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提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新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提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87a0179ba1aa8114531d920

内蒙古海拉尔第三中学高中政治(必修三 文化生活)复习提纲:第

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

基本特征:源远流长 基本特征: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 特点;包容性 作用

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如何弘扬 ⑴中华文化基本特征:源远流长

①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⑵中华文化基本特征:博大精深

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⑶中华文化的特点:包容性

①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所谓“求同存异”是指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③所谓“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④文化的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⑷中华文化的作用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⑸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①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②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③各族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⑹如何弘扬中华文化

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2.中华民族精神

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 地位和作用 基本内涵 核心内容 ⑴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①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②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文化的

精髓,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③中华文化离开了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创造力;中华民族精神离开了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就失去了土壤。 ⑵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它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⑶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①内容: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②意义: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⑷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地位和作用: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如何理解:①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②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意义)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要求 ⑴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②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⑵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意义)

①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②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从而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⑶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要求

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主心骨\作用,这样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