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识人术(老子孔子吕氏春秋等)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经典识人术(老子孔子吕氏春秋等)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94291a0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f4

老子《道德经》中的识人之术

曾国藩有一句名言:“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民间俗话也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老子在《道德经》33章里就告诉我们,“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识人是一门大智慧。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一段话是老子《道德经》第81章原文。

大概意思是这样的: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识人术第一招:所欲进则明其美,隐其恶者,必小人也

其实这句话非常的好理解,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也十分常见。大概意思就是:对于自己想要讨好的人,就一味地夸大他的优点,只字不提他的缺点。如果你身边有这类人,一定要避而远之。

大部分人喜欢听好话,这样可以极大的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所以这一类小人其实在现实中十分吃香。但是实际上呢,只夸你真的好吗?在长期以往的过度赞美中,人会飘飘然的认不清楚自己,一个人如果无法从他人口中得知自己的缺点,那么将永远止步不前,不会想着完善自我。所以对于这种靠“奉承”来拉拢人心的人,一定要躲得远远的。

识人术第二招:所欲退则彰其过,匿其美者,必小人也

这个和第一招那就是完完全全相反,是另一个极端。这一句指:对于与自己不和的人或者自己讨厌的人就百般否定,将其贬的一文不值。这种人同样不能深交。

只亲近对自己有用的人,对于和自己有利益冲突的人就变着法儿的使绊子,这种人不仅心机重还非常自私。和这种人相处就相当于在自己身边放了一颗不确

定什么时候会爆的炸弹,什么时候你对他没有利用价值了,他可能也会像对付那些人一样对付你。

孔子的“三步识人”

孔子在《论语》中就曾教我们识人的三个步骤。“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是孔子给出的,从“现在”与“过去”、“外在” 与“内在”的双重角度,综合判断一个人善恶好坏的三条重要的途径和方法。“以”是指人的当前的言行;“由”是指导致此人当前言行的原因;“安”是指此人以什么样的用心和目的。

评判一个人,首先,就是先以平时都能看得到的日常言行来进行判断。如果一个人平时的言行,看起来很好,或是很坏,姑且留下一个初步印象。 第二步,要看是什么外在因素导致了此人当前的言行。第三步,要考察此人的用心和目的是什么。经过这三个步骤的考察,就可以对一个人进行评判了。按照这个标准,如果一个人行为光明美好,内心坦荡,做事的出发点也没有不可告人之处,那就一定是君子无疑。如果是出于求名的心态来做一些好事,恐怕就只能算作伪君子了。而如果是连龌龊的心态、不择手段的办事行为都不加以掩饰了,那此人定是真小人,需要离他远一些。

《吕氏春秋》中的“八观六验”

《吕氏春秋·论人》中说,“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

这段话讲的是通过一个人在不同处境中的表现来判断这个人的品性。所谓八观讲的是:当一个人处境顺利时,观察他礼遇的是哪些人;当一个人处于显贵地位时,观察他推荐的是哪些人;当一个人富有时,观察他养的是哪些门客;当一个人听取别人的意见后,观察他采纳的是哪些意见;当一个人闲居无事时,观察

他有哪些爱好;当一个人处于放松的状态时,观察他讲哪些东西;当一个人贫穷时,观察他不接受什么;当一个人地位卑贱时,观察他什么事不会去做。

六验的意思是:使一个人高兴,借此考验他安分守己的能力,看他是否得意忘形;讨好一个人,看他有没有什么癖性;使一个人发怒,考验他自我控制的能力;使一个人恐惧,看他能否坚定立场,凛然有为;使一个人哀伤,考验他的为人;使一个人痛苦,考验他是否有志气。

诸葛亮识人七法

根据《将苑》记载,诸葛亮曾经提出了七个识人的方法:“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这七个方法意在给被试者设置种种情境,从他们的临场反应中观察这个人的能力:有意用是非去试探他,看是否有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用言词论辩来同他辩论,看他是否有应变的智慧;向他请教智谋,看他是否有真知灼见;告诉他有祸难,看他是否有敢于赴难的勇敢;用酒把他灌醉,看他是否因失态而暴露本性;用利益去引诱他,看他是否保持廉洁;让他限期完成某件事情,看他是否能守信用。

此七观可概括为:志、变、识、勇、性、廉、信等七项内容。诸葛亮作为蜀国丞相,对人才的发现十分看重,他在《出师表》中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他这七种识人之法,抓住了用人的要义,告诉我们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其方法既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曾国藩识人的面相术

曾国藩,有一个长处是“知人善任”。首先是“知人”,即识人,知人是善任的前提。曾国藩平时留心观察人,提出著名的“五到”,即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其中“眼到”特别强调“着意看人”。他识人的经验还被编写成《冰鉴》一书,流传至今。

曾国藩识人相人的经验有许多,其中最具概括性、代表性的就是被广为流传的——相人八句口诀。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 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1、“邪正看眼鼻”

看一个人,除整体外,第一就要看鼻和眼是不是长得正,眼神是否安定。眼睛要黑白分明,要有神;两目无神,黑白不分,眼白赤黄或者目露四白的人身体或者心理多少存在一些问题。

良善、聪慧的人,眼神安详沉稳、敏锐犀利、清明沉稳、锋芒外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