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gene Nida 和 Newmark 翻译理论对比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Eugene Nida 和 Newmark 翻译理论对比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5e6c626de80d4d8d15a4fdf

文本论(text-oriented)。二是奈达强调读者反应和贴切、自然;纽马克则强调忠实,既忠实于读者,又忠实于原文和原文作者。三是奈达把形式和意义看作是翻译中两个对立的部分,因此,他反对形式对等,主张功能对等;纽马克则把形式和意义看作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认为两者同等重要。四是奈达虽然提出了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两种观点,但他真正主张的是功能对等翻译,而且适用于所有文本类型;纽马克则把文本分为不同类型,并依此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如语义翻译、交际翻译等。五是奈达注重读者反应,主张用接受语的表达习惯来代替原文中外国文化的表达方式,也就是说,他主张归化翻译 ;纽马克则坚持翻译要忠实于原文文本,保留异域风味,认为这样做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六是尽管二者都考虑了读者因素,但纽马克只是在交际翻译中强调读者反应,而奈达则把读者反应对等作为评价翻译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3.2 共同点

一是传统的翻译方法多为直译或意译,

9

奈达和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却足从新的视角提出了新的翻译方法,这对翻译理论和方法来说无疑是一大贡献。二是奈达与纽马克都注重译文接受者,并对读者进行了分类。奈达根据读者的阅读能力和兴趣把读者分为四类:儿童读者、初等文化水平读者、普通成人读者和专家;纽马克根据读者的知识水平和兴趣把读者分为三种类型:专家、普通受教育者和文盲。三是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来源于对《圣经》的翻译。而按照纽马克的文本分类《圣经》属于呼唤性文本,适宜于采用交际翻译的方法。因此,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基本相同,二者都考虑了读者因素,都强调译文的可读性、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

参考文献:

[1]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 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 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

10

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4: Ma Huijuan.A Study on Nida’s Translation Theor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奈达和纽马克翻译理论对比初探 尤金· 奈达(Eugene A·Nida)和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是西方译界颇具影响的两位翻译理论家,也是在被介绍到中国的西方翻译理论家中 影响最大的。同一时代的两位学者,他们在翻译理论方面有诸多共通之处,同时又各具特色。

一、 对翻译的认识对翻译性质的认识,理论界的讨论由来已久。奈达和纽马克都对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的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奈达对翻译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倾向于把翻译看作科学到把翻译看作艺术的转化过程。在奈达翻译理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即交际理论阶段,他认为,翻译是科学,是对翻译过程的科学的描写。同时他也承认,对翻译的描写可在三个功能层次上进行:科学、技巧和艺术。在奈达逐渐向第三个

11

阶段,即社会符号学和社会语言学阶段过渡的过程中,他越来越倾向于把翻译看作是艺术。他认为翻译归根到底是艺术,翻译家是天生的。同时,他把原来提出的 “翻译是科学”改为“翻译研究是科学”。到了上世纪90年代,奈达又提出,翻译基本上是一种技艺。他认为:翻译既是艺术,也是科学,也是技艺。纽马克对翻译的认识也经历了一定的变化。 最初,他认为,翻译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也是技巧。后来他又认为翻译部分是科学,部分是技巧, 部分是艺术,部分是个人品位。他对翻译性质的阐释是基于对语言的二元划分。他把语言分为标准 语言和非标准语言。说翻译是科学,因为标准语言通常只有一种正确译法,有规律可循,体现了翻 译是科学的一面。如科技术语。非标准语言往往有许多正确译法,怎么挑选合适的译法要靠译者自身的眼光和能力,体现了翻译是艺术和品位的性质。但译文也必须得到科学的检验,以避免明显的内容和用词错误,同时要行文自然,符合语言环境要求。纽马克虽然认为翻译是科学,但他不承认 翻译作为一门科学的存在。因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