泽

13. 吸收光谱:为微量元素U,Th致色。红区659,653.5nm吸收线,呈等间距的风琴管的吸收,从2

条至40多条

14. 内部包体:晶体包体,愈合裂隙,平行条纹 15. 优化处理:热处理(蓝色和金黄色)

16. 产状:伟晶岩,石咸性岩中,宝石级多产于砂矿

17. 产地:Thailand, Sri Lanka, Burma, France, Australia 月光石 1. 成分:(K,Na)AlSi3O8,由正长石和钠长石这两种长石矿物的互层组成 2. 单斜晶系

3. 习性:常层破碎片状或卵石状 4. 两组完全解理

5. H:6 SG:2.56 RI:1.52~1.53 DR:0.006 6. 二轴晶负光性(B-) 色散:低 玻璃光泽 7. 透明—微透明

8. 颜色:无,白,粉红,橙黄,黄,绿褐及灰色

9. 包体:两组完全解理发育,形成的初始解理的裂隙,构成飞机或蜈蚣状图案 10. 光学效应:晕彩效应,猫眼效应

11. 产地:斯里兰卡,产于岩墙或含宝石的砾石层中 石英族 1. 成分:二氧化硅,常含微量的Fe,Mn,Cr等杂质元素而呈现各种颜色 2. 三方晶系 高温:六方 低温:三方

3. 习性:晶体呈柱状,六方柱加2个菱面体组成,还可以有三方双锥和三方偏六面体。柱面上常有

横纹

4. 无解理 H:7(晶质)(多晶质6.5~7) 5. SG:(晶质2.65)(多晶质2.6)

6. RI:(晶质1.544~1.553)(多晶质1.53~1.54) 7. DR:晶质0.009

8. 一轴晶正光性(U+)

9. 色散:低 玻璃光泽 透明~半透明 10. 多色性:从弱到强

11. 包裹体:气液包体,晶体包体,针状包体 12. 猫眼,星光(透星光),晕彩 晶质石英

? 水晶:无色透明,几乎为纯的石英,产于孔洞,晶洞或伟晶岩中,也以滚圆砾石状产出,全世界

各地都有。内部包体(两相包体,碧玺,金红石,透闪石针状晶体等,称“发晶”)

? 紫晶:浅到深的紫色,透明~半透明,颜色分布不均匀,呈羽状或条带状分布,成因为二氧化硅

含微量元素铁所致。产于晶洞中,其终端部分为紫色,其余部分无色(比水晶贵) ? 内部包体:典型的颜色色带,呈斑块状或条带状,称为“老虎纹”或“斑马纹” ? 多色性:明显,深紫或浅紫

? 处理:太浅的紫晶(铁)加热变成黄或无色水晶 ? 加工:刻面形,圆珠

? 产出:伟晶岩,火山岩。巴西,俄罗斯,马达加斯加,纳米尼亚,斯里兰卡

? 黄晶:颜色为黄,金黄,褐色,铁致色。多色性弱,自然界产出极少。多数为紫晶经过加热而成,

具有与紫晶相同的外观和结晶习性

? 烟晶:由天然或人工辐照所致,从烟黄色到深褐色和黑色 ? 芙蓉石(蔷薇石英)(单晶双晶都有)颜色从粉红—深玫瑰粉红,颜色可能是由钒和铁致色,粉

红色最好。产地:巴西,明显的晶体少见,多为洞穴充填物

? 石英猫眼:晶质石英,含平行的金红石针和石棉纤维,如切磨成弧面形,可具有猫眼效应,眼线

较粗

多晶质石英(由微小的晶体集合体构成,其主要品种有玉髓,玛瑙,碧玉,石英岩)

? 玉髓:隐晶质石英的集合体叫玉髓,有柱带的玉髓叫做玛瑙(红玉髓,肉红玉髓,葱绿玉髓)绿

玉髓(由镍致色,淡绿-鲜绿者产地为澳大利亚,又称为澳玉。半透明-不透明,常用来仿翡翠) ? 玛瑙:具有明显的弯曲条带状结构的玉髓,条带的颜色和透明度均不同

? 碧玉(玉髓)是一种不透明的细粒多晶质石英,含杂质包体太多如粘土和氧化铁。特殊品种:含

有多种颜色的“风景碧玉”,带有色斑点的血璃石。世界各地都产碧玉和玉髓,主产于巴西,印度,澳大利亚和俄罗斯

? 石英岩:多晶质的块状体或粒状集合体。(星彩石英:含有色云母,及其他矿物的石英岩,又称

东陵石。在滤色镜下变红,吸收光谱可在红区有吸收线) 翡翠 1. 2. 3. 4. 5. 6. 7. 8.

成分:NaAl(Si2O6)钠铝硅酸盐,常含Cr,Fe,Mn,Ti,Ni等杂质元素 单斜晶系

习性:多晶质,常呈粒状,纤维状致密集合体,具有粉状纤维交织结构。也呈块状,砾石状产出 H:6.5~7(有方向性差异)

无解理,有参差状断口,放大观察,单颗粒呈辉石解理,块状提上的解理更闪光,又称翠性 油脂—玻璃光泽

透明度:半透明—不透明 SG:3.30~3.36(常为3.33) RI:1.65~1.66 点测为1.66

9. 吸收光谱:紫区437nm吸收线为特征吸收谱。(绿色种在690,660,630nm有3条阶梯状吸收线,

有些仅显示1~2条)(染色种在红区650nm有1模糊吸收带)437nm吸收线在越绿的情况下越容易看到,翡翠可以同时看到2个光谱在白和绿下

10. 发光性:长波下通常无荧光,染色有弱白色荧光。短光下一般惰性 11. 颜色:各种颜色(有商业价值的主要颜色为):白,绿,红,紫4种颜色,与致色离子有关,为

他色性。纯净时无色,含Cr3+--绿色,Fe3+--红,紫,Fe2+--墨绿色,不鲜艳。黄色热处理后会变成红色。

12. 品种:按其透明度及颜色的鲜艳程度分布情况(种跟地) 13. 半透明到透明品种(老坑种,金丝种,芙蓉种)

14. 半透明到微透明品种(透明度较好,但有白花,绿色不均匀,主要品种有油青,豆青,花青种) 15. 微透明到不透明品种(不透明,底子差,杂质多。主要品种有白底青,干青种)

16. 产状:原生矿(山料,山玉,产于变质岩中强烈褶皱带内)次生矿(水料,子玉,为原生矿风化

剥蚀后冲积砂矿)

17. 产地:唯一有商业意义的是缅甸,其他有Russia,USA,Japan

18. 优化处理:染色处理(C货)漂白充胶处理(B货)(可以酸洗,但注胶就是B货) 19. 光谱(鉴定):天然(红区阶梯状吸收)染色(红区有1寬吸收带)

20. 显微镜:染色翡翠染料存于翡翠粒之间或裂隙理,但要较高的倍数来观察 21. 滤色镜:凡变红的翡翠都是染色的,但染色的翡翠滤色镜下不变红 22. 加工:弧面宝石,雕刻品,珠子及小雕件 23. 品质评价:不同品种的翡翠差价悬殊 24. 颜色:以纯,正,阳。纯最好

25. 透明:越透明越好,杂质越多,价值越低 26. 工非常重要,雕刻的内容也是

27. 主要仿制品有(劣质祖母绿,软玉,玉髓) 软玉 1. 成分:钙镁的硅酸盐,镁可被铁广泛替代 2. 单斜晶系

3. 习性:原生矿为致密块状体,次生矿为砾石状,具纤维交织结构,韧性大 4. 无解理 H:6.5 SG:(2.8~3.1)一般是2.85 5. RI:1.62点测

6. 光性:非均质集合体,偏光镜下全亮 7. 半透明—不透明 8. 玻璃—油脂光泽

9. 吸收光谱:不典型,偶见509nm吸收线 10. 发光性:惰性 11. 颜色和品种:

12. 颜色:白,黄,青,绿,红

13. 品种:羊脂白玉,黄玉,碧玉,糖玉 14. 包裹体:不透明的金属矿物,如磁铁矿

15. 产状产地:原生矿(变质岩)次生矿(冲积砂矿,河床中)分布于中国,加拿大,新西兰,西伯

利亚,美国

16. 质量评价:质地(要求致密细腻,光洁柔润,无瑕无裂)颜色(纯正均匀,白色羊脂玉最好)光

泽(油脂光泽)块度(有一定块度)

蛇纹石玉(岫玉) 成分:含水的镁硅酸盐,常有铁,镍替代镁 单斜晶系

习性:多晶集合体,致密块状

断口:平坦到参差状,构成玉石颗粒大小形状及其集合方式 H:5 性脆,越绿的越容易碎

SG:2.60 RI:1.49~1.57(1.56) 暗状到油脂光泽 半透明~不透明

颜色:以青绿为主,可有深浅变化。果绿,淡绿,黄绿,蓝绿,灰绿,褐蓝,褐红,黑 品种: 鲍文玉 岫玉 威廉玉 酒泉玉 南方玉 新西兰 辽宁 美国 甘肃 广东 10. 质量评价:以绿到深绿色,高透明度,无瑕疵,无裂隙为上品。

绿松石

1. 成分:铜和铝的含水磷酸盐,常有铁和铝的类质同像为自色矿物,由铜致色 2. 三斜晶系

3. 习性:块状,结核状,脉状和皮壳状隐晶质集合体 4. H:5.5~6 结构疏松者低 SG:2.4~2.9 5. RI:1.62 (检测时一般不用)

6. 发光性:长波(淡黄绿-蓝色荧光)短波(不明显) 7. 吸收光谱:紫区430,420nm吸收线 8. 不透明 蜡状-油脂光泽

9. 颜色:天蓝,淡蓝,黄绿,绿,灰绿,土黄色

10. 品种:瓷松(天蓝色,质地细腻,蜡状光泽,H,SG大)绿色松石(蓝绿,豆绿色质地好,光泽强)铁线松石(氧化铁线呈网脉状)泡松(常用来染色注胶) 11. 产状:内外生淋滤形矿床,含磷含铜硫化物,风化而成 12. 产地:湖北,陜西,青海,伊朗,美国,澳大利亚

13. 品质评价:颜色(天蓝色最好)SG和H(高档的SG为2.7左右,H为6)

珍珠

1. 成分:由磷酸钙,介壳质和少量的水组成。其中磷钙占80~86%,介壳质占10~14%

2. 习性与结构:珍珠具有同心层状结构,一个微小的核被介壳质胶结的文石质的磷酸钙的环绕。破

裂处有叠瓦状构造。文石微小晶体呈放射状排列 3. H:3.5~4 贝珍珠的火焰状结构

4. SG:天然(2.6~2.78)贝珍珠(2.83~2.86,常为2.85)养殖(2.73~2.85)

5. 珍珠光泽(复杂的综合效应)表面反射,文石片状叠交晶体边缘的衍射,当光穿过某些小晶体时

发生干涉,而后反射回表面 6. 颜色:丰富多彩,黑色比其他贵

7. 形状:理想的为圆型,还有梨形,水滴形,扁球形,形状及其规则的为随形珠 8. 天然珍珠的成因:一种双壳类软体动物有关-珍珠贝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