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 4789 系列知识点汇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 4789 系列知识点汇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52bda23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0

以了解样品在检验过程中有无受到来自环境的污染。

GB 4789.3-2016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一、大肠菌群定义

1.定义:在一定培养条件下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2.该菌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评价食品的卫生状况,推断食品中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即大肠菌群为卫生学指标。 3.这些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根据进一步的生化鉴定试验,可将大肠菌群细分为大肠埃希氏菌(俗称大肠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肠杆菌等。 二、2016年国标主要修订内容

1.标准替代:GB 4789.3-2010;GB/T 4789.32-2002;SN/T0169-2010 2.增加检验原理

MPN法:是统计学和微生物学结合的一种定量检测法,待测样品经系列稀释并培养后,根据其未生长的最低稀释度与生长的最高稀释度,应用统计学概率论推算出待测样品中大肠菌群的最大可能数。 平板计数法:大肠菌群在固体培养基中发酵乳糖产酸,在指示剂的作用下形成可计数的红色或紫色,带有或不带有沉淀环的菌落。 3.修改典型菌落描述:如菌落直径较典型菌落小,为可疑菌落,也要挑取进行验证。

4.修改第二法平板菌落数的选择:最低稀释度平板低于15CFU的记录具体菌落数。

5.修改第二法验证试验:若少于10个菌落的挑取全部典型和可疑菌

落进行验证。若大于10个菌落,则挑取10个典型和可疑菌落进行验证。

三、大肠菌群检测流程 ●MPN法

检样25g(ml)+225ml稀释液,均质 PH应在6.5-7.5之间,必要时可10倍梯度稀释 用1mol/L的NAOH或HCL调节 选择适宜三个连续稀释度的稀释液,接种到LST肉汤中 24h为预判若产气进行验证;若未产气继续培养至48h查看结果。 BGLB肉汤 36±1℃ 24-48h 不产气 产气

大肠菌群阴性 36±1℃ 48±2h 不产气 产气 大肠菌群阳性 查MPN表,报告结果

1.初发酵试验:

A、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LST(成分:胰蛋白胨或胰酪胨、氯化钠、乳糖、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月桂基硫酸钠)作用:

①胰酪胨在培养基中作为基础营养物质提供细菌生长所需的氮源、维生素、氨基酸等生长因子。 ②乳糖作为可发酵的碳源。 ③NaCl维持体系渗透压平衡。

④磷酸盐为菌体生长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酸碱缓冲体系。

⑤月桂基硫酸钠抑制非大肠菌群类细菌的生长。

大肠菌群类细菌利用培养基中的乳糖产气而与其它不产气的细菌相区别。

B、接种方式:1ml稀释液+10mlLST;10ml稀释液+10ml双料LST。 C、培养条件:36℃,培养24-48±2h。 D、结果观察:小导管 是否产气。

2.复发酵试验:

A、煌绿乳糖胆盐肉汤BGLB(成分:蛋白胨、乳糖、牛胆粉溶液、0.1%煌绿水溶液)的作用:

①蛋白胨在培养基中作为基础营养物质提供细菌生长所需的碳源、氮源。

②牛胆盐和煌绿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及非大肠菌群的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

③乳糖作为可发酵的碳水化合物。 B、接种方式:1环产气的LST+10mlBGLG。 C、培养条件:36℃,48±2h。 D、结果观察:小导管是否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