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公共政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5f10ba9f90f76c661371a7b

对政策作出评估。③评估总结阶段的任务:处理评估结果,撰写评估报告。

2、政策评估标准的含义:是依据政策目标设立的可供比较的指标或准则。有价值标准和实事标准。

3、何谓政策的事实评估:是一般由数量、比率、统计结果来建立的评估,是以某一特定事物或既成事实为标准评估。它反映事物共性与个性或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

4、何谓政策的价值评估:建立在伦理、道德、文化、礼仪、政治、社会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的评估,旨在确定一项公共政策在价值上所造成的影响。

5、政策评估价值标准和事实标准之间的关系如何?——政策评估既是价值判断的过程,也是事实判断的过程,因此既要有价值标准,也要有事实标准;价值判断必须与事实判断为基础;事实标准和价值标准设立的原则不同。 6、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主要有哪些?①政策效率。②政策效能。③政策效益。④回应的充分性。⑤执行力。 7、政策效率即政策的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政策效能即某一项政策达到预期结果或影响的程度,也就是政策成本与效能之间的比例。政策效益:即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政策回应的充分性:即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政策执行力:即政策执行机构实际具有的整体执行政策能力与他投入某一项政策的执行过程的能力之间的比例关系。

8、在评估政策效益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①要有一个明确而具体的目标。②要注意分析绩效的充分性。③注意分析绩效的整体效应。④要注意公共政策的全部效益。

9、价值标准大致包含哪些方面?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社会健康发展。③社会公正。

10、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是什么?①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②政策影响的广泛性。③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重叠。④政策主体有关方面人员的抵制。⑤评估者主观动机上的错误。⑥政策信息系统不完备。⑦政策所需经费获取不已。⑧决策目标的意识形态性。

11、何谓政策资源的混合?指的是投入不同政策的资源彼此纠结在一起,分不清某项资源的支出到底是属于对那一项政策的投入,或每一项政策的总投入是多少。

12、何谓政策的重叠?指的是针对相同或相似的政策问题和政策目标群体,不同的机构或部门分别制订执行各自政策,于是各种不同的政策的效果混杂在一起,很难将某项政策的实际效果从总体变化中分出来。336

13、政策主体有关人员的抵制的原因主要有哪些?①倾向于尽量不做评估。②对政策过程的独占心理驱使他们反对他人介入,以免影响这个过程按照既定计划和规范进行。③人们潜意识里对自己及自己选择的行为方案有所偏好,而不愿意接受他人批评,组织总是习惯于一如既往的运行不喜欢变革,而评估往往意味着或伴随着批评和变革。 第三节 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

1、评估方法的分类:①经验分析方法和演绎推理方法。②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③传统的分析方法和现代科学方法。常见的有:①过程对比法。②价值分析法。

2、过程对比法的含义:是评估者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对不同阶段的政策效果进行对比检测的一种方法。特点有:①动态性和全面性。②是一种分析思路的对比分析。

3、过程对比法主要包含哪些方法?①始-终对比分析。②始——中对比分析。③有与无对比分析

4、始——终对比分析的定义:政策评估者为了考察某一项政策的效果,对政策执行前和执行后的各种情况对比,以此来确定某一项政策效果的方法。构成是:①“前-后”对比法;②“投射-逝世后”对比法;③“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分析法。 5、前-后对比法的含义:就是将政策对象在政策实施前可以衡量出的状态与他接受政策作用后可以衡量出的状态之间进行对比,从中测出政策效果,进而据此对政策的价值做出判断。优点:政策前后变化一目了然。缺点:无法将评估政策的“纯效果”与该项政策以外的因素产生的效果分离开来。

6、投射-实施后对比法的含义:是将政策执行前的趋向县投射到政策执行后的某一点上,并将所得到的投影与政策执行后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以确定政策的效果图。优点:结果更加精确。缺点:政策执行前以外环境的数据资料难以收集。

7、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法的含义:是社会实验法在政策评估的具体运用。

8、始-中对比分析的含义:指的是在政策执行中的某一点上将政策执行的情况与执行前的情况进行比较、评估的一种方法。注意事项-特别注意政策效率周期规律的影响。

9、政策正效力运动过程一般分为哪些阶段?①政策效力低效期;②政策效力增效期-高效期,③政策效力递减期。

10、有-无政策对比分析的含义:是在政策执行前和执行后这两个时间点上,分别就采取某一政策和无政策两种情况进行前后对比,然后再对两次比较结构进行比较,以确定被评估的那项政策的效果。优点:能够比较有效的将被评估政策的“纯效果”从政策执行后产生的总效果中分离出来。

11、价值分析的含义:对政策方案进行功能-成本的比较研究,力图以最低的政策成本,获取政策方案最大功能。以及内涵:①目的是以最低成本获取最大功能;②核心是功能分析,③是一种有组织的活动。 12、价值分析的基本步骤①选择对象;②功能分析;③改进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第四节 公共政策的监控

1、政策监控的含义:是指为了保证政策系统的顺利进行,提高政策制定和执行质量,促进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政策绩效的提高,必须对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加以监督和控制。

司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是一种消极的形式。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是纵向监控。

2、政策监控的内涵:①政策监控主体: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大众传媒、利益集团及政党和公民。②政策监控客体:是政策系统及其运行过程,包括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及承担各项功能活动的个人、团体和组织。③政策监控目的。 3、政策监控机制是指在政策监控实践中,政策监控的各个子系统,特别是政策监控主体的构成及其互动方式和规则,形成的一个总体。 4、政策监控的主要功能①保证政策制定合法化、科学化和民主化。②保证政策内容尽可能广泛地综合各种利益要求,使之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③保证政策贯彻落实,尽可能地避免政策过程中发生对政策误解、曲解、滥用、消极抵制甚至反抗。④及时准确、真实地发现政策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以便及时地实现政策的调整、完善或者终结。

5、公共政策监督是指政策监控主体以一定的制度、法规为依据,对政策系统的运行包括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与终结等活动,进行监视和督促的行为。

6、我国目前政策监督系统的构成: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和各民主党派。②各级行政机关的主管部门或综合管理部门。③纪检监察部门。④审计、统计部门。⑤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等。

7、政策监督的三个步骤①建立必要的制度、法规,明确监督职责。②监督政策系统的运行情况。③对违背、残缺现行政策的行为手段予以惩处,纠正政策偏差。 8、公共政策控制的含义:是指政策监控者为了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合法性和政策的有效执行,达成特定的政策目标,对政策过程尤其是政策执行过程的偏差的发现与纠正的行为。 9、政策控制的程序: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

10、政策控制的分类:①预先控制;②同步控制;③反馈控制。或者①目标控制;②界限控制;③效力控制;④效应控制。及其各自的定义

政策目标是公共政策的方向和实质所在。

政策控制的方法:①矩阵控制法;②例外导向控制法。

第九章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变动

1、政策均衡指的是所有政策要素、政策关系维持一定的最好情况的状态,政策供给适应政策需求,人们对既定的政策安排和政策结构处于一种满族或满意状态,因而无意也无力改变现行政策。

2、政策均衡的特征:①政策均衡意味着社会力量对比的势均力敌;②政策均衡意味着政策具有高度的合法性;③政策均衡意味着政策体系内外的协调均衡;④政策均衡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

3、政策持续泛指一个处于均衡状态的现行政策有原来的执行机构按照既定的方式沿着既定的方向继续得以实行。 4、政策持续的具体原因:①公共政策所指向的问题仍未解决;②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均衡;③目标具有长期性;④执政者的长期稳定。

5、政策持续的积极效果:①政策的持续有助于将决策者的思想贯彻到底,从而取得实效。②政策的持续有助于保持社会和政治的稳定。③政策的持续可以有效地降低政府的成本。

6、政策持续的消极结果-政策僵化指的是一项长期存在、没有及时予以终结的政策,在发展变化了的环境下,继续

得以执行,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成为解决问题的阻力和障碍。 7、政策变动的两种类型:①断裂型。②渐进调整型。

8、断裂型政策变动的含义:意味着原政策的中断或终止,它可能被废除,也可能通过创新,使原政策的部分或全部终结。

9、政策调整的含义:是指对实施过程中的政策作出某些必要的补充或删减,修订或修改,调整或更新,使其更加完善和科学。

10、政策调整的基本内容:①主题调整。②客体调整。③目标调整。④方案调整。⑤关系调整。 11、政策调整中的突出因素主要有:①决策者的价值去向。②政策环境。③政策资源。 12、政策调整的本质特征:是渐进性的。

13、绝大多数政策变动遵循渐进调整路线的原因:①利益钢性的限制。②现行政策的制约。③公共意志的趋中。④变革成本的约束。⑤人类理性的局限。⑥社会稳定的需要。 第二节 政策终结

1、政策终结的含义: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2、政策终结对象的分类:①功能。②组织。③政策。④计划。 在政策终结的所有对象中,以功能的终结最难。 3、政策终结的主要方式:①政策替代(指的是用新政策代替旧政策,但所面对的政策问题、所满足的各种需求基本不变);②政策合并(指的是旧政策虽然被终止了,但政策要实现的功能并没有取消,而是将其合并到期他的政策中去。③政策分解(指的是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自行成一项新政策。);④政策缩减(指的是采用渐进的方式对政策进行终结,以缓冲终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逐步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减少损失)。

4、政策终结的作用:节省资源;提高绩效;避免僵化;促进优化(政策人员的优化和政策组织的优化“是公共政策优化的核心内容”。

5、政策终结与否取决于各种社会力量较量的结果?其中推动政策终结得力量:①反对政策者;②明知领导者;③锐意改革者;④政策评估者。阻碍政策终结者:①政策制定者。②政策执行者。③政策受益者。

6、克服阻力、顺利完成终结的策略主要有哪些?——①重视说服工作,消除抵触情绪;②注意因势利导,营造有利气氛;③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支持力量;④废旧立新并举,缓和终结压力;④试探试点先行,避免矛盾激化;⑤终结必要部分,减少终结代价。 第三节 政策周期

1、政策周期的含义——政策过程所经历的一个循环。

2、政策周期的类型:①阶段性政策周期(有美国琼斯首先提出)。②功能性政策周期。③反复性政策周期。

3、阶段性政策周期的内涵——就政策过程而言,政策包含一个由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终结几个阶段构成的周期;新的政策是原有政策的延续。 4、功能性政策周期——就政策的执行阶段而言,任何政策都有其功能性的生命周期:第一阶段,整体发挥积极作用;第二阶段,主流发挥积极作用,支流发挥消极作用;第三阶段,主流产生消极作用,支流发挥积极作用;第四阶段,整体发挥消极作用。

5、反复性政策周期——就政策循环而言,指的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同样或相似的政策过程有规律地反复出现。 6、影响政策周期长短的因素主要有哪些?——①目标、②环境、③难易、④政策质量。

7、政策周期研究的意义。①政策周期研究是完善政策科学理论体系的需要。②政策研究是促进公共决策科学化的需要。③政策周期是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的需要。④政策周期研究是保障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需要。

第十章

第一节 公共政策研究组织

1、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特征:①以改进政策制定为目标(首要特征)。②是智囊型群体。③实行科学分类和课题研究相结合的管理体制。④坚持研究、教学、开发三位一体,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并

重。⑤坚持实事求是。⑥尽可能的与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2、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最终目标:是改进政策制定、实现公共决策地科学化和民主化

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宗旨是:①帮助决策者发现问题、确定目标。②为决策者拟制、评估被选政策方案。③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检测和反馈。④构建分析模型和相关理论,发现公共决策过程中诸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或相关性。

3、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类型:①官方的政策研究组织[美国:白宫办公厅、总统顾问及委员会。德国:联邦总理府、联邦情报局和联邦新闻局。中国:政策研究室]特点:是不仅提供咨询意见,还拥有部分决策权利。②半官方的政策研究组织[布鲁吉斯学会:美国民主党的影子内阁。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美国共和党的政策研究机构].③民间的政策研究组织[兰德公司].

4、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最重要职能是为决策者或掌权者服务。一方面是直接填补掌权者的职责与实际能力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是间接起到政府职能作用,为政府机构的有效运行服务。

具体作用是:①作为咨询性参谋机构,向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②作为知识的积累和创造者,提供新的思想和观念。③作为评估性机构,提供有关政策结果的信息。④作为人才成长、储备机构,源源不断地向政府输送高质量的官员和专家。⑤作为宣传性机构,通过制造舆论的方式来传播其思想和观点。

政策研究组织在工作研究中表现出的特点:①立足现实,着眼未来。②价值取向上的科学祈求。③研究成果的文本化。④研究方法上的多元化。⑤跨科学研究。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分析和预测

1、政策分析的含义:是指政策分析人员和决策者把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政策的选择和实施问题的解决,是公共政策领域内创造和应用知识的复杂的社会过程。范围:①政策内容。②政策问题的形成。③政策规划及政策的合法化。④政策的执行与结果等。目的在于寻找解决公共问题的适当方案。

2、政策分析总体意义——认定政策问题、拟订政策方案、建立评估标准、权衡政策方案、设计执行计划、评估政策执行,以避免失误。

职业政策分析的根本特点:身份上地独立性和价值取向上的科学诉求。

3、政策分析意义的具体表现:①通过整合和科技性的分析,发现问题的要害和症结所在。②减少决策失误。③改善公共部门在决策上的低效状况。④增强决策的预期性和取向性。

4、政策分析的要素①问题。②目标。③方案。④模型。⑤评估标准。⑥实施效果。⑦环境。⑧信息。 确定政策目标是政策分析过程的中心任务。政策效益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5、政策分析的原则①民主化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协调原则。④多样性原则。⑤分合原则。⑥预测性原则。 6、关于公共政策分析过程的模式(1)麦考尔-韦伯分析模式(认为政策分析常见的形式是规范性分析和描述性分析);(2)沃尔夫分析模式[从政策过程和步骤的角度讨论基本模式](3)邓恩分析模式[从政策信息的转化过程去分析,认为政策分析是解决:事实、价值、规范] 7、在政策分析中应该处理好哪些关系?①应然和实然的关系。②宏观和微观的关系。③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关系。④现实与未来的关系。

8、何谓系统分析?是一种根据公共政策客观具有的系统特征,着眼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结构以及系统与环境等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求得优化的整体目标的现代政策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有何特点?①是一个整体系统。②整体效应不断有序变化。③引入现代应用数学。

9、系统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①政策分析的环境分析。②政策分析的结构分析。③政策分析的目标分。

10、系统分析有何作用?①帮助政策分析人员从整体性的角度理解政策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政策系统加以比较。②鼓励政策分析人员同时对政策系统的各子系统进行研究,促使政策分析人员主义政策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层次特点。③强调并突出政策分析人员对未知事物和状态的探索,是人们能够在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预测未来,不断开拓新的领域。④引导政策分析人员在政策分析过程中善于转换视角,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看待政策分析中的问题。⑤促使政策分析人员在考虑政策目标和解决问题所需的要求和条件时,也同时注意考虑协调、控制和贯彻执行等问题,并注意进行从目的到手段的全面调查。

11、何谓定性分析方法?是指人们依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综合运用逻辑思维,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性质的分析、判断,进行政策分析和决策的一种技术方法。它有何优点:①定性分析弥补了定量分析方法存在的不足。②定性方法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