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园林景观发展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浅谈中国园林景观发展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7e49746c77da26924c5b018

家。造园工匠中更是涌现了一大批技术、涵养极高的造园家。

在全国范围内,市民艺术渗透园林艺术,不同的市民文化、风俗习惯逐渐形成明显的地方风格。民间造园活动的广泛普及结合各地的人文风土,使得民间的私家园林呈现前所未有的百花争艳的局面。其中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造园活动最兴盛,园林的地方风格最突出。北京成为政治经济中心后人文荟萃,在引进江南园林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北方风格。岭南地区受江南、江北园林艺术影响,但由于特殊的气候物产,地处海疆,早得外域园林艺术的影响,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其他地区的园林受到三大地方园林风格的影响,又出现各种亚风格。不同的地方风格蕴涵于园林总体的艺术格调和审美意识之中,同时也集中反映了各地园林风格特点,标志着中国园林的完全成熟。

有文人出身的造园家总结的理论著作刊行于世标志着江南民间造园艺术成就达到高峰,但乾隆以后造园理论停滞不前,许多精湛的技艺始终停留在匠师的口传心授的原始水平上,未能得到系统的提高而升华为科学理论。

这一时期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观三大园林类型都已经完全具备文人园林的四个主要特点,即简远、疏朗、雅致、天然。文人园林经唐宋的繁荣发展,再度大盛于明末清初。园林创作完全写意化,文人画的盛极一时促成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

皇家园林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波折。康乾时期建设的规模和艺术造诣都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境地,总体规划和设计上有许多创新,全面

9

引进和学习江南园林,形成南北园林艺术的大融糅。随着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经过外国侵略军的焚毁后,皇室再没那样的气魄和财政来营建苑囿,宫廷造园艺术相应的一蹶不振跌落谷底。

农业文明下的中国古典园林史,封闭性和内向性是其最大的特征,它不同于农业文明下的欧洲园林,呈现出各个时代迥异不同的形式,风格此起彼伏,更迭演变,各种风格互相影响复合变异。它是在漫长历史中自我完善的过程,因而表现出稳定的、缓慢的、持续不断的历史演变风格,但当中国漫长的封建制社会走到尽头时,农业文明为背景的中国古典园林又将何去何从。

三、中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

“景观”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方典籍中,有风景、景致、景色等意思,“景”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它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是风景,观指的是人们在观察时产生的主观看法[2],所以“景观”一词一开始就不仅仅只包含自然存在的景物也同样包含了人们主观改造所产生的景物。按照景观设计的一般含义“从古至今人类为适应和改变其生存条件,而有意识的去进行的环境改造活动”[2]来说,只要是符合此条件范围内的环境改造活动都可以将其称为景观设计。所以世界园林发展史也被认为是景观设计发展史,那么同样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也可以被归类为早期景观设计的范畴。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景观设计包含的意义也在不断的变化,从原始文明和农业文明背景下生存需要所

10

产生的园林到风景园林的转变在工业文明来临之际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从农业文明时的风景园林走出来,成为适应工业文明以及后工业文明时代(信息文明)的特殊行业,其特殊性在于交叉学科的广泛运用,新的景观设计包罗了规划整个人居环境在内的一切环境[3],其综合性发展的倾向不言而喻。 (一) 近代景观设计在中国的发展

世界近代景观设计及其发展包括景观设计的思想变革和城市公园运动的兴起,以及逐步建立城市绿地系统观念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英国许多私家花园和皇家园林开始向公众开放,之后被许多西方国家所接受。到1858年随着美国纽约中央公园的建成,一些学者开始提出要建立一个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并提出将公园、河滨绿地、道路绿化等相互连接的建议,标志着景观设计理念已经从农业文明时期孤立的场地认识迈向大工业时代城市绿地系统的新高度。这个思想上划时代的转变对后来的景观设计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而在同一时期的中国,19世纪中期以后正遭受到来自西方列强的蚕食鲸吞,虽然闭关锁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当挟裹着工业文明气息的欧洲园林进入中国后,只是在外国人的租借地供外国人孤芳自赏。且华夷矛盾尖锐,外国人不许华人入园观光,虽有个别官僚富商效仿,但绝大多数中国人则嗤之以鼻。直到辛亥革命以后,这样的僵局才被打破。公园的建立是中国近代景观设计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志。在这期间,公园建设包括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各国列强在租借地内建立的公园,西方造园艺术开始被民众所认识。二是引进西方公共园林的理论

11

后中国自建的公园。辛亥革命后,北京等地的皇家苑囿也陆续向民众开放,截止到抗战爆发,中国的公园建数已有数百座。此外在近代公园出现的同时,一些地主资本家建设的私家景园中,多为仿西方或中西混合设计的形式,但成功之作甚少。 (二) 现代景观设计在新中国的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其产生的背景是由于大工业生产而导致的环境问题引起的,它以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为己任,对于景观环境的创造不但是一个人为的改造活动,同时是一种源于自然而又为了满足人们使用而进行的空间规划。现代的景观设计理念是根植于早期景观设计基础之上受现代社会文化的影响产生出的适应现代文明发展的产物,因此也是早期景观设计的继承和发展。当西方近代景观唱着工业文明的挽歌跨入现代文明的时候,中国园林景观则直接越过了工业文明而进入现代文明,中、西方园林景观才算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但由于中国园林缺少工业文明的熏陶,所以世界现代景观设计产生的内因在中华大地上推动力不足,因而直接影响到了中国现代景观设计根植于中国社会现状的发展。这直接反映在了新建设的园林中,某些地方出现了不顾中国文化特色和自然环境,盲目崇拜欧洲园林,跟在欧洲园林后面亦步亦趋的现象。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现代景观建设分为三个阶段: 一、 1949年至1976年的调整时期。

二、 1977年至1989年改革开放和政策的支持使得景观设计和建设

又重获新生。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