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范本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范本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889c0fc01f69e314232941e

(四)地质构造及区域稳定性

¥¥市横跨扬子准地台与秦岭地槽两个性质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以青峰--¥¥--广济深断裂为界,断裂以南的¥¥、¥¥、¥¥三县全境和&&、襄州、¥¥等县(市)的南部边缘位于扬于准地台区,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2%;断裂以北的老¥¥市和&&、襄州、¥¥等县(市)的大部分地区位于秦岭地槽区,约占全市总面积的58%,现将其基本地质构造特征综述如后。

¥¥市南半部处于扬子准地台的北部边缘,紧邻活跃的秦岭地槽区,加之青峰--¥¥--广济深断裂的长期活动,使本区的构造景观比地台区的其它地段显得更为复杂。早震旦世本区为地台北缘拗陷带的一部分,沉积有较厚的山前磨拉斯石造和冰碛层,晚震旦世至早三迭世,本区长期处于相对稳定阶段,其间虽经历多次地壳活动,但均未发生明显的褶皱和断裂。燕山运动是本区震旦纪以后最强烈的一次造山运动,造成全面褶皱回返,组成龙门一大巴台缘褶皱带的一部分,奠定了本区的构造格局。以¥¥大山寨、¥¥丁家营、¥¥流水一线为界,划分为两个构造域:北区紧邻秦岭地槽,褶皱剧烈,构造复杂,形成一系列轴面北倾,向南倒转的紧密线型褶皱,同时伴有一些规模较大的逆断层或逆掩断层,致使本区各时代的地层经常发生断层缺失、倒转或重复,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与两大构造单元的接合线一致;南区由于远离秦岭地槽,构造应力相应变弱,褶皱构造由北向南逐渐变得开阔、平缓,断裂构造多以重力断层为主,以发育北西、北东向两组断层为其特征:形成一系列断陷和断隆,其中以¥¥断陷(地堑)、乐乡关断隆(地垒)和汉江断陷(地堑)规模较大,由断陷而形成的盆地内堆积着巨厚的新生界红色陆相碎屑岩,基底的埋藏深度最大可达4000~5000米。

南襄断拗为燕山运动形成的一个大型断裂拗陷,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其南部跨入市境¥¥、襄州、&&一带。由白垩系上统至上第三系河湖相砂

13

砾岩、砂岩、泥岩、泥灰岩、细晶灰岩及石膏、岩盐、钙芒硝等组成,总厚度大于3500米。境内由东向西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凹陷、双沟低凸起、¥¥凹陷等次级构造。

自公元310年有史记载的地震,共发生了11次,其烈度基本上在V度以下,个别属于VI度。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400万,1990年)》,和湖北省建设厅《关于确定我省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设计地震分组的通知(鄂建文[2001]357号文)》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县在大地构造上属淮阳山字形构造、秦岭构造与新华夏沉降带交汇处,拟建场地位于汉江流域Ⅱ级阶地,地质构造简单,无滑坡、泥石流、岩溶和采空区、地裂缝等不良地质作用。拟建场地稳定性划分为稳定。

(五)工程地质条件

评估区位于汉江流域二级阶地,根据评估区内出露的地层岩性、成因类型和岩、土体的结构类型及其岩、土体性质、力学特征之不同,将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划分为第四系松软(散)土体工程地质岩组与下第三系较坚硬~软弱工程地质岩组。

1、第四系松软(散)土体工程地质岩组由耕植土、粉质粘土、圆砾组成。 (1)耕植土:结构松散,孔隙度大,力学强度变化大,不能作拟建物地基持力层使用。

(2)粉质粘土:可塑,中等压缩性,fak=140KPa,Es=7.0MPa,强度一般,埋藏较浅,整个场地均有分布,该层作为拟建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持力层使用时需对持力层的强度及变形进行验算。

(3)圆砾:中密,饱和,承载力特征值fa=300Kpa,变形模量Eo=20.0Mpa,场区均有分布,强度较高,埋藏较浅,可作为拟建建筑物的

14

天然地基持力层使用。

2、下第三系较坚硬~软弱工程地质岩组由灰红色砾岩夹钙质粉砂岩,灰色中厚层状微晶灰岩夹砂岩、粉砂岩粘土层、钙质粉砂岩组成。岩石软硬相间,其各向异性较明显,物理力学强度整体中等偏低,砂岩力学强度变化较大,力学强度大小取决于胶结物;砂岩的抗风化能力较弱,遇水较易软化崩解。

综上所述,本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六)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勘察,场地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和孔隙潜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上部耕植土与粉质粘土的孔隙中,水位受大气降水和居民生活排水渗漏补给,靠自然蒸发排泄。测得上层滞水水位埋深为0.50m-0.70m。

下部圆砾含丰富的孔隙潜水,场区孔隙潜水与清凉河地表水有水力联系,并相互补给,水位随季节变化,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清凉河,洪水期地下水受清凉河的补给。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总体而言,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评估区内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条件的改变较小,除了项目的地面硬化和厂房建设以外没有工业及其它工程活动。故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小。评估区属于汉江流域二级阶地。经现场踏勘和访问,区内未见开挖矿产、大量抽汲地下水及其它人类工程活动。其建设本身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亦不会因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当地地质灾害的发生。

四、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一)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特征

15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和《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鄂土资发[2006]1号)文件的要求,按照《湖北省¥¥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9—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分区,评估区位于地质灾害非易发区(D1)。

根据现场踏勘与调查情况,以及查阅有关历史记载,评估区现阶段内未发现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遗迹和相关地质灾害的记载。由此可见,评估区内以往地质灾害弱发育。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据现场踏勘调查,建设场地目前已平整,地势平坦开阔。区内分布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粉质粘土和圆砾。现状条件下,地表及其周边主要以农田居民地为主,(具体情况见照片3-1及附图1)。

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调查采用排除法,对6大类地质灾害灾种进行逐一排查,确保本次地质调查工作的全面性以及可靠性。

1、崩塌调查

评估区为汉江流域二级阶地,主体建设区地形起伏较小,现状条件下,不存在坡度大于45°的高陡斜坡、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未见有人工挖方形成的切坡、路堑,更不曾发现因为历史崩塌形成的危岩体,区内也未见有适合崩塌地质灾害发生的临空条件。

综述:现状条件下评估区不具备崩塌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构造及地形地貌条件,发生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

2、滑坡调查

评估区地形起伏较小,地势平坦开阔。评估区内工程地质岩组为第四系松(散)软土。第四系松(散)软土具有结构松软,抗剪强度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易发生变化的松散覆盖层性质,工程地质性状一般。土体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