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历史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14年历史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998b529a26925c52cc5bf79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以明确法律条文限制国王权利,保证了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工业革命后,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保障了资本主义发展。1721年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标志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内阁首脑是首相,由国王任命多数党的领袖担任。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实际对议会负责。内阁与首相的关系是共进退。首相实际掌握国家大权。此后,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3)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 独立战争起因:启蒙思想的传播是北美殖民地的民族、民主意识日趋增强;英国把北美殖民地永远变为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殖民地的经济发展,使双方矛盾日趋尖锐;1773年的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独立战争的导火索。

《独立宣言》: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平等思想,否定英国对北美殖民统治的合法性,标志着北美人民抗英斗争进入新的阶段,独立成为北美人民旗帜鲜明的奋斗目标,“为独立而战”也成为华盛顿及其领导的大陆军英勇奋斗的精神源泉

华盛顿 历史功绩:①领到了美国的独立战争,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②主持制定了1787年宪法,当选为美国首任总统,对创建美国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作出了重要贡献

③创设的内政外交原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787年宪法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国家的行政权,司法权由最高法院掌握,三者独立平等,但相互制约,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突出了“分权与制衡”原则,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根据1787年宪法,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联邦共和制政体开始确立起来

21

美国两党制

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他们不仅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得以大特色,两大政党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4)法国大革命与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大革命意义: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它不仅结束了法国一

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而且还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

拿破仑

拿破仑对法国的改造:经济上:建立法兰西银行,整顿国家财政,扶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政

治上:精简编制,建立高效的军事体制。剥夺人民的一些民主权利,取消出版、言论自由,取缔党派,迫害工人。宗教问题上:承认天主教为国教。军事上:实行征兵制,是当时较为先进的兵役制度。颁布《民法典》《拿破仑法典》目的: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内容:确立人民法律上的平等和革命中形成的财产权

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君主制)??

1830年暴发7月革命,建立路易*菲利普为国王的七月王朝(君主制)??

1848年暴发欧洲革命,法国还发生了6月起义,随后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共和制)?? 1851年拿破仑二世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君主制)??

1871年在普法战争中失败,拿破仑二世投降。巴黎发生了巴黎公社革命,被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镇压后,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共和制)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与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 1785年初,在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拥护下,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

确立了共和政体

(5)《德意志帝国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起来,同年春天,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4.近代俄国与日本的改革 (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①法令规定废除农奴制度,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并享有一般公民权利 ②

22

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③法令规定有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

(2)日本明治维新 基本内容:初期措施,通过“废藩置县”,结束了封建割据局面,建立起中央集权体制。后期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制定宪法,召开国会,初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形式的资产阶级国家体制

5.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国际工人运动 (1)英国宪章运动 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发生的争取实现人民宪章的工人运动,是世界三大工人运动之一。 宪章运动的目的是,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普选权问题是饭碗问题”,工人阶级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来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

(2)马克思与恩格斯 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他们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3)《共产党宣言》 1848年发表,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全面系统的阐述,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道路和策略,论证了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扼要地阐明无产阶级的建党学说和策略原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4)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 1889~1914年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其名称起自20世纪初,是相对于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而言。第二国际即“社会主义国际”、“社会党国际”,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开第一次大会,通过《劳工法案》及《五一节案》,决定以同盟罢工为工人斗争的武器

(5)巴黎公社 意义: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武装暴力直接夺取城市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学说,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上写下了光辉、伟大而悲壮的一页

6.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发展

(1)牛顿与经典力学

诞生: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内容:包括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

意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牛顿力学有效性的最成功范例

(2)进化论

背景: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23

政治———— 14-18世纪以来的思想解放洗礼,冲击基督权威 科学进步——一系列自然科学的发展,生物、生理学的成就

19世纪三大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守恒定律 诞生:1859年《物种起源》

观点:生物进化规律:由低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意义: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是对生物学的

一次伟大综合。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自然史基础; 对近代中国思想产生巨大影响。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背景:英国工业革命急需解决动力问题 诞生:1875年,制成“万能蒸汽机” 意义:①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②改变了工业布局,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③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电的发明:①理论基础: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②产生:1867 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电的应用:“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的发明有1000多项,发明和改进了电灯、电话、电报、电

影等。 意 义:①极大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推动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 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4)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浪漫主义文学

特点: ①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积极追求理想世界。

②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强调个性自由表达 代表人物及作品

①拜伦——英国,代表作是《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唐璜》(“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

全书)。

②雪莱——英国,“天才的预言家”,主要作品《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如果冬

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③雨果——法国,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 ④海涅——德国,代表作《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现实主义文学

特点:力图真实表现现实生活,深入剖析揭示社会矛盾,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对现存

社会秩序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又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代表人物及作品

①巴尔扎克(法)——《人间喜剧》,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被誉为“资

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②托尔斯泰(俄)——《战争与和平》,是一部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