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山西省大同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解析】山西省大同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44a625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08

山西省大同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

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编户齐民是汉代政府实行的户籍制度,规定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一一载入户籍,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由此可得知 A. 平民可以随意迁徙 B. 政府借此保障收入 C. 农业要求精耕细作 D. 汉代禁止土地兼并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规定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一一载入户籍”,汉代的这一政策保证了农户户数的稳定,而小农户是中国古代赋税的主要承担者,故B项正确。被编入户籍的农民是不能随意迁徙的,故排除A项。C、D两项与材料的信息无关,故排除。

点睛:为保证赋役制度的实行,汉代政府实行极严密的户籍制度。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编户齐民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提供稳定的兵源。但这些成为农民沉重的负担,严重的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

2. 下图为湖北随州出土的战国早期曾侯乙尊盘,装饰纷繁复杂。铜尊是用34个部件,经过56处铸接、焊接而连成一体:尊体上装饰着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盘体上共装饰了56条蟠龙和48条蟠螭。铜尊颈部、铜盘内底都刻有“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该文物反映出战国时期

第 - 1 - 页 共 17 页

A. 官营手工业的技术高超 B. 青铜礼器开始刻有铭文 C. 手工业发展的最高阶段 D. 青铜器主要以礼器为主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对该件文物的描述,可以看出该文物制作工艺精湛,做工复杂、考究,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制作水平,官营手工业是手工业最高水平的代表,故A项正确。B项中“开始”一词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材料没有对不同阶段的手工业进行比较,无法判断战国就是手工业发展的最高阶段,排除C项。青铜器主要以礼器为主,但材料主要反映的是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因此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

点睛: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按行业设立车正、陶正等工官管理工匠。工匠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使用官府供给的原料,制作加工官府指定的产品。他们职业世袭,世代为官府劳作。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众多高水平工匠一起工作,加之对产品质量的严格管理,有利于手工业技艺的提高。直到明代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3. 唐代诗人王建在《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壁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由此可得知唐代 A. 政府对商业进行有效管理 B. 政府已经取消市坊的分界 C. 交易已经打破时间的限制 D. 扬州成为最大的商业城市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夜市”,“彻晓闻”可得知,唐朝的市已经在时间限制上有所放宽,市

第 - 2 - 页 共 17 页

经营的时间可以从晚上一直到第二天,没有时间限制,故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强调市场的经时间变化,而不是政府对商业进行有效管理,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坊市的分界问题,只谈及时间,故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把扬州与其它城市进行对比,无法判断扬州是否为最大的商业城市,故排除D项。

4. 我国古代历史上,汉武帝下令实行盐铁官卖制度,王安石变法则主张通过官营商业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南宋更多是官商勾结,共同牟利。上述事例反映了 A. 国家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政府不抑官商抑制私商 C.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发达 D. 政府鼓励官员经商行为 【答案】B

【解析】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的基本经济政策,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府利用官营商业增加财政收入,因此可以得出重农抑商是针对私商,B项正确。政府并未放弃抑商政策,而是抑制私商,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商业,排除C项。材料中的商业行为是政府的行为,但并不代表官员可以经商,在重农抑商政策下,政府也不会鼓励官员经商,故D项排除。 点睛:在两千余年封建历史中,“农本商末”观念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主调,由此形成“重农抑商”政治方针是古代统治者惯行的基本治国之策。自战国时形成“奖耕战”、“抑商贾”政策始,秦汉后“重农抑商”、“崇本抑末”渐成国策,到宋元“专卖”法乃至明清“海禁”,均是重农抑商政策之表现。“重农抑商”、“农本商末”政策深深制约和影响中国历史。 5. 甲午中日战争后,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合并为民办“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生产有很大起色;江南制造总局扫除官场习气,注重质量,制造的轮船被誉为长江各轮之冠。由此可得知

A. 洋务企业纷纷破产 B. 洋务企业获得新生 C. 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初步发展 D. 民族资本主义受到政府影响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在甲午战争后,原洋务企业或转变成由私人经营的民族企业,使企业更具活力,在经营上有所起色,或积极进行内部整顿,扫除积弊,由此可见洋务企业获得了新生,故B项正确。洋务企业并没有破产,而是进行了相应的整顿,重获生机,故A项错误。

第 - 3 - 页 共 17 页

材料所涉及企业是洋务企业,而不是民族资本主义,故C、D两项错误。

6. 据有关统计,1912年至1921年的10年间,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764家(不含金融业),资本总额近28540万元,与1911年前相比,企业总数增加1倍左右,资本总额增加了近2倍。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实行“新政”鼓励工商业发展 B. 一战期间美日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 民族资本家开始确立实业救国的思想 D. 中华民国的建立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材料数据显示民族资本义的资本在1912-1921年间有所增长,这一时期正是由于中华民国的成立,颁布了一系列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法令,故D项正确。清政府已经灭亡,故A项错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但美国日本借机加紧侵略中国,故B项错误。实业救国的思想开始确立的时间是在甲午战争后,故排除C项。 7. 下表是1920-1936年中国工业资本产值比较表。由此可得出

A. 中国官僚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B.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遭到抵制 C. 一战之后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 D. 民族资本主义摆脱对列强的依赖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数据,外国资本比重1936年比1920年有所减少,而中国资本比重不断增加,主要是由于政府政策及群众运动的影响,自然经济的抑制等因素,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中国资本并不全都是官僚资本,且官僚资本在1927年才出现,故A项错误。外国资本比重下降,不能反映列强卷土重来,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且材料无法体现民族资本主义已经摆脱对列强的依赖,故D项错误。

第 - 4 - 页 共 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