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息烽乌江渡红色旅游区总体规划及重点景区控制性详规》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贵州息烽乌江渡红色旅游区总体规划及重点景区控制性详规》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90a822e0066f5335a8121d6

圈后飞离。随即,敌轰炸机4架飞临九庄镇轰炸。红军冲上祖师观等高地,组织对空射击。10余名红军干部骑上战马冲到镇外,引开敌机。敌机掷弹24枚,炸毁民房29间,百余名红军干部、战士牺牲,数十名负伤。

(8)阳朗战斗

4月2日晚,红1师3团从底寨进入阳朗,与镇南乡常备队战斗两小时,俘敌20余人。次日晨7时,红1师1、2团在阳朗笔架山、石瑛山一线堵击敌93师、53师南进,掩护主力挺进开阳、修文奋战6小时,边打边撤向下洪马。当晚,红1师3团翻越狼鸡岭,次日凌晨,入开阳境,将所俘常备队长关志均等4人枪决。至此,中央红军全部撤离县境。

2、乌江渡口

红军在息烽南渡乌江时主要有三大渡口:江口渡口、大塘渡口和梯子岩(泡木井)渡口。

江口渡口,位于乌江南岸的鹿窝乡杨寨村,与金沙县境内的对门寨隔江相望,海拔1172m,是红军选准的第一个突破口。与另外两渡口相比,过江后活动余地大,但必须经过半腰间的狭窄栈道,路下是200m高悬崖“手把岩”,地势险要,而且,不远处杨柳井山上就是敌人的碉堡,时时面临高火力封锁。

大塘渡口,位于流长乡前奔村北端,是金沙后山

进入流长乡的必经之路。渡口河岸宽300m左右,南部江边到崖脚是200m的缓坡地带,山崖高200m左右,必须通过500m长的石级小路才能到达岩口凶险地势,当时这里有敌93师一个排的兵力把守。

梯子岩(泡木井)渡口,泡木井位于流长乡前奔村北端,隔河与金沙境内的梯子岩相望,河宽100m,离大塘渡口5km左右,水深浪急,两岸悬崖陡坡,三渡口中坡度最陡,易守难攻。

3、红军在息烽境内的行军路线:

(1)红一军团一师三团行军线:江口渡口—沿江南岸—大塘渡口; (2)红一军团主力行军线:

江口渡口—神笔峰(导弹峰)—手把岩—瓮桶河—深沟—大鹿窝;

江口渡口—神笔峰(导弹峰)—石人峰—一线天—罗家寨—杨寨村—新寨—官家坝—竹花坝—九庄;

江口渡口—神笔峰(导弹峰)—瓮桶河—流长;

13

大塘—马鞍山—流长;

梯子岩(泡木井)渡口—大岩头—流长;

(3)红三军团行军线:江口渡口—神笔峰(导弹峰)—手把岩—瓮桶河—深沟—大鹿窝

(4)红五军团行军线:江口渡口—神笔峰(导弹峰)—石人峰—一线天—罗家寨—杨寨村—新寨—官家坝—竹花坝—九庄;

(5)中央一方面军1、2纵队行军线:大塘渡口—马鞍山—流长 (6)流长会议后的行军线路 左路军行军线:

流长—潮水河—乌家大山—毛坡场—养龙站—江土—郑家寨— 子—石头田—养龙司—半坡—平山—黑神庙—盘角营—三合土—息烽—下羊朗—羊朗—红马—狼鸡岭出境;

流长—翁沙—塞坝;

流长—翁沙—王家坪—潮水—小鹿窝—金竹坪—底寨—息烽—小堡—后坝—羊朗;

流长—宋家寨—箭捍林—小鹿窝—新寨沟—滥泥—打铁冲—冗坝—中寨—牛角井—萝卜洞—猴子岭出境;

流长—大鹿窝—九庄—石洞—西苗寨—猫场—南冲桥—梨安—新萝村入修文县境。

中路军行军线:

流长—翁沙—王家坪—潮水—小鹿窝—金竹坪—底寨—息烽—小堡—后坝—羊朗—红马—狼鸡岭出境;

流长—宋家寨—箭捍林—小鹿窝—新寨沟—滥泥—打铁冲—冗坝—中寨—牛角井—萝卜洞—猴子岭出境;

右路军行军线:

流长—大鹿窝—九庄—石洞—西苗寨—猫场—南冲桥—梨安—新萝村入修文县境。

4、长征遗址遗迹 (1)战斗遗址

主要有:江口渡口、大塘渡口、梯子岩(泡木井)渡口、九庄、养龙司、黑神庙、潮水、阳朗、息烽县城战斗遗址

14

(2)长征标语

流长乡流长村街一组书有:“红军官兵平等”、“红军是穷人的队伍”、“红军农民是一家”、“反对白军官长殴打士兵兄弟”、“穷人要团结起来”

小寨坝镇王家坪村当时地主宅院,书有:“国民党说他抗日反帝,为什么把东三省送给日本”、“反对国民党出卖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打倒国民党政府”、“农民起来实行土地革命”、“打倒帝国主义”

小寨坝镇瓮沙村村民住宅,书有:“反对白军官长克扣军饷,要发军饷,要发衣服”、“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白军打仗,官长升官,士兵送命”九庄镇大街,书有:“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反对国民党卖国政策”等

(3)长征营地

主要有流长营地、九庄营地、高潮宿营、石洞达猫场宿营、冗坝达青山中寨村宿营等。

(4)红军墓地

主要有杨寨红军烈士墓、九庄镇祖师观山红军烈士墓地、流长乡没量坑等。 5、长征重要事件

(1)没量坑与钱壮飞烈士

没量坑位于流长乡宋家寨村宋家大山北面山麓低凹处,以“深得无法测量”之意得名,属于喀斯特竖井地貌景观。时任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秘书长钱壮飞同志,南度乌江后因病掉队在流长乡失踪,相传1935年4月2日晚,被地主清乡团推入此洞杀害。

(2)流长会议

渡江胜利后,中央红军于1935年4月1日在流长召开南渡乌江后的第一次军事会议,朱德总师令发布了“佯攻息烽县城,掩护主力通过川黔公路”的命令。会议还把红军编为左、中、右三军,提出了“佯攻贵阳逼昆明”军事策略。林彪、聂荣臻领导的红一军团为左路;彭德怀、杨尚昆的红三军团会同红五军团为右路,刘伯承、陈云领导的中央纵队为中路随中央军委行动,4月7日离开流长向息烽县城进发。会议指出了中央红军进军云南并从金沙江北渡入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前景。但蒋介石为防止此次会合,在金沙江、大渡河部署了防务。为了调动滇军,防止敌人追堵,渡江北上创造条件,4月间,红军在贵州贵阳展开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大步进退、声东击西。当蒋介石中计将滇军抽调一空时,4月8日,红军突然急转南下,分两路从贵阳、龙里之间突破敌军防线,以每天120km行军速度向兵力空虚的云南急进。这是红军运动战的真实写照,调动了敌军,赢得了主动,为渡江突围奠定了基础。在

15

部署这次行动时,毛泽东说:“只要能把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于是,红军西进云南,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取得了长征史上的又一次伟大胜利。

(3)红军长征在乌江历史

红军长征途中曾六次转战贵阳,1935年元月,中国工农红军在乌江下游的余庆回龙场、瓮安江界河、遵义茶山关3渡口发起强攻,突破乌江天险防线,进军遵义城。遵义会议后,2月28日击败敌军军长吴奇伟率领的五十九、九十二两师,不顾饥饿向川黔公路南线猛追,誓把敌人“赶下乌江喝水”。3月1日,红军占领北岸山头,居高临下,猛烈射击,敌军淹死无数,1800多名官兵被俘。

从上述分析看,红军在乌江首渡江口渡口,成功攻占“手把岩”险要地势,为红军主力部队再渡乌江创造了条件,同时鼓舞了红军强渡大塘渡口和梯子岩(泡木井)渡口士气,减少了伤亡人数,在长征史上有较高的战略意义。

(三)其它人文旅游资源 1、报恩寺

报恩寺位于西望山白麓的鹿窝乡老窝村民组的双麓山半腰,一个群山环绕的洼地中,被誉为西山八庙之一。始建于明万历(公元1573—1620年)年间,曾几度被毁,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僧澄净重修报恩寺,建有铁钟,声音清脆响亮,击之可传方圆几里。由于1965年寺庙改建为学校,仅铁钟保留完好,现正处于修复中。

2、精品古墓建筑 (1)新民村古墓群

位于鹿窝乡新民村的地域内,有10多座保存完好的“花墓”,地处乌江南岸,三面环山,被当地称为风水宝地。古墓建于晚清时期,以马山头下岭岗的登仕郎王文斌墓和龙洞坡的武功郎王启忠墓为代表。匠心独具的石牌坊,图案多样,特色鲜明,工艺令人赞叹,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考古价值。

王文斌墓,建于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高2.2m,最宽处4.6m,呈椭圆形,有石牌坊与墓身连为一体,选用当地青石雕刻砌筑。石牌坊高4.3m,最宽处2.4m,,主楼呈宝塔形,距地面2.2m。上面雕刻有翘宝、弥座、师狮、神龙、姜太公垂钓、武吉打柴、玉兔、农夫、书生、鸳鸯、八仙等图案,人物动物形象逼真。

武功郎王启忠墓,建造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高1.5m,直径3 m,间距0.6 m。左为其父王赐元,右为继母王曾氏墓,3座椭圆形墓碑排列在一条水平线上。石牌坊左右与外柱相连结,每段长7.7m,高0.8 m,上刻有飞禽走兽图案。

(2)梁举人父子墓

梁举人墓位于梁家寨的田坝茶林小山丘上,建于公元1840年,墓砌为圆形,背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