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马原中美港发终极整理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宏观马原中美港发终极整理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2d0f763561252d380eb6e47

17、发展的实质是 ( D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8、“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 C )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19、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个命题的哲学思想是(A)A. 辩证法的 B. 承认事物的内在联系的C. 否认事物差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D.将事物差别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观点

20、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D)A.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 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C. 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 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BC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普遍与特殊的关系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ABCD)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3. 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ABD)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4. 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AC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5. 哲学的物质范畴是( ABCD)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 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D.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 6.意识是( BD)A.人脑的分泌物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C.神的启示 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7.脱离人体的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这说明(AD)A.部分依赖于整体 B.研究部分毫无意义C.整体与部分毫不相干 D.要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

8.“白马非马\的命题(BD )A.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9.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ABC)A.必须通过实践 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10 .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原理,要求我们做到(ABD) A.用整体性观点分析事物 B.研究部分不能忘记同整体的关系C.不承认各部分有分明的界限 D.局部服从整体

11. 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ABC)A.同志间的相互帮助 B.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C.磁铁南极和北极的相互依存 D.两个事物的绝对同一

12. 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BC)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它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C.它可以避免“左\或右的错误 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

1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ABC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14.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指的是(ABCD)A、凡是事物都是具有一定质的事物 B、凡是质都是一定事物的质C、质不能脱离事物而存在 D、质发生了变化,事物就发生改变

15.质和量的关系是( ABC)A、质和量是事物两种不同的规定性 B、互相依赖C、互相制约 D、既对立又统一

16.\过犹不及\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BC )A、要坚持适度原则 B、\过头\与\不及\都是错误的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7.量变的复杂性表现在( ABD )A、量变可以转化为质变 B、量变的形式是多样的C、质变可以转化为量变 D、量变中渗透着质变

18.质变的基本形式包括( CD )A、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B、阶段性部分质变 C、爆发式飞跃 D、非爆发式飞跃

19.肯定方面是指( BD )A、好的方面 B、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C、正确的方面 D、决定了一事物是其自身而不是它物的方面

20.辩证的否定观认为(ABCD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C、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D、否定是扬弃

2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BD )A、事物发展是螺旋式上升 B、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 C、事物发展周而复始的循环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

22.否定之否定形式的特殊性表现在( CD )A、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客观的 B、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主观的C、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 D、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有不同的曲折性

23.因果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表现在( ABCD )A、一因多果 B、同因异果 C、一果多因 D、同果异因 24.\某一豆荚中结出几粒豆,某条狗的尾巴有几寸长,不多不少,不长不短,这些都是必然的。\这种观点是( BCD )A、把必然性绝对化 B、把偶然性当作了必然性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D、唯心主义宿命论

25.或然率是( AC )A、从数量方面把握可能性 B、从质的方面把握可能性C、对可能性大小的科学说明和测定 D、抽象的可能性

26.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就要反对(ABCD )A、形式虚无主义 B、只要内容,不要形式C、形式主义 D、只要形式不要内容

27.列宁指出:\本质在显现;现象是本质的。\其含义是( CD )A、本质就是现象 B、现象就是本质C、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D、现象总是从不同侧面表现本质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C)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C)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4、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C)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

5、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C)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C)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世界件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7、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B)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C.否认物质的决定性D.夸大物质的决定性

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D )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主体性的观点C.反映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9、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 A ) A.真理变成现实 B.谬误转化为真理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 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

10、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B) A.永恒性 B.客观性 C.不变性 D.终极性 二、多项选择题

1.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CD) A.唯心主义认识论 B.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C.经验论 D.唯理论

2.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ABC)A.必须通过实践 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3. 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 ABC)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具体性

4.实践的基本特点是( ACD )A、客观性 B革命性 C、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

5.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AC)A、渔民捕鱼 B、运动员比赛 C、工人炼钢 D、农作物新品种的研究

6.认识的主体包括(BCD )A自然界 B、个人主体 C、集团主体 D、类主体 7.认识的客体的属性有(BCD )A、自然性 B、客观性 C、对象性 D、社会历史性

8.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 ABCD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实践决定认识 C、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9、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AC)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

1、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C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C)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C)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5、“谋事在人,成事在天\(B)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宿命论的历史观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

6、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D)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7、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C)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8、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 A科学技术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 9、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C)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 D.政体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