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三可选案例分析幸福是什么 doc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模块三可选案例分析幸福是什么 doc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79b2235f46527d3240ce0bd

模块三《幸福是什么》可选案例分析

1. 你是否赞同汪老师对学生的表现不直接给予反馈而是采用学生互评的做法?为什么?

答:我觉得汪老师的做法非常好。对于学生的表现不直接给予反馈,通过让学生互评来实现对学生表现的评价。这样做给学生留足了自由思考的空间,激活思维的火花;这样做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得“同学们都很踊跃地举手发言”主动地评价交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这样做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过,一直到最后老师都没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任何的评价,这一点我不赞同。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促进和帮助作用。所以,我认为,对于那些发言比较精彩的学生,还是应该及时给以正确的评价和鼓励,这样可以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2. 在小组活动后,学生互相评价时,汪老师是如何进行引导的?

答:在小组活动后,学生互相评价时,充分体现了教学活动中的传递策略中的提问策略,老师通过提问开展有效的互动。在小组活动后,学生互相评价时,汪老师是这样引导的:“大家说得真好,那么哪个小组说得最好呢?”当学生的评语很笼统的时候,他把这个大问题又分成一些小问题来引导学生,“哪个小组的立意最好?”“哪个小组的表达最好?”,通过把大问题化成小问题,慢慢细化并引导学生回答。学生的评价得到及时的引导,充分体现了教学活动中的传递策略中的提问策略的有效运用。学生的小组评价逐渐明确。汪老师引导同学们从语言的表达,故事的流畅性和全文感情色彩等各个方面让小组之间相互点评,引导孩子们渐渐地领悟到该怎样做小组汇报。这是汪老师本堂课的一个亮点也是汪老师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的体现。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时注重细节和循循善诱。 3. 你认为汪老师的课堂导入是否合适?

答:我认为汪老师以学生唱《幸福拍手歌》作为课堂导入比较合适,理由是: ①有利于提出问题,自然切入正题。学生唱《幸福拍手歌》后,即时抛出了一个比较贴切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同学们,我们感到幸福时可以有很多表达的方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看见大家一副茫然的表情,汪老师继续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我们能不能从故事中找到答案。”从这两个问题就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了。②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欢快的气氛里,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大家精神饱满的投入学习。通过听歌和对问题的初步思考,让学生认识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从而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

4. 你在教学中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有哪些?

答: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有:(1)谈话导入法。(2)复习引入法。(3)情景创设导入法。(4)问题引导法。(5) 课题质疑,导入新课。 (6) 故事激趣导入法。 (7) 图片导入法。(8)开门见山,直入课题。(9)猜谜激趣,导入新课。(10)背景介绍导入等。

5. 你认为汪老师的这节课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答:我认为汪老师的这节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主要是:

(1)在教学策略上较好运用了自主学习教学策略,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这一主线贯穿课堂始终。流程清晰,步步深入,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在备课方面下了功夫,做到了“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课中,既考虑了教材内容,又考虑了学生因素。另外,能够兼顾到学困生,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让学生相互评价,这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 (3)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问题设计层层深入,关注学生在发现过程中的思维策略,关注探究能力和内在动机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突破。

(4)注重了学生的学习反馈。在教学中,学生答题后,让学生互评;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后,抽小组代表进行汇报交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我认为汪老师的这节课在以下方面还可以改进:

(1)课前作一个关于“幸福的含义是什么”的调查活动,可以让学生结合学生自己感到幸福的事对前辈的看法加以对照与深化。

(2)整堂课中,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比较多,而学生朗读的时间以及指导朗读都比较少。如果能在朗读指导上多下点功夫,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就更好了。 (3)童话的主题是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职责,做对别人有益的事。这个主题很显然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很有意义。但事实上幸福的确有很多种含义,爱别人是幸福,被别人爱也是幸福,付出了是幸福,等待也是幸福。学生说不出概括的话,但他们说出自己的生活,我们应该去肯定它。这样的安排无疑很好地加深了学生对幸福内涵更宽泛的理解,但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是不行的。教师应顺势诱导学生以“我感到了幸福!”为结尾,联系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回想他们曾做过的事进行说话,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幸福,理解幸福,并激励他们要学会创造幸福,珍惜幸福,做一个有幸福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