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100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20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100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53328a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86

16.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须谒告于祖庙。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

B.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

C.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D.檄,是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词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17.下列对于姓名称谓和古代官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称呼皇帝可以称其庙号,如太祖、太宗等,也可以称谥号,如汉成帝、晋武帝等,还可以称年号,如嘉靖皇帝、光绪皇帝等。

C.古代的御史原本是史官,后掌管弹劾、纠察官员的过失诸事,御史有权弹劾皇帝的过失。

D.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的朝代不设丞相职位。

18.下列文学常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两类地位显贵者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B.锱铢,古代的质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的一两的十二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C.麾下,原意为将帅指挥士兵的旗帜之下,后引申为部下之意,或者是将帅自己的谦称。

D.《楚辞》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艺术上形成了独特的“骚体”风格,与《诗经》并称为“风骚”,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主要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和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等人的辞赋,由西汉刘向编辑而成。

19.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B.“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C.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坐西朝东”为最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下位是“坐东朝西”。

D.《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整理编写。

20.下列文化知识有误的一组是

A.翼轸,指的是翼宿轸宿,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 B.簪笏,代指官职,簪,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簪,笏,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

C.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东隅,指日落的地方,表示晚,桑榆,指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D.旬休,唐朝时官员十天休息一天。帝阍,天帝的守门人,这里指皇帝的宫门。

2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四书”是指《论语》《诗经》《大学》《中庸》。

B.《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

C.《论语》 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纪传体散文集。

D.《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语录体通史。

22.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最初称为“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

B.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 C.词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阕,又叫片。

D.词牌就是词的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23.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职之意,而“除”则是免去官职之意。“东宫”指代太子,因为太子居于东 宫,故称。

C.“孝廉”是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名,指善侍父母、品行方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