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52ce448e518964bcf847cd1

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2-25页的内容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的特征,包括认识底和高,感受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学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高在三角形内)。

3、通过动手实验和找更多的例子,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的特征(包括认识底和高)。

难点:感受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高在三角形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三角形,你能举例说出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吗?(红领巾、三角板、小红旗、房架等等。)

揭题: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三角形。(板书课题) 二、探究互动。

1、利用一些现成的工具,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三角形吗? 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总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哪些图形不是三角形?

3、画出一个三角形。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学生结合图形回答。

4、如果用小棒代替线段,10cm、6cm、5cm、4cm的小棒,是不是任意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先围一围,再在小组里交流。

比较三根小棒的长度,讨论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

发现:当其中两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时,就能围成三角形,否则就不可能围成三角形。

5、组织学生测量例题中人字梁的高度。

应该测量哪条线段的长度呢?说明三角形的底和高。 6、“试一试” 学生独立测量。

交流:量的是每个三角形的哪两条边?结果分别是几厘米?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要求学生以点子图中的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来画三角形。并要求说说三角形有什么特征。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根据每组线段的长度关系进行独立的思考。 交流,说明理由。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能应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来说明理由,感受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

4、“想想做做”第4题。

指导学生用三角尺画高的方法: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三角形的底,过顶点沿另一条直角边画出高,在适当的位置标上直角符号。

5、“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剪法。 3cm、5cm、6cm 4cm、5cm、5cm

四、布置作业

24页2、3题。25页1题

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29页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大小的观察、比较,学会按照角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

2、在操作、实验等探索活动中发现有关规律,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按角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你能够说出三角形有那些基本的特征?生活中哪些地方能够找到三角形?

揭题:今天我们要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 二、探究互动。 1、出示各种三角形。

(1) 用三角形的直角比一比,这些三角形的内角分别是什么角?(教师简单介绍

什么是内角)并把它们记录在相应的表格里面。

(2) 想一想,如果让你自己来给这些三角形分类,你准备分成几类?你的依据是

什么?

(3) 小组交流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4) 教师及时给出科学的分类方法,揭示各类三角形的含义。

(5) 根据三角形的分类,试着在集合图里表示分类的结果。出示教材的集合图。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强调要学生“任意画”,再用三角形的直角比一比,判断自己画出的是什么三角形。

2、“想想做做”第2题。

引导学生用三角尺比,自己判断后再连一连。 四、尝试活动。

1、“想想做做”第3题。

组织学生再钉子板上围出各种三角形,并结合说说各自的特征。 2、“想想做做”第4题。

先动手折一折,在交流自己的折法。 3、“想想做做”第5题。

先思考一下应该怎么剪,在书上画一画,再在自己的平行四边形上剪一剪,验证自己的方法。

4、“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画一画,引导学生发现画出的线段就是原来三角形的其中一条边上的高。

5、“想想做做”第7题。

引导学生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并且能够发现:从直角顶点向对边画线段,可以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也可以分成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而其他两个顶点只能分成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29页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量、剪、拼、摆等操作,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主动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渗透转化迁移思想,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注意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验证所有三角形的内角之和都是180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三角形)这是我们刚刚学过的三角形,请问它有几个内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有没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 二、活动尝试,师生探究。

1、我们曾经测量过每块三角尺的3个内角,它们各是多少度,你还记得吗?指名学生指着三角尺的内角说一说。

2、我们算一算每块三角尺的3个内角的和分别是多少度。你有什么发现?(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