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2c38a0fcd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4e

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B 2.C 3.D 4.D.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12分,共12分) 5.C 6.A 7.B 8.D

【参考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资金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大家都信服地认为他的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

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是疯狂的;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人们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对于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三、默写(6分)

9.默写古诗文的名篇名句。(6分)

(1)①逝者如斯夫 ②举杯邀明月③燕然未勒归无计

(2)《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四、现代文阅读(共12分)

10.①围棋历史悠久 ②围棋来源于古人对世界的理解 ③围棋的文化内容丰富。

11.这句话应放在⑦⑧自然段之间。因为这句话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④段总说围棋的文化内容丰富,第⑤﹣⑦段分说围棋的“棋子棋盘”、“别名”、“胜负”等三方面包含的文化内涵,摘出来的这句话从三方面照应了第⑤﹣⑦段的内容,引出第⑧段围棋所具有的世界性,是全文总说的内容。所以应放在⑦⑧段之间。

12.不能删除。①理由:从历史演变、举例丰富、更有说服力等角度,说明围棋历史悠久。 ②孔子是春秋人,孟子是战国人,孔、孟均有关于围棋的言论记载,以围棋技艺代代相传说明历史之久。另外,孔孟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他们关于围棋的言论,更具有说服力。

B卷

一、诗歌鉴赏(共4分)

1.诗前两句描写了山林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这是写雨前之景;后两句,以“平明”二字与上文的“夜”字相照应,以“忽见溪流急”与上文的“星月白”,“ 亦无云气亦无雷”相照应,而“溪流急”又与“他山落雨来”互为因果,前者为果,后者为因。这是写雨后之景。

2.在描写手法上,翁诗采用侧面描写,通过景色的描绘写出了山雨的特点;杜诗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前面叙事,后面抒情,中间夹杂着议论。

在抒情手法上,翁诗寓情于景,抒写了诗人对山雨奇景的惊异之情;杜诗则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崇高理想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3.A

4.(1)春天的早晨或秋天的傍晚,在(合江亭上)放一壶酒,(边饮边赏),也是一城的美好景观啊。 (2)这(个想法)或许可以书写下来给后人观看,大概因为是两江汇合而有所感慨吧。

5.不相似。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意在规劝朋友滕子京,希望他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吕大防的《合江亭记》,描写了在合江亭上所见的美丽景象,借合江亭主要官员请其记事之机,提出兴修水利的建议。

【参考译文】长江、沱江从岷江处分开.张若、李冰镇守蜀州,开始筑起土墙来遏制、堵塞大水,后来挖宽沟渠把水导出来,灌溉蜀郡、广州之土地,而蜀郡已富饶.现在成都二水,皆长江、沱江的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四川的东南,就是所说的二江双流.沱旧循南隍,与长江并流向东。

唐人髙骈刚开始开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沟渠.渚者,合江旧亭.唐人宴饯之地, 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从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瀬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天的早晨或秋天的傍晚,在(合江亭上)放一壶酒,(边饮边赏),也是一城的美好景观啊。

不久长官请求记下这件事,我认为蜀郡的土地已经成了官渠,不为塘埭以居水,故陂湖汉漾之胜.比他 方为少.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这(个想法)或许可以书写下来给后人观看,大概因为是两江汇合而有所感慨吧。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格列佛帮助打败了不来夫斯库国,没有答应皇帝的要求灭掉不来夫斯库国,尽力设法让利立浦特帝国国王打消把不来夫斯库整个帝国灭掉这种念头。 7.C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8.①贝尔曼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画家,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生活失意.“他年过六十,画画四十年,总说就要画他的那幅杰作了,可到现在也没有动笔.他喝酒毫无节制,是一个火气十足的小老头子.黯淡的小屋,满嘴的酒气,两只发红的眼睛迎风流着泪。”

②善良,富有同情心,无私关怀、帮助他人.当苏艾把琼珊的胡思乱想告诉了他,他喊道:“哎,可怜!” ③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的精神.晚上冒雨画“常春藤”,以致得肺炎而死。 ④贝尔曼画技高超.他画的那片常春藤,连当画家的琼珊都没有看出来。 9.①写出了琼珊病情严重,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写出了琼珊知道自己不久于世的绝望。

③写出了琼珊数着最后的叶子只有四片的害怕和绝望的心理,为下文写贝尔曼先生崇高的爱心和高超的画技做铺垫。

10.①这样写,更能凸显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给琼珊以期待,让她与生命进行不屈抗争的内容,从而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题。

②贝尔曼的画,让本来就是画家的琼珊都没有看出来,侧面衬托了贝尔曼画技的精湛和高超,更能表现贝尔曼先生的崇高品质。

11.①贝尔曼是一个怀才不遇的老画家,是个火气十足的老头,完全看不起人间的温情.但在结尾,却为了增加琼珊的生活希望,不惜自己的生命,冒雨画最后一片树叶,得肺炎而去世.结尾出乎意料之外。

②结尾又在情理之中.老画家听到琼珊的“胡思乱想”的嗤笑,表现了他的善良和同情心.但那片叶子掉下后,琼珊就会无望死去.后来冒雨画常春藤树叶,鼓舞琼珊生的斗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③这样结尾使小说情节曲折,也更能突出贝尔曼先生的美好心灵。 四、语言运用(共12分)

12.(1)用意:对孩子美好未来的祝福。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 姓名的选择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 (2)①在成年之前的称呼。②密切相关③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可以相互注释,字义相近”。④以反义相对取字的。

(3)张姓男孩,父母期望孩子心胸宽广。姓名:张欣广,解说:与其自寻烦恼,不如放宽心胸。 李姓女孩,父母期望孩子快乐幸福。姓名:李乐然,解说:与其愁眉苦脸,不如快快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