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61a9e51a1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91

1.了解一些新词语或原有词语的新含义。 2.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一个事物。 3.积累古诗。

重点

1.了解新词或旧语新义。

2.朗诵并默写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难点

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一个事物。

一、了解词语意思

1.出示如下词语:桌面、窗口、潜水、文件夹、云技术、多媒体、克隆、互联网。 2.学生交流词语的意思,教师相机运用课件展示。 (展示中,既要有词语的原意,又要有词语新的意思。) 3.课件展示学生未讲到的词语。

4.播放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 二、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一个事物 1.自读课本中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 2.说一说这些句子的特点。

(把不熟悉的事物用熟悉的事物作比较,别人就会很容易地了解到不熟悉的事物。) 3.课件出示每句比较的事物: (1)恐龙、狗。

(2)1纳米的小球放在乒乓球上。 乒乓球放在地球上。

(3)“碳纳米管”、钢铁。 4.课件出示:

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以此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时,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获得比较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能更好地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说明的效果。

5.拓展例句:

(1)太平洋的面积差不多等于其它三个大洋的总和,比最小的北冰洋大十四倍。

(2)或许对于人类来说,地球是庞然大物,而对于茫茫的宇宙来说,地球只是一粒沙,是微乎其微的。

6.学生仿写,介绍一个事物。

7.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仿写的句子,全班交流。 三、日积月累 1.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杜甫吗?(知道)那你们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甫吗? 2.读古诗,理解诗意。

(1)自由读诗句。读完后同桌合作识字。

(2)反馈识字情况,了解生字意思,再读古诗。 (3)感悟诗句。 A.从题目感悟。

江畔独步寻花有什么含义? B.细读古诗,理解诗意。

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作者寻花的心情?(重点理解“懒”“困”“倚微风”的含义)

杜甫独自来到黄师塔前江水的东岸,有点困倦地沐浴着和煦的春风。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我该爱那深红色的花还是浅红色的花?

(4)指导背诵。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这个语文园地结合本单元学习内容,安排得恰如其分。“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总结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指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实践运用;“词句段运用”中的词语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指导学生学习、了解新生事物,体现了语文的综合实践性;运用作比较的方法介绍一个事物,我给予了详细地讲解并拓展实例,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这种方法;“日积月累”中选录的是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在课堂中我先引导学生自由学习诗歌大意,再通过把握重点词语体会诗人的情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快乐读书吧

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内容有趣,语言也非常生动,是学生了解更多科学知识的一条途径。从导读这本书出发,再指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科普读物,如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李四光的《看看我们的地球》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贾兰坡的《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等,激发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增长学生的见识。

尽管有趣的语言、生动的内容能吸引学生阅读兴趣,但如果缺少阅读方法的指导,就会降低阅读的效果。因此,在这次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1.运用视频播放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通过阅读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科普读物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十万个为什么》是 一本有趣的科普读物。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推动学生阅读更多的科普书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有趣、生动的语言文字,了解科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科普名著的方法,领悟科学知识。

教师:课件。

学生:了解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

1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科学知识。让老师考考你们。 (1)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2)鸟儿是由恐龙演变成的吗? (3)纳米技术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2.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同学们掌握了好多科普知识。那么老师再考考你们。 (1)为什么炉子里的柴会毕剥作响?

(2)为什么烟会走出烟筒,而不向屋里冒? (3)水为什么能灭火? ……

4.同学们,如果你想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来读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吧。

二、指导读书方法

1.老师也喜欢读书,看看老师带来的书是什么呢?(教师出示《十万个为什么》),看到这本书,你们会先看到什么呢?

(学生:先看到这本书的封面)

2.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我们会了解到什么呢?

3.师相机介绍:中文题目、英文题目、作者、译者、插图、出版社。 4.看完了封面,我们翻开书又可以看到什么呢?

(学生:看到序言或者是前言,再往后翻就会看到目录,里面有好多文章的题目。) 5.说得真好,目录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通过看目录,我们就可以把书读薄。大家一起来看看我这本书的目录都有什么?

6.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十万个为什么》部分目录。

7.看完目录,同学们一定会有自己想读的文章,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读书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读书的方法。

8.教师出示课件,展示课题《十万个为什么》三步阅读法。 ●略读法。

A.我们拿到一篇文章时往往先粗略地读,大体了解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我们把这种阅读方法就叫“略读法”。你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

B.学生交流预设:

略读往往是不出声的读,读的速度快,内容多,但对内容了解不深。 阅读时如果只需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一般翻阅报刊、读各类故事、浏览新书时,为迅速了解作品大意,获取自己需要的材料和信息等,一般使用这种阅读方法,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精读法。

A.如果一篇文章在你略读一遍后,觉得它写得很美,特别吸引你,那你就可以细细地读,我们把这种阅读方法叫做“精读法”,也叫“细读法”。这种阅读方法有什么特点呢?

B.学生交流预设:

“精读”一般都是仔细慢慢地读,对文章内容理解得比较深,比较透。 因为阅读的速度慢,读的内容少,往往对内容有较深的思考。 如果你想对文章有深层次的了解,一般就采用这种方法。 ●赏读法。

A.读到妙词佳句、优美片段后怎么办呢?我们就要欣赏着读,也就是“赏读法”。这种方法有什么特点呢?

B.学生交流预设:

赏读记得牢固,可以终生受用。

像一些优美的散文,短小的诗歌或名言警句等很适合用这种阅读方法。 三、拓展阅读

1.课件展示科普读物,让学生猜猜这些书的大致内容。

2.请读过这些书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些书的主要内容。 四、共享收获

1.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2.创办一期科普作品推荐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