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概论第1-3章:绪论、理论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 ppt.Convertor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学前教育概论第1-3章:绪论、理论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 ppt.Convertor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98769f548d7c1c709a14572

第三章 社会发展与幼儿教育

——社会发展与幼儿教育的关系反映了幼儿教育的外部规律。 社会发展与幼儿教育的关系就表现为 ——作用与反作用。

一、社会生产力与幼儿教育

社会生产力决定幼儿教育的发展。表现:

1生产力的发展是幼儿社会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物质基础);

2生产力的发展影响幼儿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支持力度、重视程度); 3社会生产力影响幼儿教育的目标和具体内容; 4社会生产力影响幼儿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幼儿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

1能普遍提高幼儿的身心素质,为提高人口素质打下基础;

2能解放妇女劳动力,使占人口半数的妇女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人力资源。

必须强调:幼儿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并非单纯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也会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因为它与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等因素存在联系)

引题:政治是一种社会现象,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产生于阶级社会——国家产生以后)

政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政权是政治斗争的核心问题。

政治有多种表现形式:

1、管理、机构形态: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政权机构(强制性的机制:决定国家政治性质) 2、活动形态:各阶级、各党派为维护政权、阶级、利益所进行的活动。 3、观念形态:反映路线、方针、政纲政策及与此有关的理论和学说。

二、国家制度与幼儿教育

制度:简而言之,就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也可以说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

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体系。包括自上而下被强加和执行的外在制度及人们经验中演绎出来的内在制度。

制度是幼儿教育政策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幼儿教育政策也是制度中的一部分。

就幼儿教育而言,直接的制度背景包括:教育制度、财政制度和儿童福利制度。

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总和)。(P40)

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幼儿教育制度:

一个国家关于幼儿教育的目的、任务、发展方针、实施办法等各种规定和设施的总和。

——基础教育制度的许多调整都会涉及幼儿教育,如中小学管理体制、财政管理权上移、民办教师政策等。 财政制度:

是国家为规范财政分配关系,在财政收支管理活动方面制定的法令、条例和施行办法的总和。它一般包括

财政管理体系、财政收入和支出三方面的组织和各种规范。 我国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和财政投资体制(P6)

在不同类型的财政制度下,幼儿教育的地位和国家对幼儿教育的财政拨款及政策是各不相同。(如,供给型、建设型、福利型财政制度等)

儿童福利制度:

幼儿教育与儿童福利事业密切相关,甚至是儿童福利事业的一部分。

“儿童福利”起源于社会救济事业,并伴随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而发展。

17世纪前,政府和社会未给予关注的投入。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断成熟,

儿童问题逐渐成为社会问题而引起广泛关注,儿童福利制定逐渐形成。

儿童福利”概念依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在欠发达国家,它是儿童救济;

发展中国家,它是解决儿童问题、救助不幸儿童 及其家庭; 在发达国家,它是促进儿童健全发展的各种事业。

联合国1950年儿童权利会议将儿童福利定义为:凡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全发展与日常生活为目的的各种努力事业。

中国《社会保障辞典》将“儿童福利“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P43)前者,指一切为了儿童身心健康而举办的

社会事业,包括儿童公园、阅览室、娱乐中心、保健所等;后者,专指补充的替代父母照管儿童及对孤儿、弃儿、盲聋哑肢、弱智儿童等的教养所举办的社会事业。

陆士桢认为,儿童福利是由国家或社会为立法范围内的所有儿童普遍提供的旨在保证正常生活和尽可能全面健康发展的资金与服务的社会政策和社会事业。P43

可见,幼儿教育属于广义的儿童福利范畴,在发展中和发达国家,幼儿教育镶嵌于儿童福利事业之中或者与之部分交叉。

儿童福利制度可分为:

(依据威廉斯基、黎鲍克斯的划分标准) 17初至18世纪末,儿童福利以救济为主;

19初至20世纪初,以保护童工使其免受雇主的精神和肉体摧残为主。 如图:

国家的各种制度是如何影响幼儿教育?

3决定教育的性质、领导权、受教育者权利; 2影响教育目标和内容、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2教育管理体制、发展规模和速度也有一定的影响。(7方面)

幼儿教育对国家制度的反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初步培养幼儿具有社会所需要的思想、道德、政治素质,使幼儿初步社会化,培养幼儿对国家社会的良好情感与态度;减轻幼儿家长负担,使之安心工作,利于增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三、家庭与幼儿教育

家庭对幼儿、幼儿教育都有深刻的影响。

——(父母素质)家庭生育决定幼儿生理基础、家庭环境(物质、精神、文化)影响幼儿发展、家

庭教育是幼儿健康发展的基础。

——家庭结构(核心化、小型化给幼儿家庭教养带来困难,使孩子缺少上一辈的关爱)、

家庭教养社会化对幼儿社会教育的影响(节约家庭的财物人力,解放父母;对幼儿教育提出更

高要求)。

幼儿社会教育为家庭的稳定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发挥积极作用。

幼儿教育可以对儿童及其父母和家庭、社会产生巨大的效益。(参见P52:现代幼儿教育社会效益的研究)

四、妇女与幼儿教育

妇女与幼儿有着独特关系——儿童的胚胎期必须在母体中度过;妇女是幼儿的主要教养者。

妇女解放与幼儿教育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妇女解放促进幼儿教育发展,幼儿教育发展有利于妇女解放。

妇女就业状况(正相关)、 教育状况(老师、教育)、

婚姻和家庭状况(自由平等的环境利于幼儿发展)直接影响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的发展是妇女解放的必要举措!

思考题(1-3):

1、什么是学前教育?机构及主要形式? 学前教育概论的研究对象? 2、学前教育理论研究的常用方法有哪些?有何特点? 3、中外幼儿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重要事实、代表人物的贡献:福氏、蒙氏、陈鹤琴) 4、当代主要幼教理论流派的观点及其启示。 5、你是如何认识学前教育的价值? 6、托幼机构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7、幼儿教育的发展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有何具体表现?(如何认识幼儿教育的外部规律?) 8、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性质、发展方针以及行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 9、(我国)托幼机构类型与工作任务、幼儿园及其特点。 10、掌握教育制度、学制、儿童福利制度、财政制度等概念。

我国幼儿教育制度

概念: 是一个国家关于幼儿教育的目的、任务、发展方针、实施办法等各种规定和设施的总和。 一、我国幼儿教育的早期发展

20世纪初形成了双半的学制,“癸卯学制”(清政府正式颁布和实施的学制,它明确规定了学前教育的地位 1903年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合订《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它确立了更为详备的近代学制系统 在奏定学堂章程中,为学前教育专门制定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它是我国近代学前教 育第一个法规。

中国的学前教育在教育史上揭开了新一页。(封建式的家庭教育模式逐步向社会专门教育机构组织实施的方向发展)

我国最早的幼儿社会教育机构(清末)——1903年湖北幼稚园(张之洞、端方)(1904年更名为武昌蒙养院)

模仿日本——学习欧美(1919年以后) 陈鹤琴(1923年)、陶行知、张雪门 幼儿社会教育真正大发展:新中国成立

二、我国现行的幼儿教育制度(5-8)

1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性质——教育事业、社会公益事业与福利事业

2发展方针与行政管理体制——统一领导、地方负责、分级管理(P6)(分工负责)

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多种形式、多渠道地发展幼儿教育(P6)

2010年5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关于学前教育

(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六)明确政府职责。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

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

“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 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制度。 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

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

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

3托幼机构类型与工作任务

托儿所、幼儿园与学前班(全日制、半日制、钟点制与寄宿制等) 托幼机构的工作任务:(双重)

1、教养幼儿,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为家长安心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便利条件。 1996年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