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古代诗歌鉴赏:静女(附答案)$806865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江苏省启东中学2018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古代诗歌鉴赏:静女(附答案)$806865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22c117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0d

古代诗歌鉴赏:静女课后练习(1)

1. 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水波涛滚滚,水花打湿了车上人的衣裳。

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女子没有什么不痛快的,士人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 C.静言思之,躬自悼矣:静下心来想一想,只能自己伤心。 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你的誓言是真挚诚恳的,你竟不想回头。 2.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氓之蚩蚩(chī) 乘彼垝垣(huán) 载饥载渴(zài) 小人所腓(féi) B.尔卜尔筮(shì) 靡有朝矣(zhāo) 淇水汤汤(tāng) 四牡业业(mǔ) C.匪我愆期(qiān) 于嗟女兮(jiē) 渐车帷裳(cháng) 不遑启居(huáng) D.将子无怒(jiāng) 体无咎言(jiù) 犹可说也(yuè) 四牡骙骙(kuí) 3. 下列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它和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

B.所谓“风”“雅”“颂”是《诗经》中的三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后人把这两者合称为“六义”。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风”就是指《诗经》中的“国风”民歌;“骚”就是指屈原的代表作《离骚》。“风骚”就是指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后代用“风骚”泛指文学。

D.“风”指十五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4.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5. 文学常识填空。

______________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______________的诗歌,共______________篇,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其表现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是我国______________诗歌创作的源头。

6.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一项是( )

情趣是感受来的,起于自我的,可经历而不可描绘的;意象是观照得来的,起于外物的,有形象可描绘的。______________。

A.情趣是基层的生活经验,意象则起于对基层经验的反省。情趣如自我容貌,意象则为对

1

镜自照。

B.情趣是起于对基层经验的反省,意象则是基层的生活经验。情趣如自我容貌,意象则为对镜自照。

C.情趣是基层的生活经验,意象则起于对基层经验的反省。情趣如对镜自照,意象则为自我容貌。

D.情趣是起于对基层经验的反省,意象则是基层的生活经验。情趣如对镜自照,意象则为自我容貌。

7.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贰:两个。 B.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已:已经。 C.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士:士兵。 D.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言:无意义。

8.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都是代词,其中不是指代人的一项是( ) A.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B.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C.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D.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9.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感叹词,“唉”。 B.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也:语气词,“了”。 C.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焉哉:助词,不译。 D.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于:助词,不翻译。

10. 理解《静女》,完成1~4题。

1.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这首诗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描写女青年见到恋人前后不同的心情。

2

D.“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3.对这首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静女》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

B.第一章“静女”尚未露面,但从她“爱而不见”的表现,可以推测出她矜持稳重的性格。 C.第二、第三章是说小伙子的心上人到了,赠送给他一支色泽鲜艳的管子,一根细嫩的茅草,小伙子欢悦欣喜。

D.小伙子对受赠的普通荑草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这既是“爱屋及乌”式的内心独白,又与第一章相呼应。

4.选出对“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二句理解正确的一项( ) A.红色的彤笛有色彩,漂亮的乐器让我喜爱。 B.彤笛鲜艳又光亮,漂亮的乐器真让我喜爱。 C.彤笛鲜艳又光亮,美丽的姑娘更让我喜爱。 D.彤笛鲜艳又光亮,静女叮嘱我要喜爱它。

3

参考答案

1. 答案: C

解析: A项中的“水花打湿了车上人的衣裳”应为“水花打湿了车两旁的帷布”。B项中的“没有什么不痛快的”应为“没有什么差错”。D项中的“不思”不是“不想”,而是“没有想到”;“反”不是“回头”,而是“违背誓言”。 2. 答案: C

解析: A项“垣”应读“yuán”;B项“汤汤”应读“shānɡ”;D项“将”应读“qiānɡ”,“说”应读“tuō”。 3. 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A项的“它和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错。对于“六艺”有两种说法,一为《诗》《书》《礼》《易》《乐》《春秋》,一为“礼、乐、射、御、书、数”。

4. 答案: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5. 答案: 《诗经》 春秋中叶 305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现实主义 6. 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句子的衔接。对照前面的内容可知,“情趣”在前,“意象”在后,再根据“情趣是自我的,可经历而不可描绘”可推出“情趣是生活经验”;根据“意象是观照得来的,起于外物的”推出它可“对镜自照”。于是可推断出本题为A项。 7. 答案: D

解析: A项,贰:不专一,有二心;B项,已:止,了结;C项,士:男子的通称。 8. 答案: B

解析: B项,之:语气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9. 答案: C

解析: “焉”“哉”两个词,均为语气助词,可翻译为“了”“吧”。 10. 答案: CCBB 解析: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