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语文练习:7(人教版必修3)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语文练习:7(人教版必修3)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a3b3bb35727a5e9846a6106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随堂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锦瑟(sè) 马嵬(wéi) ..杜鹃(juān) .B.惘然(mánɡ) .恪守(kè) .

C.琴弦(xián) .羞赧(nǎn) .D.驽马(nú) .

报晓筹(shòu) .

矍铄(jué) .

蓦然回首(mò) .未卜(bǔ) .传宵柝(tuò) .解剖(pōu) .

虔诚(qián) 海市蜃楼(chún) ..

解析: A项中“筹”应读“chóu”;B项中“惘”应读“wǎnɡ”;D项中“蜃”应读“shèn”。

答案: 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无端 华年 杜鹃 沧海桑田 B.蓝田 篮球 惘然 置若忘闻 C.九州 神洲 崔嵬 巍然屹立 D.隐晦 隐讳 宵柝 霄衣旰食

解析: B项忘—罔;C项洲—州;D项霄—宵。 答案: A

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由于诗歌形象的基本规律是以一代十,以少胜多,它极________,极__________,因而留给欣赏者的联想空间就极________。因为以极________表现极________,读诗难免有时要“猜”。

A.丰富 宽阔 简约 简约 概括 B.简约 概括 宽阔 简约 丰富 C.丰富 宽阔 概括 简约 简约 D.简约 概括 丰富 宽阔 简约

解析: 解题时要依据语境。根据“以一代十,以少胜多”,第一、二个空就应填“简约”“概括”;根据“以极??表现极??”,那么,后两个空就应填“简约”“丰富”。

答案: B

4.下列对诗词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对偶)

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对偶、借代) 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对偶)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拟人) 解析: 运用了对偶和借喻的修辞格。 答案: B 5.默写。

(1)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3)________________,无复鸡人报晓筹。 (4)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望帝春心托杜鹃 (2)沧海月明珠有泪 (3)空闻虎旅传宵柝 (4)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阅读探究

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读《长恨歌》

□ 李 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 嵬

□ 袁 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6.两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的感慨,两诗的感慨是否一致?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两诗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李诗主要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袁枚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人的爱情悲剧却没有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

7.两诗在表现手法上是否一致?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是一致的,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李诗将杨贵妃的死与将士的死作对比,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袁枚将两个人的生离死别与百姓的生离死别进行对照。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端 居

□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 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8.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悽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对”或其他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三、语言运用 10.《锦瑟》一诗用典较多,请你用四字格形式概括出本诗的四个典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能力,将原诗中涉及典故的四句诗用四字格进行概括。应注意:①准确表达典故内容;②抓主要信息;③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 庄周梦蝶 望帝春心 月明珠泪 蓝田玉烟

11.理解下面故事的寓意,拟写一句哲理式的智慧启迪。(不超过15个字)

走在路上,有时面对一块巨石,米卢也会向着它跪拜行礼,人们感到诧异,问为什么。

米卢说:“难道你们没有发现它比国王还要活得长吗?”

智慧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与其尊重权威,不如尊重时间

12.按照画线句子,仿写三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内容一致,句式基本相同。 翻开那透着书香的文典,语文引领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杜甫“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的忧国心情和孤独忧郁之感;感怀毛泽东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雄壮伟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语文这块宝藏里,尽情挖掘祖国的名山大川,徜徉在风景如画的小桥流水旁,放眼展望纷繁的人生,继续关注多彩的人生,在这个文学的花篮里寻觅芬芳!

解析: 本题考查句式仿写能力,要弄清楚题目中的要求,即画线句子的句式特点,仿用的关键词、修辞、上下文内容的一致等方面。句子的内容要健康,语境要积极,语言语意要简明连贯。

答案: 感受李商隐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 慨叹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无奈 欣赏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 四、创新写作

13.请以“又是杨柳拂堤的季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