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88acda2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00

第七章 力

第1节 力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的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重点

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难点

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

并解释有关现象。

磁铁、小铁球、铁块、小车两辆、旱冰鞋、气球、橡皮泥、弹簧、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投影图片: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押加。

教师讲解:押加又称为大象拔河,比赛中两个人通过腿、腰、肩和颈用“力”拖动布袋互拉,以决胜负,引出力的概念。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高效课堂》预习部分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一)力 1.力的概念

学生阅读课本,了解生活中与力有关的实例:

2

人推车,人用了力,车受到了力; 双手拉弹簧,人用了力,弹簧受到了力; 推土机推土时,推土机对土施力; 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对铁钉施力。

以上现象存在的共同地方是:物体-作用-物体。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推、拉、踢、举、吸引等等都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归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提问:发生力的作用时,有几个物体存在?

有力存在,至少有两个物体,即: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提问:有两个物体存在就一定有力存在吗?为什么?你是否可以举例说明。

有两个物体存在,不一定有力存在,物体间必须发生作用。 例:被踢出去正在空中飞行的足球是否受到脚向前的踢力?为什么?

正在空中飞行的足球不受脚的踢力。因为任何一个力的产生都离不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人的脚不能随球一起在空中飞行,即踢力的施力物体并不存在,故此时不存在踢力。

发生力的作用的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如:推力、拉力、压力、支持力……

不直接接触,如: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力……

3

2.分析实例

人推车——人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 双手拉弹簧——人是施力物体,弹簧是受力物体; 推土机推土——推土机是施力物体,土是受力物体; 磁铁吸引铁钉——磁铁是施力物体,铁钉是受力物体。 3.力的单位

教师介绍: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学中对力的单位做了规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力的符号:

F。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 N。 典例解读

【例1】关于力的说法,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B.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C.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D.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解析】物体间要产生力,物体间必须要发生作用。如果只接触但不发生作用,就不会产生力,故A错误;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故B正确;物体没有直接接触,可能产生力的作用,如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