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份试卷合集)上海市宝山区淞浦中学2019-2020学年语文高考模拟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4份试卷合集)上海市宝山区淞浦中学2019-2020学年语文高考模拟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962aa9f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dc

践成就霸业之后,辞官,乘扁舟泛五湖而去。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上句渲染了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用我送春归去,表达诗人凄楚的情怀。

B.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乡,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的愁苦,溢于言表。

C.尾联暗用五湖典故,含有归隐田园之意,深刻的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

D.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15.颔联“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造语新奇,后人评价这两句诗为“以景传情,仅十四个字,却写得极有层次”。请简要赏析此联。 四、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卫风·氓》里,女主人公想与“氓”白头到老结果心生怨恨,以“_______,_______”来比喻凡事都有边际,愁苦也该有个尽头。

(2)《蜀道难》中,在运用夸张极言山峰高耸之后,李白先用写“_______”写出山崖的陡峭险峻,再用“_______”形容山泉奔泻的迅猛。

(3)《曹刿论战》中齐人败绩,曹说“_______,_______”,由此断定齐国是真的退败后才下令追击。 五、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编剧汪海林分享长文《吴亦凡刷榜造假:一个面子工程的崛起与崩塌》,再次将“假数据”一词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所谓“假数据”,就像互联网经济的泡沫。由于注册账号成本极低,粉丝们自发组织起小号刷好评,一门心思为偶像吹起虚拟的泡沫;而公关公司和营销账号的眼中,假数据明证了营销能力。这些链条集结起来,便构成了假数据的泡沫网。

然而,普通人都能察觉出来的猫腻儿,拥有专业数据分析团队的投资方岂会_______。近年来,一些口碑不佳的“粉丝电影”屡屡斩获票房佳绩。各种粉丝特供的“××定制款”商品的成交量也颇为亮眼,顺利地让商家薅上不少羊毛。( )。明知是虚假数据也_______,透漏出投资人的心虚。要想破除虚假数据营造的_______,还需打好制作质量的基础,创作出观众_______的作品。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而公关和营销公司的眼中,假数据是展示其营销“能力”的明证。 B.而在公关和营销公司的眼中,展示其营销“能力”的明证是假数据。 C.而公关和营销公司的眼中,展示其营销“能力”的明证是假数据。

D.而在公关和营销公司的眼中,假数据是展示其营销“能力”的明证。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物不知 来者不拒 海市蜃楼 脍炙人口 B.一物不知 照单全收 空中楼阁 喜闻乐见 C.一无所知 照单全收 空中楼阁 喜闻乐见 D.一无所知 来者不拒 海市蜃楼 脍炙人口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方面是经济效益,粉丝晒单晒票根刷好评的热情又能替投资方赚上一批吃喝,现实已经反复印证了好用的流量经济。

B.经济效益是一方面,晒单晒票根刷好评的热情粉丝又能替投资方赚上一批吆喝,现实已经反复印证了好用的流量经济。

C.一方面是经济效益,粉丝热情地晒单晒票根刷好评又能替投资方赚上一批吃喝,流量经济的好用已经被现实反复印证。

D.经济效益是一方面,粉丝晒单晒票根刷好评的热情又能替投资方赚上一批吃喝,流量经济的好用已经被现实反复印证。 六、语言表达

20.下面是某学校的一则家长会邀请函,其中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言风格相近。 敬爱的家长:

您好!

首先热烈地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校各项工作的支持、信任与理解。期中考试刚刚结束,您一定非常着急孩子的学业成绩吧?我们全体老师已经对期中考试的成绩作了详细的分析与总结。为此,学校特邀您于11月25日来学校报告厅参加高一年级家长会,请各位家长抽出宝贵时间到校参会。

2018年11月20日

春雨中学

21.高三学子即将高考,请你拟写两条标语,为学子加油打气。要求:两条标语字数相同(每条7—18字)、句式基本一致,包含高考、青春、奋斗等内容。 七、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年秋天,大雁都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排成“人”字形。这是因为“一”字形或“人”字形编队飞行更省力。据科学家分析,以“一”字形或“人”字形编队飞行的雁群,飞过的距离比单只大雁能飞的距离要长73%。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2.C 3.D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题中D项,“当首先归因于批评者的“‘偏见’”错误,文章第二段是说“模糊并遮蔽了文学批评者应有的明晰、准确与全面的眼光,并消解了其应有的真知灼见的”,当首先归因于批评者的“偏见”,而不是“批评者及其论著成为‘批评的对象’”首先归因于“批评者的偏见”,故选D。

2.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题中C项,“明确表达了对‘偏见’的批判态度”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并没有对偏见持明确批判态度,最后一段“从此意义而言,‘偏见’也有其可深思细究之价值”,可见是对“偏见”的辨证分析。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题中,D项,“有的‘偏见’不同流俗,曲高和寡,甚至一时之间难于被理解和接受,但最终必定会获得有识之士的一致认可”错误,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倒数第二段是说“它们极有可能在众声喧哗当中,不同流俗,曲高和寡,甚至一时之间难于被理解和接受。但经过时间的淘洗,随着认知的拓展,这种‘偏见’有的终会获得有识之士的普遍认可”,文中是说“极有可能”“这种‘偏见’有的终会”,选项“必定会”过于绝对。故选D。 【点睛】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4.B 5.A

6.(1)进一步加强大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率,进一步减少污染;(2)政策引导促进人口均衡分布;(3)大力发展公共轨道交通,加强交通网络体系建设;(4)以人为本,推进产城一体、人城和谐;(5)调整转移城市功能,实施城市副中心战略。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二图表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题中,B项,“……较强的公共交通运力使得几乎没有人选择私家车出行”错误,从图表一来看,首尔私家车出行比例是20.9%,东京私家车出行比例是14.7%,只能说选择私家车出行的相对于北京和上海要少,不能说“几乎没有人”。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题中,B项,“城市越大,土地利用率越高。从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负载的人口数量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来看……”错误,从文中来看,“土地利用率越高”是从“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负载的人口数量”来看的,但并不涉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C项,“一些城市……虽然没有损害城市的独特性……”错误,材料三说的是“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却只重表面工程,认为修建高楼大厦就是城市化,违背了城市建设与人类发展的规律,使得许多城市出现了‘千城一面’的情况”,“千城一面”就损害了城市的独特性。D项,“只要不再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不把城市看成是一个生产产品的机器,就能……”错误,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要避免大城市病,只做到不再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是不够的,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所以“只要不再……就能”无法构成充分条件关系。故选A。

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面对‘大城市病’,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然后定位城市病的表现或原因,再针对性地到材料中寻找对策。根据材料二的标题以及材料三和材料四的内容可以归纳出城市病的几个表现或原因:从材料二图表和材料三内容来看,人口分布失衡,偏离人本轨道(包括楼宇化、一味产业化),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从材料四来看,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度集中带来地价上涨、环境恶化、生活成本降低等。考生可以针对这些表现或原因给出对策。然后还可以从四则材料中找到如下缓解“城市病”的策略:如材料一“大城市比中小城镇更有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首先,大城市的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更低……其次,相比中小城镇,大城市土地利用率更高……大城市控制污染的能力更强”,如根据材料二的图表,可以通过政策引导等方式促进人口均衡分布,大力发展公共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减少拥堵;如材料三,“城市的发展本应服务于人的需要,但是许多城市却偏离了人本轨道,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城市化不是楼宇化,而是家园化”“产城一体,人城和谐,才是城市发展的归宿”;如材料四“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北京集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