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应用习题解第1-7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光纤应用习题解第1-7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6a10d563968011ca30091f1

单一平面之内。偏斜光线轨迹一般是一系列空间螺旋折线,可为左旋,亦可为右旋,但它们和光纤的中心轴是等距的,并被限制在r0#rica的圆筒内传输,即光线轨迹折线

范围是在纤芯—包层边界这一圆柱面(ric=a)与一个半径小于光纤半径的圆柱面(ric=r0)之间,并在光纤端面的投影形成一个多边形,

2.推导子午光线在光纤中传输的总光路长度S子及反射次数R子。

3.多模光纤中多模色散产生的机理是什么?怎样能够降低多模色散?

A:多模光纤中的各模式在同一频率下有不同的群速度,因而形成多模色散。适当地选择光纤折射旅的分布形式,使g取最佳值,可以使所有模式的群速度几乎相等,从而大大减小多模色散。

4.推导偏斜光线在光纤中传输的总光路长度S斜及反射次数R斜,并和子午光线相比较。 5.推导弯曲光线在光纤中传输的总光路长度S弯及反射次数R弯,并和子午光线相比较。 6.光纤弯曲对光纤的传光性能有什么影响?

①光纤弯曲时其端面上各点的孔径角不同,其规律是沿光纤弯曲方向由大变小。②光纤弯曲时,由于全反射条件不满足,其透光量会下降。③带来弯曲损耗。

7.光纤端面与其中心轴不垂直对光纤的传光性能有什么影响? 光纤端面与其中心轴不垂直时,将引起光束发生偏折,若光线入射方向和倾斜端面的法线方向在光纤中心轴的同侧,光纤入射端面倾斜后,要接收入射角为?的光线,其值要大于正常端面的孔径角。反之,若光线入射方向和倾斜端面的法线方向分别在光纤中心轴的两侧,则其接收光的范围就增大了?角。 光纤出射端面的倾斜也会引起出射光线的角度发生变化。对于正常的非倾斜出射端面,其出射光线具有光纤轴对称性,而出射端面的倾斜则导致了这种对称性的破坏。

8.推导倾斜光纤数值孔径的表达式。

9.描述圆锥型光纤的传光性能及其可能用途。

A:为使圆锥形光纤聚光,光纤存在一个最小长度l0,l0与圆锥形光纤两端的直径、纤芯及包层折射率有关。在一般情况下,l0还与光线的入射角有关。另外,圆锥形光纤

¢大。因此圆锥型光纤可改变孔径角,两端孔径角不一样,大端孔径角?0小,小端孔径f0可用于耦合。

10.渐变光纤中光线的种类有哪些,与均匀光纤相比有什么特点?

A:在渐变光纤中亦存在子午光线和偏斜光线两类光线。但偏斜光线不会出现折线轨迹,而是一系列空间歪斜状轨迹。从光纤端面观察,是类椭圆轨迹(空间歪斜光线)。在特殊情况下,从光纤端面观察,可出现圆形轨迹,即螺旋光线。

11.证明折射率分布形式为:n(r)=n(0)sech(xr)的光纤对子午光线具有自聚焦特性(从一点光源发出的所有光线,通过光纤后都会聚为一光点,即所有光线有相同的光程。这

个条件表示为

。 òn(r)ds=const)

s A:见廖延彪《光纤光学》P143。

n2(0)12.证明折射率分布形式为:n(r)=的光纤对螺旋光纤具有自聚焦特性(也从21+(Ar)2等光程原理出发)。从理论上分析理想的聚焦光纤存在吗? A:见廖延彪《光纤光学》P143。

第四章 光纤的波动理论分析

4.1 证明:HE模偏振旋转方向与光波的行进方向一致(符合右手定则),EH模偏振旋转方向则与光波的行进方向相反。

4.2 证明:在对称的圆柱型光波导(如光纤)中,基模都不会截止。

0HE11模截止时,其本征值U11?0,这相当于Vc?0。由

?c?2?a22?a2n1?n2?n12?可知,Vc?0要求?c??,或者a?0,或者??0,这些VcVc都是实际中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因此,在任何对称的波导中,基模HE11都不会截止。 4.3 试采用平方律光纤解析法,根据(4.60)式分析LP00模(即4.2.6中的LP01模)的本征解,解释参数W0对应于LP00模的物理意义。

对于LP00,当n=0时,有Lm,由(4.60)式(考虑到m=0)得到本征解式为 0?1?Ez??A??H???B??e?z?00???r?????W0?2

上式表明:基模LP00模场的分布为一高斯函数!同时,也给出了参数W0的物理意义,即W0是基模场LP00的振幅衰减到最大值的1e时场分布的半宽度,通常称之为基模的模场半径(MFR)。需注意:W0仅对基模才有意义,对于高阶模不能表示其模场半宽。此外,W0也可按光强分布来定义,即光强衰减到最大值的1e时光强分布的半宽度。 4.4 画出线偏振模LP4,5模式的模斑图(光斑图)。 4.5 简述

2

第五章 单模光纤的性质及分析

5.1 单模光纤有哪些特点,决定了它可以在哪些方面得到应用?

A:纤径、折射率差均很小;色散很小,因而具有较大的传输带宽,适合高速率、长距离的通信;双折射,基模的相位对于各种外界微扰极其敏感,可用于制造高灵敏度的光纤传感器;非线性效应引起的受激喇曼散射及受激布里渊散射,对制作各种激光放大器以及光纤测量方面有重要应用。

5.2 简述等效光纤的物理含义,画出渐变型光纤的等效阶跃型光纤近似示意图。 5.3 证明单模光纤中光线与轴的夹角小于衍射角。

2V=ak0n12-n2=a2psinam2.4052p令f(am)=sinam-am2.4052pcosam-1 df(am)=2.405蓿2psinam 2.405llp,(0

2.405)2p2p2.40522.405可知当am=am0时,fmin(am0)=1-()-arccos()>02.4052p2p2pl\\am

令上式为0,则am0=arccos(令V=

?lc2pan12D=2.405lc

2pan12D=1.96um2.4055.5 分析U,W的物理意义,并分别从波动光学和几何光学两个方面解释模截止的物理意义。 A:U、W是模场的归一化横向传播常数,U值反映了导模在纤芯区中驻波场的横

(0,)向振荡频率;W值则反映了导模在包层区中消逝场的衰减速度W违,W越大

衰减越快。

几何光学:模式截止的情况,与以临界角入射到纤芯与包层界面的光线相对应。 波动光学:当导模的传播常数等于外包层中平面波的传播常数,即当W?0时,模场在包层中不衰减,导模转化为辐射模,发生导模截止。

5.6 分别画出零光频(l),无限大光频(l?0)以及中频时光纤截面内光强分布图。

5.7 为什么研究基模LP01模的分布可采用高斯近似法?多模光纤能不能用高斯近似法? A:单模光纤中LP01模的场分布对光纤折射率分布不敏感,即无论纤芯中折射率如何分布,其场沿r的分布都接近与Bessel函数,而Bessel函数又与高斯分布相差不大,因此可用高斯近似法。

多模光纤的场分布对折射率分布很敏感,不能用。

5.8 分析纤芯半径a和模斑半径s0区别,定义这两个分量有什么意义?

A:a是光纤的实际纤芯半径;而s0是用高斯近似法等效基模模场分布的模场半径,当r=s0时,模场下降为r=0处的1/e。用s0和a比较可以看出纤芯中光能的集中情况,当s0最小时,光能最集中。

5.9 分析LP01模在光纤横截面的功率分布与什么因素有关。

A:l越小,纤芯中的功率分布越集中。即短波长时,能量较多约束在纤芯里,长

波长时,较多地泄漏到包层。

5.10 分别描述等效平方律折射率光纤法和等效阶跃折射率光纤法的等效参量,试探函数和判据。

5.11 已知光纤的折射率分布为三角型:n(r)=n1-(n1-n2)2222r,求其等效平方折射率a光纤的模斑半径s0和传播常数?的值。

5.12 根据光纤中产生双折射的原因,分析如何得到高双折射光纤和低双折射光纤。

5.13已知熔石英光纤E=7.0×1010Pa, n=0.17, p11=0.121, p12=0.270, 若此光纤用于l=0.6328的激光,求应力差为Ds=5 10Pa时,两个偏振模的相位差。

42ppn3Dn=?(1n)(p12-p11)Ds=1.91rad/m ds=llE

第七章 光纤技术及其应用

1.比较光纤通信和光纤传感对光纤分别有什么要求。

在光纤通信技术领域,要求光纤损耗低,色散小,有较大的传输带宽,不受外场影响。而在光纤传感技术领域,则主要考虑光纤的结构与性能是否满足感测外场,并且,根据实际需要,往往要对光纤进行敏化与封装处理,使其满足复杂场合的感测需求。

2.光纤通信与传统的通信方式相比有哪些优缺点?

3.简述光纤通信中几种复用技术的原理。

4.分析光纤传感器实用化的主要困难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A:提高抗干扰能力,提高长期稳定性,简化器件结构,提高工艺水平,降低成本,等等。

5.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如果是线性的,其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优点? A: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6.分析强度型和干涉型传感器各自的优缺点。

强度型:优点是容易实现且成本较低;不足之处在于为了得到好的精度和稳定性,必须提供一些可靠的强度参照形式来避免由于光源强度的变化、光纤和连接器损耗变化、以及探测器灵敏度变化而产生的偏差。

干涉型:优点是灵敏度高,且可以测量外场的动态变化,对象广泛;缺点是系统较复杂,成本较高。

7.微结构光纤实用化面临哪些困难,设想一下其可能的解决途径。 价格昂贵,工艺复杂,和普通光纤耦合困难

8.已知光纤长L=1000m,工作波长1mm,光纤绕成直径为d=10cm的光纤圈,为了检测出w=0.01/h的转速,计算Sagnac光纤干涉仪的相位差Df及相对灵敏度Dff。

DL8pAN=wllcpd2L将A=,N=代入上式得:4pd2pdL Df= w 10-7radlc2pLf==6 109radlDfdw\\= 10-17fcDf=2p

9.设计一种强度型光纤应力传感器(画出结构示意图,并说明传感原理)。 10.设计一种干涉型光纤温度传感器(画出结构示意图,并说明传感原理)。 11.利用微结构光纤设计一种传感器(画出结构示意图,并说明传感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