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题型 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实用类题型 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5e01380a1c7aa00b52acbea

实用类题型

一滴水能够映现出整个太阳

严春友

在人生道路的两边,本来存在着无数美的事物,可是,我们常常只是为了赶路而忘记了欣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题记

20.文章以“一滴水能够映现出整个太阳”为标题,有什么作用?(5分)

参考答案:这是一句格言,语句优美,容易引发读者对它所包含的哲理的思考,进而阅读文章内容;这个标题高度概括了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统领了全文。(一点2分,两点全对5分)

21.一般地说,文章写完倒数第三段就可以结束了,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最后两段呢?请结合“题记”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21.“题记”说人们总是忽视了人生路上的美,(1分)由此可知,作者写这篇文章,不只是说明宇宙的自相似或全息原理,(1分)更在于期望人们重新审视人类生存、生活的世界,(2分)从而收获那本该属于人类的美和愉悦。(2分)

陈宇翱――科学界颠覆者

韩春丽

19.这篇通讯在介绍陈宇翱时插叙了赵忠尧、潘建伟两位科学家,有什么用意? (4分)

19.【参考答案】(1)两位科学家对陈宇翱的成长有影响和帮助,增加了陈宇翱这个人物的真实性;

(2)暗示着陈宇翱将成为与赵忠尧、潘建伟一样有影响力的科学家;(3)展现了我国量子领域科学家的整体实力和精神风貌。 答对任1点2分,答对任2点4分。

【解析】人物通讯,涉及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次要人物之于主要人物,往往起到陪衬、映衬、对比以及补充的作用。回答时,须扣住对主要人物的表现作用。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本的文本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19. 本则人物通讯以“黄怒波——山顶的诗意”为标题有什么含义?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4分) 19. 参考答案:①突显传主“登山家”和“诗人”的双重身份(1分);②隐喻一个身处巅峰状态的成功商人,依然保有对人生充满诗意的理解(1分);③题目将传主的名字放到前面,醒目、新颖、雅致(1分),能吸引读者的关注(1分)。 就是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提问形式:“为什么用这样的标题?”“这样的标题有什么好处?”“可否替换一个标题?” 1、标题运用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作用,如象征、比喻、一语双关等。 2、交代文章的写作内容。3、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4、交代写作顺序。5、交代文章主题、情感。6、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7、是文章行文的线索。

21. 本文叙写黄怒波的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发?结合文本做简要的回答。(6分) 21. 参考答案:①不向命运屈服,要从苦难中汲取无限的力量。童年痛苦经历。②感恩回报,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购买冰岛起因一件毛衣。③坚毅不拔,顽强地追求理想。登山、写诗。④要有正确的财富观,有社会责任感。有关财富观的话语。

(答出任何一点給2分,共6分,要求有原文事例)

灵魂的丰碑 林彬

19.文章为什么要从梦开始写起?(4分)

20.如何理解“她怕在那块明亮的玻璃上,看到她瘦骨嶙峋的面容和一生跌跌撞撞的路程”这句话的作用?(5分)

21.结合文意,探究标题“灵魂的丰碑”的含义,请简要阐述。(6分) 19. ①引出下文林徽因带病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事迹介绍。

②表现了林徽因为了完成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任务而日思夜想神思专注的工作状态。 【评分细则】每点2分。①?引出下文?和?带病?各1分;②?日思夜想神思专注?1分。 20. ①真实地揭示了林徽因病重时不敢面对自己憔悴面容以及不忍回顾自己曲折一生的痛苦心理。

②从侧面揭示了林徽因为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而加重病情的事实和生活经历的坎坷曲折。 【评分细则】第①点3分,第②点2分。第①中?真实地?1分,?病重时不敢面对自己憔悴面容、不忍回顾自己曲折一生的痛苦心理?2分;第②中?加重病情的事实??坎坷经历?各1分。

21.①指人民英雄纪念碑。经过林徽因和其它的设计师的努力,先烈们的高贵、纯洁和坚韧的灵魂通过以橄榄枝为主体的装饰牡丹、荷花和菊花的花环设计等完美表现出来。 ②指林徽因的精神。林徽因在病重之时仍坚持工作,这种对待事业的忘我精神也是高贵的灵魂。她的精神成为了一座有灵魂的丰碑,鼓舞着后人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不懈努力。 【评分细则】每点3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林徽因的精神?各1分。理由各2分。 我的兄弟王小波

19.结合文意,概括王小波的性格特征。(4分)

20.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篇文章在材料的选取上的突出特点。(5分)

21.本文最后一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处 “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都有一颗自己的内丹”这一看法的理解。(6分) 19.① “不服管教”、“叛逆”;②玩得投入,看书奇快;③诙谐幽默;④想象奇特,喜欢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自由穿行;⑤养成了独特的艺术趣味,作品有至高的品位。(每个要点1分,任意答出4个要点即可。4分)

20.①真实性:注意捕捉人物在生活里的细节来表现人物本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2分)②典型性:选取能表现人物的艺术趣味的养成的典型事例来写,多角度地展现了人物风貌。(3分)

21.作用:总括全文,画龙点睛,(1分)明确写作主旨,指出了王小波艺术品位的养成原因(1分)。理解:①内丹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一种美感体验,是一种独特的不流于俗的趣味;(1分)②内丹养成之后,会成为艺术家认识外部世界的奇异方式,使艺术家进入高超的艺术境界;(1分)③内丹实际上就是艺术家的至高的品位,彰显着他们对纯美境界的把握能力。(1分)④从事艺术者必须要有一颗内丹才能受欢迎,有所成就。(1分)

邓广铭:逝去的学风

19.传记写作要求具有真实性,本文是怎样体现这一传记文学特点的?(4分)

19.【了解文本的文体特征】 (4分)①引用亲友的回忆与评价,增强真实性。②引用传主的著作。③写传主真实的经历。(答出一点1分,答出两点3分,答出三点4分)

名人访谈录之莫言

(2012年12月16日,当代著名作家莫言接受《名人访谈录》洋洋专访) 19.这篇访谈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4分) 20.莫言是一个怎样的作家?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5分)

21.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文学作品瞬间成了热销商品,许多人此时才认识了莫言更有人试图买断莫言的作品进行影视改编。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6分)

19.【答案示例】①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认识;②对当前文学阅读的态度和看法;③如何看待

中国人对事情的极端态度;④心灵感受的分享。(每点1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

【解题思路】筛选信息时,注意记者提问时的关键词以及莫言回答问题时的主要观点,然后对其进行整合即可。如第①点,抓住记者“诺贝尔文学奖有错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了什么?”这样的提问不难归纳出访谈的内容: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认识。 20.【答案示例】①淡泊名利,对待奖项有正确的态度。认为国人不必盲目迷信诺贝尔文学

奖。②相信自己,但也谦虚,不轻视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作家,但在中国好作家不止自己一人。③理性地对待文学。认为阅读不能用功利的思维去看。④肯定经验的作用。认为历史经验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⑤信念坚定,拒绝诱惑。认为一个内心强大自信的人,会执著地坚持自己,并且要拒绝糖衣炮弹。(5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形象的能力。

【解题思路】莫言在回答记者的提问中,渗透着做人、做事、对待文学的种种态度,间接地表达了莫言对自己的文学成就的态度及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其加以分析,即可概括出莫言自身所具备的品质。如根据莫言的回答“那当然,我首先是个好作家,所以才有可能得诺贝尔文学奖。当然,在中国好作家绝对不止我一人”可知,莫言相信自己,但也谦虚,不轻视别人。 21.【答案示例】我认为这是一种很不理性的行为。(1分)无论莫言获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都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他创作的作品一直在社会上存在,并影响着广大的读者。(2分)那些只因莫言获奖才去认识与阅读莫言作品的人,是带着功利心理与跟风心态对待文学的,并不是真正的文学爱好者,文学需要多一点理性,少一点功利。(3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

【解题思路】作答探究题,要抓住一个原则,就是有理有据。探究不是无边际的臆想,而必须要回到文本当中,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本题可以从人们对待文学的态度、对待莫言获奖的态度、阅读的态度等角度去思考。回答时,观点鲜明,有理有据,语言表达连贯、得体即可。

程开甲:令人陌生的“核司令”

20.严格的真实性是通讯的基本特征,这篇人物通讯是如何体现这一基本特征的?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5分)

21.文章标题就说程开甲是一位“令人陌生的核司令”,联系全文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请简要作答。(6分)

20. (1)直接引述人物自身或别人评价话语,增强真实感。①程开甲的自述。如:程开甲对于自己获得的很多荣誉说“我只是代表,功劳是大家的”;②相关人物对程开甲的评价。如邱爱慈对他的评价。这些自述和评价客观真实,突出了程开甲的优秀品质精神。

(2)运用真实而非虚构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如否定苏联专家建议,设计第一颗原子弹百米高铁塔爆炸方案,出版教科书、鼓励林俊德、邱爱慈开展研制工作等,真实具体地突出程开甲作为科学家的可贵品质。(答出一点给3分,其中指出方法、举例各1分;答出整体作用1分。答出两点给5分。)

21. 程开甲可以说是“令人陌生的核司令。①参加核武器研试后的20多年,没发表论文,学术结论书写在中国核研试的阵地上,在学术界销声匿迹,以致“令人陌生”。 ②他制定原子弹研制、试验等工作的纲领性文献;设计原子弹爆炸方案,确定了核爆炸控制和测定爆炸威力的方法;前瞻性地谋划核武器试验研究所的发展;安排后辈进行挑战性的试验工作。这些都体现他“核司令”的身份。所以,他的确是“核司令”。(观点1分,理由每点2分,共6分。答出其它方面,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一个民族的情感共鸣

(载自《中国青年报》2012年05月22日09版,有删节)

19.根据文本,概括《舌尖上的中国》给国人带来的影响。(4分)

20.文章行文过程中多处引用导演陈晓卿的话,还引用了网友、资深媒体人和文化学者等人的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21.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在这个意义上,《舌尖上的中国》已经超越了一部美食纪录片”?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5分)

19、(1)在食品安全问题闹得国人寝食难安的今天,重新引燃了国人对美食压抑已久的热情。 (2)《舌尖上的中国》涵盖全国美食,勾起了人们骨子里的乡愁,让人有流泪的冲动。 (3)深入美食背后,讲文化传承,让观众更关注如何善待食物、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4)唤醒了我们关于传统食物的记忆,让人有落地生根的安定感。 (每点1分,如果答“《舌尖上的中国》串联起祖国各地的美食生态,美食背后是爱国情感。”也可得1分,但总分不超过4分) 20、

引用总导演陈晓卿的话,真实地还原了评论对象《舌尖上的中国》的创作意图,使读者对评论对象有更清晰明确的认识,更能理解和接受文章的观点和评价。(2分) 引用网友、资深媒体人和文化学者等人的话,则从不同方面展示了观众观看《舌尖上的中国》后的感受,使文章的观点和评价显得水到渠成。(2分)

引用这些人的话,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也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2分) 21、(1)在各种添加剂泛滥、食品安全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胁的今天,强调传统饮食的安全观念,契合当今人们的心理需求。《舌尖上的中国》唤醒了我们关于传统食物的记忆,让人有落地生根的安定感。

(2)纪录片体现的最朴素又令人骄傲的饮食传统文明,让我们,尤其是食品制造者和对食品安全问题负有监管责任的政府部门,从纪录片中看到现实问题,去正视、反思并努力实践。 食品危机下,人和人之间应有的信任正在消失,这部纪录片充满中国韵味和人文关怀,它所营造的温暖和感动,让人们重新审视过去和现在,重建信任体系。 (每点2分,三点5分。意思答对均可酌情给分。)

悲剧天才张荫麟

刘梦溪

20.简析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5分)

20.(5分)承上启下。(1分)通过梁任公、熊十力的赞美,蒋委员长的约见,肯定了张荫麟是天才;(2分)指出他的早逝更主要是爱情的悲剧吞没了他,引出下文。(2分)

苏东坡传(节选)

林语堂

徐州不仅是个大城市,地控鲁南,一向为军事要冲。在过去各朝代,徐州四面皆有战事,今日仍位于津浦陇海两铁路交会之处。徐州离一个地区近在咫尺,此地区即在此后数十年内因为一个盗匪巢穴受《水浒传》的渲染而出名。徐州位于河畔,南部高山耸立,下有深水急流,在城边流过。当地出产上等花岗岩、煤、铁,苏东坡时已开始开采,因此徐州也以产刀剑著称。苏东坡喜爱此地的自然风光,鱼与螃蟹也种类繁多,因称之为“小住胜地”。 17.第一段划线句有何作用?(4分) 18.文章在刻画人物方面多处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请找出相关内容并分别说明其具体作用。(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