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4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教师用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4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教师用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83fddf5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e

史料二 他们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注意对史料二中最后一句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话的理解,从中归纳中国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 古代科技受儒家思想影响,未能重视对自然进行——李约瑟《中国科技史》 科学的探索与总结。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一,指出古代科技在中西发展的差异性,并简要说明原因。

【提示】 差异性:古代科技在中国发展缓慢,未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而在西方被迅速应用,形成强大的生产力。原因:中国的社会环境不利于科技发明的发展。

2.史料二中儒家的主张使中国古代科技呈现何种特点?

【提示】 技术得不到科学的解释与推广,中国古代科技应用性强但对规律探索不够,影响了近代科学的产生。

【史论拓展】

中国古代科技未能转化为近代科技的原因

(1)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西方在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发展;而中国是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

(2)文化教育方面的差异。早在13世纪,西欧各国便产生了一些综合性大学;而中国的教育制度完全是为了培养皇权专制下的奴才,以儒学为教育内容,脱离社会实际。

(3)思想文化状况的差异。中国从秦汉时期就实行严厉的文化专制主义,明清时期更是登峰造极;而西方则经历了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的思想解放运动。

(4)政治方面的差异。中国的封建专制势力限制和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西方的专制王权则是站在了资本主义势力的一边,奉行重商主义,推动了近代西方文化的发展。

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它的价值十分显著:“过去用羊皮纸制作一本《圣经》至少要300张羊皮。”这句话中提到的技术是( )

A.印刷术 C.火药 【解题模板】

B.指南针 D.造纸术

5

抓关键 题干关键信息:“过去用羊皮纸制作一本《圣经》至少要300张羊皮。”涉及书写材料 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和火药明显与“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无关排易误 系,印刷术也与“过去用羊皮纸制作《圣经》不符”,故可排除A、B、C三项 验结论 由题干中“羊皮纸被取代”和“过去用羊皮纸制作一本《圣经》至少要300张羊皮”可知,这句话中提到的技术是造纸术 【答案】 D

1.(2015·浙江学业水平测试)公元751年,唐将高仙芝率领的军队在怛(dá)逻斯战役败于阿拉伯军,唐军的一些工匠被俘,他们将中国古代的一项发明传入阿拉伯。这项发明应是( )

【导学号:00910023】

A.造纸术 C.指南针

B.火药 D.活字印刷术

【解析】 公元751年,唐朝与大食发生战争,一批唐朝造纸工匠被大食俘虏,造纸术因而传入阿拉伯。

【答案】 A

2.(2016·广东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 )

A.蔡伦 C.毕昇 B.祖冲之 D.李时珍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蔡伦改进了我国的造纸术,A项不符合题意;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与活字印刷术无关,排除B项;李时珍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D项不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毕昇,故选C项。

【答案】 C

3.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指出:“西方后来所习见的‘印度数字’的背后,位值制早已在中国存在两千年了。”马克思称中国的这种位值制是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这种位值制是( )

【导学号:00910025】

6

A.二进位值制 C.八进位值制

B.五进位值制 D.十进位值制

【解析】 马克思称赞中国发明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 【答案】 D

4.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探究性学习,你认为他们应该查阅的资料是( )

A.《本草纲目》 C.《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D.《授时历》

【解析】 题干要求是“宋元时期”,A项是明朝,B项是明代,C项是北魏,D项是元代。

【答案】 D

5.北朝时期,总结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经验,并且为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农书是( )

【导学号:00910026】

A.《授时历》 C.《农书》

B.《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解析】 《授时历》是历法方面的著作,排除A项;《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贾思勰编写的,主要记录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的经验,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农书,B项符合题意;《农书》是元朝王祯编写的,《农政全书》是明朝徐光启编写的,排除C、D两项。

【答案】 B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00910027】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各时期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部分)(%)

朝代 理论类 实验类 技术类 北宋 4 12 84 南宋 9 10 81 明朝 16 3 81 清朝 30 1 69 ——李思孟《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古人很少思考那些与物质生产发展无关的抽象问题……李约瑟指出,中国古代数学最大的缺点是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中国明代的李之藻曾致力于西方数学与中国古算术的对比研究,他同样认为,中国古算术最为缺乏的就是西方那种完整的推理系统。此乃尊崇实用理性的传统使然……古代中国注重功利,重政轻技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只能孕育出诸如农学、天文学、医学、算学等以实用理性为特质的科学形态。

7

——夏国军《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宋与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哪些特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些特质的原因。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表格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可以得出两宋与明清时期的技术成果都占主导地位;明清时期的实验成果减少;明清时期科技理论成果比重上升。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国古代数学最大的缺点是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此乃尊崇实用理性的传统使然”,可以得出注重实用理性,缺少严格求证的意思;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古代中国注重功利,重政轻技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以及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的基本史实,可以得出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儒家思想中重政治、轻技艺观念的束缚;古代君主专制统治的阻碍等。

【答案】 (1)两宋与明清时期的技术成果都占主导地位;明清时期的实验成果减少;明清时期科技理论成果比重上升。

(2)特质:注重实用理性,缺少严格求证的意思。

原因: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儒家思想中重政治、轻技艺观念的束缚;古代君主专制统治的阻碍。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