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最新2019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a33bd14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ce

【难点】

1.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2.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音乐美、图画美、情感美。

1.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 2.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相关信息。

课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4.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散文中的应用及其表达作用。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2.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散文中的应用及其表达作用。

导入?字词、文学常识?初读感知?朗读、思路?朗读体验

导入一:关联型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描写春天的古诗,在头脑中勾勒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在此情境下引出课题,有助于学生学习情绪的调动。

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在多少诗人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现在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 导入二:意境型

[设计意图] 用一段抒情性的文字,流露出对春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为学习本文创设情境。

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一束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语,阵阵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霞;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时拱动的力,树木拔节时喧响的节奏;春天是透明纯净的梦,火热沸腾的歌,灵感流溢的诗;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的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茬茬希望、梦想和追求……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憧憬和欣喜,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春》吧! 导入三:趣味型

[设计意图] 通过谜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

“考考你”——谜语1: 等得三日人方归,二人有缘终相会。谜语2:一日来三人,只有一个大。——(打一个两字名词)

这两个词语的谜底都是春天。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无数文人墨客都写下了赞美春天的诗句。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走进他的散文《春》。在享受诗情画意的同时,探访他是如何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的。

一、掌握字词,了解文学常识

[设计意图] 扫清文字障碍,了解作者信息,为顺读课文做铺垫、打基础。 1.字音辨读。

9

蓑衣( ) 斗笠( ) 应和( ) ... 2.字形辨识。

yùn niàng( ) 黄yùn( ) 抖sǒu ( ) 3.词语解释。

(1)欣欣然: (2) :明朗润泽。

(3)酝酿: (4)卖弄: (5) :比喻姿态优美。 〔明确〕 1.suō lì hè 2.酝酿 晕 擞

3.(1)欢欢喜喜的样子。 (2)朗润 (3)文中指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4)炫耀。 (5)花枝招展

【以上1~3题教师出示课件,由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互相检查,矫正巩固,加深印象。】 4.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教师补充作者相关信息,生构建对作者的完整的知识链条。】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他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作;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抗战胜利后,参与爱国民主运动,在身患重病时,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名;死于贫病交迫之中,被誉为有骨气的爱国文化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感知课文,对文本有一个初步印象,同时检验学生的课下预习情况。 【生自由朗读课文,把握准字音,同时思考如下问题,建立对本文的整体感知。】 1.文中细致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象? 〔明确〕 草、花、风、雨、人。

2.在这大好的春光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喜爱、赞美。

3.哪些段落直接抒发了这种感情? 〔明确〕 第八、九、十自然段。

【学生找出后全班有感情地齐读,注意:读出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你能找出文中盼春的句子吗?

【女生齐读,注意读出作者的急切和喜悦之情。】 三、朗读训练,理清思路

[设计意图] 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梳理文章思路,能够让学生建立本文的架构图,对文章有一个整体认识。

1.朗读训练。

(1)指导朗读要求:基本语调该是轻柔、缓慢的,语句清晰、自然、质朴,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的。 (2)听读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学生边听边体味美感。 (3)学生试读。

(4)学生朗读比赛,师生点评。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怎样划分?

(3)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思想? 【学生回答,明确以上问题。】

〔明确〕 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相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力。

10

文中具体描绘了五幅春景图: 春草图——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第六自然段 迎春图——第七自然段

3.根据以上归纳,我们看看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准确、生动的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四、朗读体验,读出自我

[设计意图] 此环节设计了学生的朗读自我体验,鼓励学生敢于动脑思考问题,敢于发表自我审美体验。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标画出认为是“美句”的语句,自己反复诵读;并体会其“优美”之处,然后将美句推荐给其他同学,并说明理由,教师点拨。】 美句示例:

1.我推荐: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叠用“盼望”足见急切,借“东风报讯”表满怀喜悦。读的时候要用活泼清新的语调。 2.我推荐: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三个动词排比,写春在山头,春在水边,春阳....温暖。三个动词要重读。

3.我推荐:第三自然段,写出了春草的新、力、柔的特点;尤其是“钻”字和几个叠词用得妙。要读得轻、柔,仿佛陶醉其中。

4.我推荐:描写春花的那一自然段。写出了春花争艳的热闹场面。还用了不少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特别喜欢“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不仅写出了野花的多,还写出了花的光泽,仿佛看到它那轻盈的姿态。要读得稍快点,让人产生遐想。

5.我推荐:描写春风的那段。通过触觉、嗅觉、听觉写出了春风和煦清新的特点,要读得慢而柔,仿佛在感受春风一般。

6.我推荐:描写春雨的一段。这一段先写春雨的特征,用几个比喻写出了雨的多、密、细、柔;再写了雨中的景色,让人感觉很温馨,要读出喜爱之情。

7.我推荐: 第七自然段。这段由对景的描写转到了对人的描写,写男女老少在春天的活动,表现出了人们的精神状态——爽。要读得有激情,读出力量来。

8.我推荐:最后三句。作者用三个比喻,诠释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力,读的时候要读出赞美之情。 【用一句话概括自己读《春》的感受。学生发言。】 示例:

我觉得《春》像一首赞美诗。 我觉得《春》像一幅山水画。

我觉得《春》像一阕田园牧歌式的词。 我觉得《春》像一首节奏明快的歌。 【师小结。】

我觉得《春》像一杯蕴含了绵长而清冽的韵味与芳香的醇酒。要真正品尝出它的滋味并非易事。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真人格的追求。

在这一堂课里,我们又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在朗读声中,我听得出大家既爱春天,也爱这篇如诗如画如歌的散文。

1.从修辞来看,本文有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找出文中的这些语句,并体味其表达效果。 2.仿照下面的句子,以“春风”开头,写一个结构相似、语意连贯的句子。 鼓声如惊雷滚地,似银瓶乍裂,若飞瀑泻来,敲醉了山,敲酥了水…… 春风

11

1.抓住作者描绘的各种画面的特点。 2.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课时

3.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音乐美、图画美、情感美。 4.学习作者分层次描绘春景画面的写作手法。

5.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的浓郁的情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重、难点】

1.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2.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音乐美、图画美、情感美。

3.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蕴含于字里行间的浓郁的情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前情回顾?精段赏读?自主探究?赏读提升

[设计意图] 回顾前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梳理对文本的基本认识。 1.本文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明确〕 总—分—总。

2.你认为作者笔下的春天是一个什么样子的? 【用一个词回答。】

〔明确〕 美丽、绚烂、柔情、迷人……

一、精段赏读,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赏读主要的文段,指导学生赏读的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言,有助于学生美读能力的提升。

(一)赏读第一自然段。

【通过自主朗读指导,结合问题引领,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赏析、联想。】 1.课文第一部分作者为什么连用两个“盼望着”?

〔明确〕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期盼春天心情的急切。朗读时语调要上扬。 2.“近”和“盼”有什么关系?

〔明确〕 “近”准确地表达出春天还没有到来,照应了“盼”字。 3.体会两个“着”、两个“了”的作用。

〔明确〕 两个“着”字给人以非常亲切、柔和的感觉,两个“了”字又充满了喜悦之情。 (二)赏读第二自然段。

1.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至第七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明确〕 第二自然段是总写春景,宏观勾勒;第三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是分写,微观描绘。 2.这一部分是怎样安排写景的层次的?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