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gene Nida 和 Newmark 翻译理论对比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Eugene Nida 和 Newmark 翻译理论对比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5e6c626de80d4d8d15a4fdf

传统翻译研究有很大区别。奈达认为,“最可靠的方法是语言学的方法,因为它可以描述分析不同语言的相应信息间的关系”。(Ni-da,1964:8)。纽马克坚持认为翻译理论“源于比较语言学,在语言学的范畴内,主要涉及语义学。所有语义学的问题都与翻译理论有关”。(Newm ark,1981:5)

五、翻译与意义奈达认为“源文信息不仅可以被确定,而且是可译的,从而 使接受者产生于源文接受者同样的接收效果。”(Gen-tzler,2004:53)奈达在 《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指出:所谓最切近的自然对等,是指意义和语体而言。严格来说,两篇 言语材料在意义上是不能真正对等的。用卡特福特的观点来说,原文有原文的意义,译文有译文的 意义,但它们却有相同的功能,可以实现功能对等。在这个问题上,纽马克认为在翻译的过程中意 义的走失是不可避免的。纽马克总结了四个方面:(1)、如果源文本内容涉及到本国特有的自然 环境、社会制度、文化习俗,目标文本在意思上就必然有所走失;(2)、每一种语言都自有语言 、语法、词

25

汇的基本系统和运用方式,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事物与思想概念怎么分门别类,各种语言 也不一样;(3)、怎样运用语言,译者和原作者各有自己的方式;(4)、译者和原作者具有不 同的意义理论和价值观念。(谭载喜,2004:239)

六、翻译与文本类型纽马克教授认为, 研究翻译不能不研究文本类型,应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纽马克根据布勒语言功能的划分,把文本分为三大类型: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Newmark,1981:21-22)在表达功能型的文本中应主要采用“语义翻译”,后两种功能型的 文本应主要采取“交际翻译”。奈达在指导《圣经》翻译实践中提出了“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 ”,但他真正主张的是后者,并且认为动态对等适用于所有的文本类型。相对于奈达的这一观点, 纽马克提出的根据文本类型采取翻译方法的主张可谓是一大进步,纽马克的文本范畴理论为翻译标 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点。

七、关于翻译与读者奈达的动态对等原

26

则是以读者为中心的,他把翻译 的重点放在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上,而不在于形式是否对应。但在1986年他所出版的《从一 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中,奈达指出,形式也是有意义的,不可轻易牺牲形式,牺牲了形式也就牺 牲了意义。不同的读者理解力不同,兴趣也各异。为此,奈达把译文读者分为四类:儿童读者、初等文化水平读者、普通成人读者和专家。(Nida,1964)奈达认为对同一原文应准备几个不同的译文以适应不同层次的读者需要。在交际 翻译中,纽马克也对译文读者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他认为交际翻译重在译文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 ,因此译文应简洁、明了、流畅、地道,符合译语的规范。纽马克根据读者的知识水平和兴趣,把读者分为三类:专家、普通教育者和文盲。二者有很大相似。但在另一方面,纽马克也批评奈达以 读者为中心的原则,认为其运用范围是极其有限的。另外,纽马克也坚决反对那种认为所有的翻译都仅是交际,读者付出的努力越少越好的观点。(New-mark,1981:51)读者也应有所付出,如查查字典和翻翻百科全书等。

27

根茨勒也指责奈达“ 不相信读者自己读懂译文,因此他假定了一个全能的读者,一个理想的传教士活译者来代替读者工 作”。(Gentzler,2004)纽马克认为在交际翻译中译者应该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理 解力、潜力及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在简化信息时应适度。

八、翻译与译者在谈到翻译是一门艺术时 ,纽马克提出了应具备的三个条件:(1)在本国语方面,要能掌握丰富的词汇和各种各样的句型,能写优雅、活泼、简练的文章;(2)精通外语,能分辨常见的说法和原著立意创新之处;(3)能顺利地把从原著得到的意义用本国语表达出来。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