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化验工中级工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采用化验工中级工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1e086ec0975f46527d3e173

油量90t,则该井的采液指数是( )。

A、2.63t/(MPa·d) B、3.13t/(MPa·d) C、15.0t/(MPa·d) D、16.67t/(MPa·d) 118、某油田地质储量6×104t,1996年末采出程度2.7%,综合含水58%,1997年末采出程度4.2%,综合含水65%,则该油田的含水上升率为( )。 A、7% B、4.67% C、1.17% D、1.12%

119、某油田累积注入水10×104m3,累积产油5×104m3,累积产水量8×104m3,则注水利用率为( )。

A、80% B、50% C、20% D、30% 120、注采平衡是指注采比为( )。 A、0 B、0.5 C、1 D、10

121、在油田开发管理上要做到注采平衡与( )平衡。 A、产量 B、含水 C、压力 D、注水

122、油田综合递减率是衡量油田一年来( )的产量变化幅度指标。 A、措施增产后 B、不含措施增产 C、新井投产后 D、自然产能 123、年注入水量与油层总孔隙体积之比叫( )。 A、注入速度 B、注入程度 C、注入强度 D、注入量 124、吸水能力一般用( )衡量。

A、注水强度 B、注水系数 C、注水波及体积 D、吸水指数 125、通常用( )的变化表示注入水的流动阻力。 A、流度 B、流度比 C、含水饱和度 D、注水波及系数 126、油水井结构的共同点是都有( )。

A、套管、油管 B、套管、油管、配产器 C、套管、油管、配水器 D、套管、油管、配水器、采油树

127、抽油机井结构与注水井结构的不同点主要是在于( )的不同。 A、套管 B、油管 C、套补距 D、井口装置

128、有关套补距的叙述,其中( )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A、套补距是不变的 B、套补距是以完井时的方补心为基础 C、套补距在作业施工中会用到 D、生产井的套补加高套补距会减少 129、注水井就是往( )注水的井。 A、套管 B、油管 C、配水器 D、油层 130、注水井生产原理可以简述为( )。 A、地面动力水,直接从油管对油层进行注水

B、地面动力水,直接从套管进到井下,经配水器对油层进行注水

C、地面动力水,通过井口装置必须从油管进到井下,经配水器对油层进行注水 D、地面动力水,通过井口装置从油管或套管进到井下,经配水器对油层进行注水

131、注水井注水时,井筒中的水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井筒压力( )。 A、不断升高 B、不断降低 C、保持不变 D、经常波动 132、自喷井采油就是把( )的油通过自然能量采出到地面。 A、套管 B、油管 C、配产器 D、油层 133、自喷井采油原理可以简述为( )。

A、油层流入井底的油,直接从油管抽到地面 B、油层流入井底的油,直接从套管抽到地面

C、油层流入井底的油,由喇叭口或配产管柱进入油管,再经井口油嘴喷出

D、油层流入井底的油,靠自身能量由喇叭口或配产管柱进入油管,再经井口油嘴喷出 134、自喷采油时,原油从油层流到计量站,一般要经过( )种流动过程。 A、两 B、三 C、四 D、五

135、自喷生产时,原油沿井筒的流动称为( )。 A、垂直管流 B、渗流 C、段塞流 D、雾流

136、自喷采油时,井筒中的原油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井筒压力( )。 A、不断升高 B、不断降低 C、保持不变 D、经常波动 137、自喷采油的动力来源于( )。

A、渗滤阻力 B、饱和压力 C、油层压力 D、油层气

138、自喷采油,原油在井筒中流动时,主要是克服( )和原油与井筒管壁的摩擦阻力。 A、渗滤阻力 B、粘度阻力 C、滑脱损失 D、液柱重力

139、抽油机井采油就是把( )的油通过深井泵往复作用采出到地面。 A、套管 B、油管 C、深井泵 D、油层 140、抽油机井采油原理可以简述为( )。

A、油层内的液体不断地流入深井泵,通过油管,液体就会不断地经井口装置喷出地面 B、油层内的液体不断地流入深井泵,通过井下深井泵往复抽吸,液体就会不断地经井口装置抽出地面

C、通过井下深井泵往复抽吸井筒内的液体,在液体不断地经井口装置抽出地面的同时,也降低井底压力,从而使油层内地液体不断地流入井底

D、通过井下深井泵往复抽吸井筒内的液体,在液体不断地经井口装置抽出地面的同时,也保持井底压力不变,从而使油层内地液体不断地流入井底 141、有关抽油机井采油原理的描述,其中( )是正确的。 A、油层流入井底的油→套管→井口装置→地面

B、油层流入井底的油→套管→油管→深井泵→井口装置→地面 C、油层流入井底的油→油管→深井泵→井口装置→地面 D、油层流入井底的油→深井泵→油管→井口装置→地面

142、电动潜油泵井采油就是把( )的油通过潜油泵采出到地面。

A、套管 B、油管 C、多级离心泵 D、油层

143、电动潜油泵井采油特点的叙述,其中( )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A、电动潜油泵井采油和抽油机井采油在原理上基本是相同的 B、电动潜油泵井采油对斜井、超深井均适用 C、电动潜油泵井采油时不能降低井底压力 D、电动潜油泵井采油是一种人工举升采油的方法

144、有关电动潜油泵井采油原理的描述,其中( )是正确的。 A、油层流入井底的油→套管→井口装置→地面

B、油层流入井底的油→套管→油管→多级离心泵→井口装置→地面 C、油层流入井底的油→油管→多级离心泵→井口装置→地面 D、油层流入井底的油→分离器→多级离心泵→油管→井口装置→地面 145、抽油机井采油可分为( )。

A、机械采油和有杆泵采油 B、有杆泵采油和无杆泵采油

C、有游梁式抽油机井采油和无游梁式抽油机井采油 D、电动螺杆泵采油和电动潜油泵采油

146、采油方式中( )不属于机械采油。

A、无游梁式抽油机井采油 B、电动螺杆泵采油 C、自喷井采油 D、电动潜油泵采油 147、属于无杆泵采油的是( )。

A、无游梁式抽油机井采油 B、电动螺杆泵采油 C、自喷井采油 D、电动潜油泵采油 148、根据管式泵和杆式泵两种抽油泵的特点,( )适用于较深的油井。 A、两者均 B、两者均不 C、杆式泵 D、管式泵

149、根据管式泵和杆式泵两种抽油泵的特点,( )适用于产量低的油井。 A、管式泵 B、杆式泵 C、两者均 D、两者均不

150、根据管式泵和杆式泵两种抽油泵的特点,( )适用于含砂较多的油井。 A、杆式泵 B、管式泵 C、两者均 D、两者均不

151、根据管式泵和杆式泵两种抽油泵的特点,( )适合于气量较小的井使用。 A、两者均 B、两者均不 C、管式泵 D、杆式泵 152、管式泵和杆式泵相比,( )具有内外两层工作筒。 A、管式泵 B、杆式泵 C、两者均 D、两者均不

153、管式泵和杆式泵相比,( )具有工作筒、活塞、游动阀和固定阀。 A、两者均 B、两者均不 C、管式泵 D、杆式泵 154、管式泵和杆式泵相比,( )具有泵定位密封部分。 A、两者均 B、管式泵 C、两者均不 D、杆式泵

155、抽油泵型号CYB57T4.5—1.5—0.6中的数字57表示的是( )。 A、泵公称直径 B、泵筒长 C、柱塞长 D、泵最大排量

156、抽油泵型号CYB57T4.5—1.5—0.6中的数字1.5表示的是( )。 A、泵公称直径 B、泵筒长 C、柱塞长 D、泵最大排量

157、抽油泵型号CYB57T4.5—1.5—0.6中的符号T表示的是( )。 A、杆式泵 B、管式泵 C、整体泵 D、组合泵 158、不是杆式泵基本参数的是( )。

A、泵公称直径 B、泵筒长 C、柱塞长 D、泵筒型式 159、不是管式泵基本参数的是( )。

A、泵下入深度 B、泵筒长 C、柱塞长 D、泵公称直径 160、双游动阀深井泵,两个游动阀装在( )。

A、活塞上端 B、活塞下端 C、活塞中间 D、活塞两端 161、深井泵活塞上行时,( )。

A、游动阀开启,固定阀关闭 B、游动阀关闭,固定阀开启 C、游动阀固定阀均开启 D、游动阀固定阀均关闭

162、深井泵活塞下行时,( )。

A、游动阀、固定阀均关闭 B、游动阀关闭,固定阀开启 C、游动阀开启,固定阀关闭 D、游动阀、固定阀均开启

163、深井泵活塞上行时,油套环形空间液柱压力与泵筒内压力相比( )。 A、前者大 B、后者大 C、两者相等 D、为1︰3 164、在深井泵两个冲程中,深井泵应完成( )。

A、一次进油和一次排油 B、一次进油和两次排油 C、两次进油和两次排油 D、两次进油和一次排油

165、抽油杆型号CYG25/2500C中( )表示抽油杆代号。 A、CYG B、25 C、2500 D、C 166、通常抽油杆的长度为( )。 A、9m B、10m C、7m D、8m

167、抽油杆型号CYG25/2500C中“25”表示( )。

A、抽油杆代号 B、材料强度代号 C、短抽油杆长度 D、抽油杆直径 168、常用抽油杆的最大公称直径是( )。 A、25mm B、29mm C、22mm D、19mm

169、国产抽油杆有两种,一种是碳钢抽油杆,另一种是( )抽油杆。 A、不锈钢 B、铬钼钢 C、镍钼钢 D、合金钢

170、国产抽油杆有两种,一种是( )抽油杆,另一种是合金钢抽油杆。 A、铬钼钢 B、碳钢 C、不锈钢 D、镍钼钢 171、碳钢抽油杆一般是用( )制成。

A、40号优质碳素钢 B、45号优质碳素钢 C、20号铬钼钢 D、15号镍钼钢