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形态的发展及其未来形态的可能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货币形态的发展及其未来形态的可能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a792798580216fc710afd9e

货币形态的发展及其未来形态的可能

前言

提起货币,第一个想法就是日常使用的钱。这是一个很直观地概念。从字面上组成货币的两个字都可以单独的进行解释。货的意思有两种,一种是货物、财务,在《说文》中的解释是“货,财也。”;还有一种就是作为钱币的意思,在《宋书·刘秀之传》中有“先是汉川悉以绢为货”的句子。币的字面意思就是交换各种商品的媒介,《说文》中有“币,帛也”的解释。货币这个词在新华词典中的解释就是,由政府、法律规定强制使用,可以充当交易媒介的标准、记账的单位以及延期支付的工具。

在专业领域,货币的含义要丰富的多。货币是被大家普遍接受作为偿付货款和服务的手段;货币是在交换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或者定义为交易的媒介,支付的工具。这是从货币职能来界定货币的定义。

政府出于统计的需要,从控制货币的要求出发对货币进行了定义。各国大多采用的M1直接称为货币,它主要包括通货(不兑现的银行券和辅币)和可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把M1之外构成M2的称为准货币,如定期存款。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出的定义。

1 货币的产生

货币的存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现代经济生活中人们也须臾离不开货币。人们对货币的存在早已习以为常。但货币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货币并非从一开始就有的。在很远的时候,人们的生产能力还很弱,采到的果实、

0

打到的猎物只能保持部落的基本生活需要,勉强的保持温饱,没有什么劳动收获会剩余。随着人们知识的积累,生产能力的提高,开始种植农作物,养殖家畜,生产的产品不但能够满足部落的日常需要,还常常有结余。这时候,这个部落开始用打到的鱼换取另一个部落养殖的鸡,那个部落开始用收获的玉米与另一个部落交换了土豆。最初的交换开始了。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这时候一个重要的变革产生了,私有制走进了历史的舞台。人们的生产活动开始以个体或家庭的形式进行,社会单元开始小型化,交换变得更加频繁。一方面是生产能力的提高,单个人的劳动除满足自身需求外还有了剩余,为交换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单个人或家庭不能够进行所有的社会生产,生产出所有的商品,这就提供了交换的需求。有对其他劳动物的需求,自身还有剩余产品,交易就这样展开了。交换活动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开始人们只是简单的用自己的商品交换其他人的商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发现了物物交换有着严重的缺陷。一、交换活动不便展开,每次交换都牵着羊或携带大量的实物显然很麻烦;二、交易物因交易对方的需求程度不同造成交易物价值衡量的差异,同样一只羊每次对方同意交换的土豆数量并不一样;三、交易的需求对象不容易寻找,如果想用羊交换玉米时,必须找到一个需要羊且愿意使用手中的玉米进行交换的人,否则就需要进行第三方交换。第四、物品的不可分割性也是以物易物的一个难题。如果在羊、土豆、玉米这样的商品之间进行交换还好说,但如果是一个拥有房子或者价值更高商品的人进行交易时,显然很难一次交换到其需要的多种商品。因此在以物易物的制度框架下,需求的双重巧合是交易达成的关键要素。

这样,一种通用的交换物出现了:货币。

1

一旦一种商品被某部分人视为交易媒介,就会进一步扩大该商品作为交易媒介的使用范围。举例来说,当商品X在某个村庄被用作交易媒介的消息传播开来,村里的居民以及其他与本村有交易关系的人就会购买这种商品。这样,该商品作为交易媒介的地位便会被人们不断强化,不久之后这种被用作交易媒介的商品就在社区里甚至全国范围内被普遍接受。当一种商品作为交易媒介用于绝大多数或者全部的交易中时,这种商品就成为了货币。也就是说,在一个自由市场中,当市场参与者选择了某种合适的商品作为交易媒介后,随着这种商品作为媒介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用于各种交易中,货币就诞生了。

货币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和人类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巨大飞跃,它作为基本要素融入了每一项交易中,克服了物物交换带来的巨大障碍和限制。我们只需用自己拥有的物品或提供的服务换取作为货币的商品。虽然我们可能并不直接需要这种作为货币的商品,但是我们可以放心地购买它,因为用它可以买到任何商品。同时,不可分割的难题也被解决:房主可以卖掉房子换取货币,然后用货币换取所需的各种物品和服务。此外,要想知道某种商品的价格,也不必再去考察以其他各种商品标示的相对价格:如用鱼表示的鸡蛋价格、用牛肉表示的纺线价格、用鞋表示的面粉价格等等。货币出现后,每件商品都仅用它来标价,因此我们比较鸡蛋、鞋、牛肉或者其他任何商品的货币价格,都变得非常简单。

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对货币的定义是,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从价值尺度说,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可以与任何商品进行等价的交换。从流通手段讲,货币的流通性较任何的商品流通性都要强。

列宁在他对货币的论述中,将其表述为“社会计算”的表述形式。这是因为货币

2

在价值规律的实现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劳动价值观的视角,生产劳动是否为社会分工的有机构成部分,从而为社会所需要,必须通过商品与货币的交换来检验:假设商品生产者不能卖掉商品,即不能用它换成货币,证明这样的生产劳动不为社会所需;反之,如果产品能够卖掉,即能够换成货币,则证明这样的生产劳动的确是社会所需。正是这些货币信息使得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指挥着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转换一个视角,可以把货币看作是“选票”,一个社会生产什么东西,要取决于货币这个“选票”的选择。

2、货币的变迁

货币是一直变化的。打开我们的钱包,里面的货币(钱)大多都是第五版的人民币。如果你有美元英镑,是不容易花出去的。第四版的人民币,大多被回收了,部分被收藏了,如果你有一张,也可以好好保存做个纪念,现在可很少看到贰元面值的纸币了。

从货币出现到现在的发展看,其从形式上大致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几个阶段。从总的趋势看,货币形式随着商品生产流通的发展与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演变。

一般价值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后,有一个漫长的实物货币形式占主导的时期。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都曾把贝壳当作货币来使用。欧洲人从西非购买奴隶,使用的就是贝币,亚洲、澳洲、非洲和美洲的许多地方,也都使用过贝币。当年西方殖民者进入美洲时,被欧洲人视为至宝的金银,在原住民印第安人的眼里却一文不值,他们拒用金币或银币,这在当代人看来简直是傻透了。但是印第安人的皮毛产品是当时殖民地经济中的热门商品,他们要求欧洲人使用“真正的钱”—贝壳串珠(用复杂的方法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